《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之三

学习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
  教学重点:
    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
   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名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
    (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
   2、重点学习课文2-5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
    (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
       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
       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
       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
    (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
       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
    (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
       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
    (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