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2、学习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导入课文
1、你能说出哪些关于鱼的成语?(如鱼得水 浑水摸鱼 鱼水相逢 殃及池鱼 鱼跃龙门……)
2、从孩子们积累的成语中可以看出鱼儿和水密不可分,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⑵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2、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⑴ 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 清澈 一丝不苟 厂徽 聋哑
⑵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⑶ 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看鱼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人们评价他“鱼游到了他的纸上”,青年说是“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⑷ 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① “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②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
③ 那个年轻人是怎样回答我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先游到了心里
5、出示句子:
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根据这两个句子质疑: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三、教师小结,布置任务
孩子们真会动脑,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要来得可贵。下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释疑。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撒( ) 缸( ) 绣( ) 徽( )
撤( ) 缺( ) 诱( ) 微(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玉泉 ( )的身材 ( )地叫起来( )的池水 ( )的眼睛 ( )地画下来( )的孩子 ( )的衣裳 ( )地看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明确目的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27鱼游到了纸上。
2、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留下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鱼不是在水里游吗,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样游到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是什么关系?)
3、布置学习任务:
让我们一块走进课文,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理解关键词,合作解决问题,去真正地认识这位聋哑青年。
二、讲读结合,学习课文
1、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⑴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