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 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 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 ”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⑴ 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 b、公开试验)板书。
   ⑵ 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 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