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件中的两个人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三)按自然段读懂课文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初步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按“预习”要求,了解初读课文的情况。
  1.提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简单地做个介绍。(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具体说,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今天我们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现象。
  亚里士多德,两千三百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他。他说的话被看作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他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走进一个故事里?是谁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为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二)读课文,正音正字,检查预习中读解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带点的字):
  哲(zh6)学家 教授(sh^u)固执(zh0)(以上字是翘舌音)
  比萨(s4)斜塔(“萨”是平舌音)
  2.“当(d4ng)作”的“当”不要读成“d1ng”的音,这里是看成,作为的意思;
  “同时着(zhu$)地”的“着”是接触到的意思,不要读成“zh2o”、“zh8”等音;
  “惊讶(y4)”的“讶”不要读成“y1”的音。
  3.注意字形:
  区别“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检查读解生字新词情况:
  哲(zh6)学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哲学家,是研究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对各种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的学问的专家。
  教授(sh^u):授,传授,如授课。教授是大学里职务最高的教师。如,伽利略,25岁已经是大学里的教授了。
  比萨(s4)斜塔:萨,是一个姓;“拉萨”的萨。比萨,意大利西部古城,著名的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倾斜,因此得名。
  违(w7i)背:违,不依从。违反、不遵照的意思。
  胆大妄(w4ng)为:妄,不是分内的,胡乱的。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
  宣(xu1n)布:宣,公开出来。正式告诉大家。
  固执(zh0):执,掌握。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磅(b4ng):英国和美国用的重量单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