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案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小提琴曲:爱的礼赞)
 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师:(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睛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之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大家想知道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那些疑问呢?
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谁的眼睛获得永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二、探究学习,质疑解惑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交流:母亲、父亲   不情愿  遵从遗愿
2、我为什么开始不情愿呢?
(1)爱妈妈: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引导体会:“这样”对待,是怎样对待?联系下文看,她以为这样妈妈就不能完整地离去了,
(3)引导感情朗读,读出“我”对妈妈的爱。
(4)她的观点代表了现在许多人的观点,说说你调查周围人对器官捐赠的看法。
3、那么,“我”的态度为什么由不情愿,转变成遵从父亲的遗愿呢?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转折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话,打动了她的心?
(一)(1)出示父亲的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引导体会: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体会“为什么说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引导:你都给予别人什么了?这些东西与你自身的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给了别人的那些礼物,或是金钱呀,可以再买,可以再有,唯有身体的一部分,给予了别人,就不可能再有了,因而是珍贵的。这是对自身而言。
我们再看,对别人而言,如果你自身的一部分捐献给了别人,可能给他带来什么?(一个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一个肾脏给别人带来健康、一个心脏给别人带来的是生命……而这些,是病人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因此,对自己而言,对别人而言,你自身的一部分,都是最珍贵的)
(3)理解“有意义”
你觉得父亲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启发学生想象:病人、病人家人的反应
病人康复之后做贡献(画画、看到美丽的景象、更好地孝敬父母、照顾妻儿、成为舞蹈家、音乐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父亲身体的一部分给别人带来这么多的时候,父亲自己会有什么感受:自豪与骄傲
(4)指导朗读:
由此可见,父亲认为,捐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一件自豪与骄傲的事情,是一件意义的事。从中体会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让人敬仰。
练读:读出父亲的自豪与骄傲,也读出你对父亲的敬仰。
练习背诵
(二)还有什么话打动了“我”的心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