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联系实际,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发兴趣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流血,开动脑筋,千方百计的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不信,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夜莺的歌声》。
二、听教学磁带,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介绍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什么?
(小夜莺。)
四、教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五、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六、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⑴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宛”字为例:“宛”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宛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宛”作为带点字,查字典。字义是:①曲折②宛然,仿佛。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宛如”的句子。读一读,再看一看字典中的解释。应选“曲折”有“忽高忽低、动听迷人”之意。
⑵ 而“木屑”、“蠢”、“尘埃”通过字典能很快理解。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盘问:盘查,仔细地问。
轻蔑:看不起、轻视。
凝神:聚集、集中地看。
七、造句训练
弄清词义。
在练习造句之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