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仿生学的资料,制作卡片。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再度组织游戏“蒙眼捉人”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想出的高效办法。
2、引导学生谈体会和发现。
(1)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又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可以发挥目标。
(2)要发现目标并不一定需要眼睛。
3.(出示课件图片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新课
(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课题)课文那个部分是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的呢?
二、自主阅读,填表说图助学(学习4、5、6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附试验报告:
试 验 方 法 结 果 证明的问题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夜间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夜间飞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播放课件
5.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教师同时播放电脑软件。
6、在请同学回答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7.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三、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七、第八自然段)
1.学习第7、8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2.师生反馈,相机展示课件。
一)理解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
1.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学生默读思考)
2.读懂了吗?拿出与蝙蝠有关的卡片边摆边说。
3、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超声波、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指名贴卡片。
5.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6.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