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在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为我们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导我们如何去为人处事。(课件出示:《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的插图以及主题)
2、那么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将心比心》又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住阅读提示来学习。(课件出示略读提示)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思考:它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用笔做好记号。
2、指名交流。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学生自由读)
4、教学多音字“扎”。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一)交流“母亲谅解过失”
1、师:我们把课文内容理清了,再来研究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2、指名读:请个同学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
3、指名说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个屡次为她扎错针的实习护士的。
4、就是这样普通的场面,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母亲,就是两句简简单单的对话。可是只要你用心读,你会读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感动。自由默读,划出哪些词语让你感动?可以在一旁做一做批注。
5、指名交流。
预设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预设2、“母亲用另一只手……宽容和鼓励”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指导朗读:请你把母亲对子女的那份关爱用朗读表现出来。
(3)师:母亲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将心比心,以自己对别人的宽容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以后也能遇上这样宽容的人。(齐读句子)
(二)学习“阿姨帮助推门”
1、师:文中除了母亲能将心比心外,你从文中谁的身上也读到了将心比心这个朴素的真理。
2、自由默读第一自然段,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用“ ”画出来。
3、指名交流。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此时,你想对文中的阿姨、母亲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