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其二:“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的震撼力。
二、教学设想:
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认识和体现独立阅读课文的价值,是我长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抓住阅读提示、简化阅读线索、提高阅读实效。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用好阅读提示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让这样的方法经过多次的强化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在拿到一篇课文后,知道如何有重点、有层次地去开展阅读,在一定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
难点:
1、学习如何学习独立阅读课文。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七课《尊严》中,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母亲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板书课题:8#将心比心。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a、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方法:
1、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独立阅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同学们的确观察得很细,独立阅读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在学习独立阅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讲的要少一些,主要依靠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学到的一些阅读方法自己去读懂课文,它给我们的自读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自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着重解决哪些问题,用铅笔做好记录。
3、我们把阅读提示进行梳理,发现了这样三个问题: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课文哪些的地方让你感动,和同学一块儿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看法。既然编者给出了这样一组问题,我们就要善于借助这些问题展开阅读与思考,这是独立阅读课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b、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顺、读通、读正确。抽读。
1、现在,我们就留出一段时间,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进入独立阅读,建议大家一边读一边作些批注,并有意识地组织语言准备参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个故事其实蕴含了两件事情,谁来说说哪两件事?可是,在阅读提示中,编者只提到了“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你怎么理解这个提问?是啊,母亲怎么样对待别人显然是这个故事的重点情节,所以,编者抓住了重点情节、重点人物来提问,那么,谁能组织一下语言,比较简要地说说母亲是怎样对待那个屡次为她扎错针的实习护士的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