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运用古诗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得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庭寺》

  1、背诵。

  2、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秋夜思恋友人、故乡的深情。


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遥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4、师小结: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5、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板书: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板书: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四、理解字义

  1、和:和谐

  2、山水色: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

  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

    (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


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生说。

    (板书: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2、师小结:

    是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

  3、赞美之情。

  4、练读,感情读。

    (板书:体会诗情,感情颂读)


六、背诵

  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

    (板书:背诵、默写)


七、小结古诗学法

  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5、背诵、默写。


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

  1、齐读。

  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

    凄凉、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


九、作业

  默写两首诗


十、家庭作业

  回家写出第二首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