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小珊迪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2、 学会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辨析近义词“诚实、诚恳”“消失、消灭”。
3、 能给课文分段,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第二、三段的段落大意。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理念: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
教学特色:
让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对话中产生问题,进而更深入高效地领悟文本。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垫情:
师述: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在饥饿寒冷中度过。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千千万万孩子中的一个——小珊迪。(板书课题)
二、初读,领情:
师: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交流收获(读懂了什么):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小男孩(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小珊迪托弟弟把零钱送还给买他火柴的先生;小珊迪、小利比是孤儿,没有父母;小珊迪为了送还找回的零钱被马车撞断了腿,因失血过多,最后死了……)
3、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小珊迪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可怜的小珊迪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他很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那该是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
3、 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
(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被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教师作随机激励、点评:当你描述着这样一个形象的时候,你的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谁能再来用情地描绘?是呀,多么可怜的孩子,这么冷的天,他还是穿得那么单薄。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三四名)
4、 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11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11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