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起长城,大家并不陌生,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被写起国歌之中。
    我知道长城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你是怎么知道的?资料袋都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请同学谈读后的感受。读完了课文,你此时的心情如何?(骄傲、自豪)
    2、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3、质疑: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来深入学习本课。
    三、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图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课本中的长城远景图,谁能说说你看到长城像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长的特点。蜿蜒盘旋的意思是弯弯曲曲地延伸,这个词语写出了长城弯的特点。)
    到底长城有多长呢?(一万三千多里)
    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形容了长城之长,看谁能最快地把它找出来。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2、学习第2自然段。
    导入语:我们再来看长城城墙的近景图。结合第二自然段,想想长城的构造。从图中找出具体的位置,想想它所起的作用。我将请同学为大家介绍。
    长城的独特构造,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小结: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吗?(从远到近的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能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3、学习第3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刚才是怎么朗读这一自然段的?
    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重读“站”、“踏”、“扶”这三个动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