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9-03-08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
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
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