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律?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发现有关乘法的新知识。 板:乘法
2.电脑出示例题图:
二、活动尝试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菜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学生各自独立计算)
3.交流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65×5+45×5 (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
答:一共要付550元。
三、探索规律
1.师:从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咱们思考的角度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一样,但结果---(相等)。
2.那你会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板:(65+45)×5= 65×5+45×5
3.师:如果这位阿姨买了3件短袖衫和3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列式?
板:(32+45)×3 32×3+45×3
你能猜猜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有没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检验?
板:(32+45)×3=32×3+45×3
4.出示:(13+10)×2=?
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谁能大胆猜想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计算?怎样检验?
师:通过算一算可以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5.请你小声读读上面三个等式,有什么发现?
6.同学们,刚才你们用这里的三个等式得出了结论,你们所发现的这个结论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是一种猜想而已。你们想不想自己出题来验证?
板:猜想 验证
7.学生任意地写着算式,进行着计算。
8.汇报自己验证的结果。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这些例子:……
9.问: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你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吗?
生异口同声:(a+b)×c=a×c+b×c
10.师:用字母表示乘法中的这个规律,感觉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11.师: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去看,请你们反着读一读字母式子。
1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就是----(学生齐说),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规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说一说。(电脑出示乘法分配律)
13.师:乘法分配律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运用广泛,甚至到了中学也要用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个规律完成一些练习。 板:应用
四、应用规律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填空后结合等式两边算式的特点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