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1课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它是有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2、 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难点: 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 实验法 练习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 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个别辅导:宋捷 殷笑 李孝廉 丰晶晶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高: 教 学 过 程()一、 画三角形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二、 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 认识三角形的高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经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四、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第3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要求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画上直角标志。 第5题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剪。 全班交流,重点要从“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去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