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 表格式教案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书第22-24页两个例题,完成23-24页想想做做1-3题 07/03/09 周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三角板,钉子板等。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 导入新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过三角形,通过做一个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一、联系生活 导入新知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2、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3、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三角形。学生动手做三角形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知道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 在自己的本字上画一个三角形。 教 学 环 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教学反思 感受特性 通过探索性的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这个学生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二、操作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1、小组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2、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 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3、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4、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5、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思考交流,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任选3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小组交流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全班交流,写出所有围出的三角形的可能。 交流、比较每次围的结果。 思考交流。 发现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在认识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比边的长度时,学生在探索中存在很多疑惑,通过实验学生才弄清楚,但还有一些学生表示有不清楚的地方,时间关系,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只能另找时间在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