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案

2023-11-29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瞧,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

  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出示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这里运用了多次的朗读,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阅读中得到碰撞以至达到交融的境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

  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可以是图片、文字摘录,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让人神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水到聚成地通过多媒体,展现拉萨天空蓝的图片,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仑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使学生在明净的情绪、纯洁的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的

  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2

  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②教师可以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4、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①自由读句子,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认为是蓝天倒映在水中,人们捧起水来洗脸就像捧起了蓝天一样;另一种,蓝天已经蓝的像水了,让人忍不住想捧起蓝天来洗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说,不必太过追究,只要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是赞美拉萨的天空很蓝就可以了。)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

  5、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①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②指名回答,映衬纯净对照明洁

  (板书:白云纯净草地明洁)

  ③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季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湛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设计理念】

  细翻了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发觉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一共10条,其中1、2、3、4、5、8条是这样描述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1、2、3、4、5、8条,我发现: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因此,我对《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作出下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同学来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3、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喜欢各自然段的分别举一下手。

  三、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3.请学生再说说感受,师相机评价并作总结。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课件,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 纯净 对照 明洁

  (3)指导朗读。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看课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移开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欣赏有关拉萨的图片。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教学反思

  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对话中碰撞、交流,最后达到交融的境界。但对话的中心始终必须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我们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本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与文本对话。在朗读中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学生不仅吸收了文本内容所负载的信息,而且在对话中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在对话中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同学来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3、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喜欢各自然段的分别举一下手。

  三、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3.请学生再说说感受,师相机评价并作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

  3.把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配乐《天堂》)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湛蓝、透亮)

  2、再读课文,找找描写和赞美天空的词语,尽力读懂,并想想各自然段的内容

  3、讨论词语 正音理解

  (1)蓝宝石   纯净   明洁   神往   蓝晶晶

  (2)掬        河畔   不忍   圣地 (崇高、神圣的地方)

  4、分节读课文,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1)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2)   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离人近

  (3)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

  (4)   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中蓝晶晶。

  (5)   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5 、小结:课文紧紧围绕“蓝”把拉萨天空独特的美介绍给我们,下节课让我们来细细欣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找资料了解拉萨、了解西藏

  教学反思

  7、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 ,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湛蓝、透亮)

  2、课件出示图片。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进一步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好吗?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学习交流第二自然段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

  (2)用自己的话说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句话的意思。(蓝天就在眼前,那么可爱,就像清澈的湖水,捧在手里,洗一洗脸,多么舒服!)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3)指名读、评价。

  (4)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净”,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

  (5)出示课件:欣赏纯净、明洁的天空。

  (6)朗读第二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这样美,如果你来到这里会怎么样呢?

  (二)、引读第三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蓝得(         ),它把你的视线(      ),让你(      )不忍移开。

  过渡:令人神往的除了天空还有什么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和刚才一样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2)全班交流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想说些什么呢?(拉萨的天空是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里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

  2、理解,学着用比喻句。

  (1)文中哪句话你感觉写得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3)蓝天是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

  激励:这篇课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萨的天空写得很美,其实,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学着用比喻句。

  (4)为了让这块神圣的地方永远保持明洁、纯净,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西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光。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

  三、布置作业

  板书: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纯净

  圣 地 的 窗 帘

  教学反思

  练习2(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带竖笔画的字的写法。

  3、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⑴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镜————波纹”

  (3)自由读原句

  (4)分别把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体会“漾”在句中的含义。

  2、第二部分

  (1)读题明确题意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蔫: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指篮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指小彼得踮着脚,动作很轻

  (4)交流

  3、第三部分

  (1)师述: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运用此法预习《蒲公英》一课的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明确要求

  2、出示8条成语,读准成语字音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3、分小组讨论成语意思,联系书中内容和插图

  4、交流:

  玉宇琼楼:指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深幽静的境地。

  5、齐读,再次体会意思

  6、练习背诵    自由读背   同桌互背   小组赛背

  三、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指名说。小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6、反馈

  教学反思

  练习2(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口语交际,听到有人敲门怎么说、怎么做,懂得遇事要冷静,说话做事要得体。

  2、学写毛笔字。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出示投影

  (1)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讨论:当有人敲门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该分别注意些什么呢?

  a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    热情接待

  b陌生人                    询问并想法核实

  (4)教师小结:与人说话时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3、小组进行分角色表演(1)自由选择情况  (2)正确与错误

  4、指名上台表演

  5、讨论评析

  6、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

  1、揭示学习内容:竖

  2、说说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3、仔细观察悬针竖和垂露之分

  悬针竖:逆峰右上入纸,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1)学生练写悬针竖

  垂露竖:起笔同悬针竖,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注意一定要保持中心。

  (2)学生练习垂露竖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2、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3、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五、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六、课后作业

  完了课文,你想给自身安排什么作业?完成自身安排的作业。

  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但所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课前,我就让小朋友们看课题质疑。学生围绕着拉萨、天空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不少是值得研究的,例如:为什么不写西藏的其他地方,而只写拉萨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为什么那么美呢,我们的天也很蓝,为什么不像拉萨的天那么透亮呢?从这些提问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直指美的核心所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聊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鼓励他们查找资料,自身试着解决想了解的问题。

  本节课,我围绕着“我喜欢拉萨天空的什么”的问题,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课文情境的引领。我和学生一起看图片,品读句子,玩味着课文里优美的语句。让简单枯燥的文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色彩。我充沛利用图片的直观优势,精心选择美图并展示,从学生的一次次惊叹中,明显的感觉到这一举措,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其次,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不再依文学文,而是感受到课文的学习有许多拓展的空间,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不只引导学生认识“夸张”的写法,抓住课内外知识的相同点,让学生延伸到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句的学习,有机地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扩展深化。

  在作业的安排方面,我让学生自主地设计课外作业,充沛体现新课改所倡议的自主、人文,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课件,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上堂课的词语)

  二、走进拉萨(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课件,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轻声读句子,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湛蓝 透亮 好象用水洗过的蓝用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边读边想象。

  3、看课件,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引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透亮,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拉萨的天空是那么蓝,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走进拉萨就像是走进了仙境。

  2、怪不得人们说——(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1)自由读句子,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2)小结:蓝天如水,无怪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齐读句子。

  3、看课件,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与拉萨河畔采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1)指名读句子,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拉萨天空的蓝?

  (2)指名回答,圈点词语:映衬 纯净 对照 明洁

  (3)指导朗读。

  4、在白云和草地的映衬下天空蓝得通透、无暇,白、绿、蓝的对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天空的美。

  (1)看课件。

  (2)出示第三自然段

  (3)指导朗读。注意词语:神往 紧紧吸引 不忍移开

  5、(1)出示拉萨一年四季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2)指名回答: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3)因此,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学生欣赏其英姿。再次感受如果缺少了这天空的衬托,布达拉宫一定会失去一把半的美。

  (4)欣赏图片:蓝天白云下的雪山、湖泊、草地。

  (5)谁能读好这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6、齐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把拉萨比作了什么,把湛蓝的天空比作了什么?

  3、齐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欣赏有关拉萨的图片。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并写上文字介绍。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9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纯净

  圣

  地

  的

  窗

  帘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同学来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3、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喜欢各自然段的分别举一下手。

  三、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3.请学生再说说感受,师相机评价并作总结。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设计 :

  一、引入:

  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女生读第一段。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

  2、指名说。相机:

  (1)比较,映衬,对照。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

  四、第三段一代而过

  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

  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

  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明白蓝天的妙用。看谁把天空的妙用读得更好。指名读,学读。

  六、第五段

  1、拉萨的天空除了让布达拉宫变得更加在雄伟、壮丽,还让整个拉萨都变得更美了。男生读5段,为什么这么说?

  2、拉萨的天空还让更多拉萨的事物增色不少,有了拉萨天空的陪衬,拉萨变得更美了,让我们记住这拉萨别致的美、神奇的美。齐读。

  七、总结:

  拉萨的天空真是神奇无比,有机会希望小朋友亲自去感受一下,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如果你去观赏了之后,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好吗?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蓝晶晶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3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4

  初读文章后,发现一个“蓝”字贯穿文章始终,课文从头到尾都在尽情描写拉萨天空的蓝;再仔细读文,发现作者的语言又是如此之丰富,只为描写天空的蓝,就用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宝石、蓝晶晶”这么多词语。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立足于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词句,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学习作者丰富的语言。如:“湛蓝”、“蓝晶晶”写出了蓝的程度;“透亮”、“ 纯净”、“ 明洁”写出了蓝天的通透、无暇;“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个句子则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蓝天如水的意境。这些词句让学生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之上,感受到了拉萨与众不同的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中描写的形象和精妙。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吗?看到过什么美景?

  2、师:原来同学们都去过的这么多的地方啊!而令老师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的地方是(出示图片)

  3、学生欣赏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描述,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

  “它在我国的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日光城。它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给八方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

  4、师:能不能一起说出老师最想去的地方是——生齐说“拉萨”,师板书:拉萨

  5、多么美丽的城市啊!其实在拉萨最美的应该算是那的天空(完成板书: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师: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那么就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吧!

  2、师:美吗?那就让我们大家赶快走进拉萨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找到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次,然后说一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交流反馈

  a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谁愿意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生读)

  b师小结

  c师:谁能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三、学习第1节

  1、师引读:是啊,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好像。

  2、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师板书:湛蓝透亮蓝宝石

  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师: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4、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找到的词让老师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都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师:多美的天空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你可知道用请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更加湛蓝透亮了,谁再来试一试?——在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已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透亮,再放进请水里洗一洗——你看,拉萨的天空多就像用请水洗过的蓝宝石,多美,请女生读一读——你看,拉萨的天空多么湛蓝,全班一起读一读。

  6、师指着板书小结:拉萨的天空如此湛蓝透亮,就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难怪作者说(引读第3节)

  三、学习第5节

  1、师:拉萨的天空是作者心中的蓝宝石,作者还把它比做什么,到文中找一找。

  2、指名说——师板书:窗帘

  3、出示第5节齐读

  4、师:倘若我们的房间挂上窗帘后,我们的房间会变得怎样?(神秘)是啊,这拉萨的天空便是天然的窗帘,难怪作者说(引读第3节)

  5、师指着板书小结:拉萨的天空如此湛蓝透亮,它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它又像窗帘。

  四、学习第2节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拉萨,再次近距离的仰望拉萨的天空吧!请同桌小伙伴合作读读第2节,找到你认为美的或令人思考的句子好好的读一读。

  2、交流反馈

  (1)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读了这句话后,你感受到什么?天怎么能碰到,天怎么能摸到,这真是太神奇了,谁有信心读好这句话?天空离我们多近啊,我们说话的声音要轻一些,千万不要惊到天上的仙人,谁再来试一试?这天已在我们头顶了,谁再来读一读,让我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够着了,让我们一起触摸蓝天吧!这天离人多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出示《夜宿山寺》(齐读)

  师:这楼真高啊,让我们感受到这天离人很近,而在拉萨不用站在高楼上,我们随时都可以伸手摸到蓝天。

  (2)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这拉萨的天真是离人太近了,难怪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掬”是什么意思?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掬”的动作。同学们,这天离我们多近啊,我们一伸手就能摸到蓝天,这可真是太妙了!不仅这样,它还妙在我们随时可以掬一捧蓝天来洗脸!从这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纯净,透亮、)是啊,纯净的可以洗脸,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加上动作、读——齐读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天空怎样?板书:纯净、明洁

  看图:你看,这白云都帖着山顶了,这山多高,这天离人多近,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

  (4)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该多单调,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有白云,有绿草,有青山、有雪峰,它越发——它更加——(齐读)

  (5)如果我有一对翅膀,能带我飞上蓝天,我真愿意去拉萨的天空中飞一回,但是我没有,幸好,我这里有翅膀,我们都有,这里藏着的是想象的翅膀,让我们用我们的想象,在朗读中飞向拉萨的蓝天吧!齐读第2节。

  3、师:难怪同学们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3节)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神往)

  五、学习第4节

  1、让人们的视线移不开的还有许多的神奇和美丽,瞧,布达拉宫带着神秘的色彩向我们走来了,它依山而建是那么的——(雄伟、壮丽)

  2、让我们再抬头仰望它的上空,看,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显得。而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的。

  3、是啊,就是这圣地的窗帘,让这布达拉宫变得更加雄伟、壮丽了,谁能读好这一段。

  4、指名读——我仿佛看到了蓝晶晶的天空——我仿佛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片蓝晶晶的天空吧,让我们永远记住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吧!齐读第4段。

  5、师:面对如此神秘的天空,能不让人向往,能不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能让你的视线移开吗?不!(齐读第3节)

  六、课堂延伸

  1、师:老师真想把这迷人的天空永留心中,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伴着那美妙的音乐,一起来合作读读全文。

  2、配乐师生合作读全文

  3、师:此时此刻,你想对拉萨说什么?那就把你要说的写下来吧!出示:我想对拉萨说________

  4、师:是啊,美丽,神秘的拉萨多么让人神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倾倒,曾为她写下了很多美妙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5、出示《神圣的拉萨》师配乐朗诵

  6、师:今天我们去了拉萨,去仰望了那里的天空,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课后老师建议你们去收集一些关于拉萨的图片和文章,让这美丽,神圣的拉萨永驻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蓝晶晶

  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品读语言,感受美景,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本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让人无限神游与拉萨的天空上。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在设计上有意识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如“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学生思考“掬”字为什么用提手旁,请同学用动作去体验理解“掬”的意思。再让学生交流: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蓝天很蓝,像水洗过的一样。”有的说:“天空蓝蓝的,像池子里的水干净、明亮可以用来洗脸。”也有的:“我觉得天很蓝,离我们很近,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蓝天就像碧水,就像双手捧水可以洗脸。”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这中神奇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读得有声有色。

  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引导学生品读,了解拉萨天空的特点,并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么具体来描写的呢

  进入后文的阅读.自由阅读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同桌交流后,从这几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画画,读读,评评中,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学生们对拉萨天空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拉萨的美.在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的描写以及对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

  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类型

  自读教学方法讨论,点拨主要教具

  1直接描写拉萨天空“蓝”

  2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蓝直接描写:

  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4可以发出声音(听觉),把你的视线凝结景物衬托:1白云2草地3布达拉宫4拉萨城三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课件出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二、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细心的你们也许可以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理解了哪些词语?

  2.我学会了什么句子的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勇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3. 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

  .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我认为这段中的哪个词用的好?

  (2)我认为这段中的哪句话值得我多读几遍?

  (3)我想知道拉萨的天空“妙”在哪?

  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2.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五、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吧。

  (课件出示视频)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六、拉萨的天空——蓝晶晶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的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著名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八、总结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九、作业设计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 。

  仿写: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十、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