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023-10-17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描写哥哥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中,感受哥哥的无私、勇敢。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文章描写哥哥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学会如何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从描写哥哥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感受哥哥的无私、勇敢。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一节《平分生命》一课,这个故事曾经让无数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这感人的故事。

  板书:平分生命

  2、听老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回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朗读课文。

  3、学生汇报文章主要内容。

  师板书: 男孩    女孩

  4、师:同学们对主要内容概括得真准确。故事中的男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能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吗?

  5、学生汇报

  师板书: 勇敢    无私

  过渡:是啊,男孩是勇敢的、无私的,文中很多地方写出了他的勇敢和无私,请同学们找到画一画,反复读一读,用心体会,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二、精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

  老师:好了,同学们,读到这里可以吗?老师看到你们读书读得很用心,谁愿意先来说一说自己的读书收获?

  2、学生汇报

  学生1:“男孩稍一犹豫……脸上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重点理解“稍一犹豫”

  师:选择死亡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来讲都是痛苦而以艰难的,而我们的男孩,我们十岁的男孩只是“稍一犹豫”,就为自己选择了死,为妹妹选择了生,他爱妹妹,爱得胜过爱他自己。

  师:指导朗读,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男孩深沉的爱。

  学生读文。

  老师:多勇敢的男孩啊,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男孩的勇敢、无私了?

  学生2:“抽血时,男孩……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

  师: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的大部分人都有过打针,抽血的经历吧,还记得当时你的表现吗?

  学生有的回答紧张,有的回答害怕,还有的说自己当时吓哭了。

  师:是啊,会紧张,会害怕,甚至还会哭闹着不愿打针、不肯抽血。故事中与你们同龄的男孩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师指一名学生再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学生再读

  师:这个与同龄的十岁男孩的神情里没有紧张,没有害怕,而是只有微笑。他为什么要微笑?

  学生回答:他微笑是要鼓励自己的妹妹勇敢地活下来……

  师:男孩一直在微笑,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在流泪。这个十岁的男孩有男子汉的坚强和勇敢,用这世间最美的微笑为妹妹点燃了生的希望。同学们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颗不平凡的心,用心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

  学生朗读。

  师:这个男孩犹如冬日里一束温暖的阳光,温暖着妹妹,温暖着所有的人。同学们还从哪里读出了男孩的勇敢、无私?

  学生3:“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你们觉得男孩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得出来?

  学生回答夺   眼中放出光彩   又蹦又跳

  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分一半给妹妹呢?

  学生回答: 爱   无私

  师:多无私的男孩,谁愿意读一读男孩的话。

  学生朗读

  师: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愿将生命分一半给妹妹,他想妹妹像他一样健康地生活、快活地生活。此时此该,同学们,你们最想对男孩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与妹妹平分生命,这不是豪言,不是壮语,却以这般铿锵有力、荡气回肠,面对这一切,有谁能不动容,有谁能还震撼,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板书: 真爱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爱会感动苍天,妹妹会如哥哥所愿一天天好起来,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一个大男孩的故事。

  老师动情讲洪战辉的故事。

  老师:同学们,这真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爱至真至纯,这爱没有界线,没有止境,这真爱无疆!

  板书:无疆

  三、总结:男孩的故事催人泪下,作者通过对男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勇敢

  } 男孩            妹妹

  无私

  真爱无疆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 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 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 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品读句子感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师:同学们,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宗的《平分生命》,(板书)感受其浓浓的亲情。面对课题,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二初读。

  1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 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问(可由学生提出)为什么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交流

  五结语。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课堂上,师生进一步理解小男孩感人的奉献精神时)却有学生突提出疑议:“老师,如果输血会失去生命,就算男孩救活了妹妹,而他自己死了,这样的输血有意义吗?”

  我眼前一亮。沉着地说:你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性的问题。大家一起来个假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个男孩,会怎么做,请大家读完课文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学生们开始默默的读课文。

  生:我会输血给妹妹。因为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我妹妹相依为命,妹妹生命垂危,急需鲜血,我绝不能看着自己唯一的亲人死去?

  生:我也不能放弃。即使失去生命,也要救妹妹。

  生:我从“在场的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句话,感受到男孩牺牲自己,救妹妹的这种勇气感动了医生。也感动了我。我会和他有同样的选择。

  “ 输血没必要”这惊人的一语,如果教师处理不当,盲目肯定,那么“救与不救,结果都一样,反正都是要死一个人,输血的确是没必要的” 的想法就会成为学生们的思维定势,教学严重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因此,面对想法偏激、有违文本内涵的课堂生成,教师应冷静对待,迅速调整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价值引导。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问题导回文本,通过假想、细读课文、自己选择。”等学法指导,以鼓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将思维重心移至文本,在对文本的再次解读中,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有效地摆脱了 “误导”,将课堂教学推向最高潮。

  其实偏激、错误的课堂生成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是一种理念和智慧的挑战,对于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耳濡目染更多的是教师的积极的态度,缜密的思维和大度的胸襟。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教师始终担当着桥梁的职责,应坚持以巧妙的点拨、睿智的启发、风趣的讲解,帮助学生行进在阅读文本,感受成长的道路上。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4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平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情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从而引出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指导学生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男孩在输血前后神态、言行的变化,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从而使学生感到亲情的伟大力量。另外在体会男孩勇敢时我让学生抓住描写医生的语句,再次体会一个10岁男孩的勇气的与勇气的亲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而这力量也感染了医生。在教学中我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导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 教师提出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3 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5 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6 学习第7页比一比。

  ①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畅谈所得,交流资料。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学生交流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积累好词,背下佳句。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和2自选一题,3必做。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抄写词语3遍。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6

  教学内容: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18课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贝为了亲人的幸福,献出爱心的美好品质,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由贝贝输血前后的表现理解贝贝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一、看图激趣,设疑自探。

  1、出示文中第一幅画: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图上情景

  师:男孩名叫贝贝,女孩是他的妹妹,他们的父母早就去世了,非常不幸,兄妹两相依为命。那么在他们身上有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呢?好,这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讲关于这兄妹两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平分生命》。板书课题。齐读。 

  课文向我们叙述怎样一个感人故事呢?  

  2、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会组词,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是我们早自习预习的内容。

  (1)初读课文谈谈你的收获(生回答)板书 贝贝输血给妹妹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会写字,一名读其他跟读

  出示词语,生读词并扩词

  会认字(看书) 一生读字组词 齐读

  课件  平翘舌字

  3、设疑、梳理,形成自探问题。

  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或者针对初读内容提问。

  生提问题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心中的问题,那就带着你的问题去学习课文。梳理问题。

  课件出示(1)为什么要平分生命?怎么平分生命?

  (2)医生怎么回答贝贝的问话的,贝贝的反应如何?

  给出自探提示

  二 、解疑合探

  1、汇报为什么平分生命,即贝贝为什么给妹妹输血。

  2、汇报怎么平分生命,即贝贝输血前后表现怎样。

  学生回答 板书

  三 、质疑再探

  同学们,你们看了贝贝输血前后的表现没有问题吗?可以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提问。 生提问。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1、抽血时,贝贝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向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在想什么?(小组讨论)

  指导朗读抽血时和抽血后的语段

  2 、医生听了贝贝的问话,为什么被震撼了?

  课件出示被震撼的原因的语段

  用“仍然”和“付出”造句。

  学生自读此段再谈体会  师生一起读此段。

  继续解疑合探

  医生是怎样回答贝贝的,贝贝的反应如何?

  指一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评读。

  听了医生的回答贝贝怎样了?(非常兴奋)

  学生划出表示贝贝兴奋的动词  指一名读5段

  全班读贝贝郑重其事对医生说的话

  四 、拓展运用

  课件 1 说一说爱心事例。

  2 说一段话 用几个连续动词表达一件让你兴奋的事情。

  五 、总结

  学生谈收获

  师总结 : 贝贝的年龄跟同学们差不多,但是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他勇敢地做出了付出自己生命的决定。老师从贝贝的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至真,至善!最后借一句歌词对大家提出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         18  平分生命

  贝贝输血给妹妹

  抽血前  犹豫 点头

  抽血时  静静的 微笑       平分生命

  抽血后  一动不动 颤抖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感悟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亲情伟大。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为什么平分生命?怎么平分?

  (板书: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正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正音。

  3、读词正音,词语质疑。(出示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惟一亲人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缺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板书:男孩、妹妹)

  3、理解词语:相依为命、惟一。

  (三)概括人物形象

  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找出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吗?(勇敢)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一)重点学习第3、5 自然段,抓住男孩和医生的表现,感受男孩的勇敢。

  1、 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你怎么感受到他的勇敢的?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 医生征求他愿不愿意为妹妹输血,“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2) 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理解感悟:“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一“瞬间”。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而对妹妹的爱促使他下定死亡的决心,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惟一亲人的生命,因而在犹豫了一瞬间后“点了点头”。为了妹妹,他竟然不怕失掉生命,真是太勇敢了!

  (3)“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理解感悟:男孩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此时,他正在抽血,一定认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不一会儿就会死掉,可他却“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可见意志多么坚强,多么勇敢!

  4、指导朗读第3、5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男孩的勇敢?

  (1)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2)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

  (二)重点学习第4、7 自然段,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

  1、默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对妹妹的爱)

  2、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地方看出他对妹妹的爱?

  3、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他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为了妹妹,他愿意失掉生命。

  (2)“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抽血时,他却把痛苦、恐惧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妹妹。

  (3)男孩从医生那儿得知,抽血不影响生命,自己可以活100岁。他“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岁!’”他太爱妹妹了!

  4、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比一比,读一读,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出男孩对妹妹的深情?  

  (1)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2)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对医生说……

  四、总结评价,提示中心

  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为妹妹勇敢献血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书:亲情可贵、伟大)

  五、品读赏读,升华情感

  1、读出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害怕→惊喜)。

  2、分角色朗诵全文。

  六、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读读、背背《游子吟》,感悟母爱伟大。

  附   板书:

  男孩

  ↓

  平分生命  }   亲情可贵、伟大

  ↓

  妹妹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8

  一、故事导入:

  ⒈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和妈妈,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照顾着妹妹,妹妹依*着哥哥,过着艰难的生活。可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妹妹不幸染上重病,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流着眼泪对自己的哥哥说:“哥哥,我会死吗?哥哥我害怕。哥哥救救我,救救我……”医生对男孩说只有他的雪才能救妹妹的性命,男孩并不知道输血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他非常的害怕,尽管如此,但是为了妹妹他还是选择了输血。输血时男孩始安静地躺在床上,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一个十岁的男孩,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选择了死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⒉引出题目,齐读课题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

  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困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⒉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出示课件,说明带拼音的即生字,自由读生字。

  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重点指导“血”的发音,出示课件,点出两个发音,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⑶齐读生字新词。

  ⒊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指导理解。重点板书以下词语:“颤抖”指导生字写法,理解词义;震撼、郑重其事)

  三、整体感知

  ⒈指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⒉评价读课文情况,给予鼓励。

  ⒊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男孩、勇敢、输血、妹妹)

  四、精读悟情

  ⒈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学生画句子)

  ⒉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⒊在交流前,教师提出,同学们发言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明确应该认真倾听,因为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⒋交流第四段

  ⑴重点理解“颤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体会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导学生读出男孩的害怕。

  ⑵理解“微笑”的含义:既然男孩害怕了,为什么对妹妹还微笑呢?(明确男孩微笑是为了不让妹妹担心,是爱妹妹的一种表现,板书“爱”)

  ⑶男孩非常害怕,但是在输血的时候他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读到这里,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⑷同学们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

  ⒌出示第五段

  ⑴谈谈“震撼”的意思

  ⑵这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学生练读。

  ⑶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

  ⑷教师情感谈话,范读。同学们,老师也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也想读读这段,行吗?

  ⑸齐读这段,感情升华。

  ⒍交流第七段

  ⑴出示这段,这段应该怎样读?

  ⑵“郑重其事”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⑶指导看图理解词语的方法。

  ⑷指导朗读,同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⑸指读

  五、总结升华

  ⒈平分生命什么意思?

  ⒉是呀,男孩这么勇敢输血给妹妹,还要给妹妹平分生命,这都是因为男孩对妹妹那种深深的爱(用心型图案连接板书)

  ⒉齐读男孩最后说的那句话,再次感受男孩对女孩那份浓浓的爱。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9

  有一个哥哥,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为妹妹输血;有一个哥哥,他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平分生命,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他想,他愿意,这不是他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平分生命》这篇文章中讲到的这一对无依无靠、相依为命的兄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亲人,多么可怜。可上天不怜悯他们。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可是他们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哥哥决定给妹妹输血,尽管他以为输血为丢掉生命,可为了妹妹,他什么都愿意。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被震撼了,一个十岁的小孩在一瞬间可以下定死亡的决心,那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真了不起!

  当哥哥知道自己不会死时,他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和妹妹平分生命,用自己的一生来照顾妹妹一世。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愿意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他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我作为一个姐姐,却远不如他。我舍不得给妹妹玩布娃娃,有好吃的,也不让她多吃,为一点小事就要发脾气。我缺少的,是一种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恳切的爱。而这种爱,被我心底的自私所压倒,所代替。

  其实,不光是手足之间需要爱,父子,师生,祖孙之间都不得十分需要,让我们将爱心传递下去吧。有一首歌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需要受,人与人之间需要爱。只要我们人人报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去爱别人,我们就可以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0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子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时,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7个,会写生字11个.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识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一瞬间 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自读课文,谁来把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

  2,复习词语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挽起 降临 犹豫 一瞬间 郑重其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颤","瞬":教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业:

  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1

  《平分生命》是第六册语文(北师大版)的第二篇课文。当这个小男孩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并能活一百岁时,非常高兴的心情。课文第七自然段就对他的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课文是这样写的: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回忆了一下,平时你做什么事,有一连串的动作,并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神态是怎样的?(也可以是观察其他的人)把它写出来。学生都刷刷地写了起来:

  我从床上跳到地上,难过极了。一会儿打墙壁,一会儿捶胸。伤心地对自己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洪娟)

  小偷左看看,右瞧瞧,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手,用报纸半遮住脸,低下头,若无其事地把手伸向了姑娘的钱包……(王诗玉)

  一个五年级的大哥哥,拿起鱼竿,弯下腰,左手按住膝盖,两眼直盯着瓶口,慢慢地将小钉子移到瓶口上,只见钓竿稍微一斜,钉子就滑了进去。(雅雯)

  [反思]

  要将读(阅读理解)写(运用表达)自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如同鱼与水。倘若“读”为“水”,那么“写”便是“鱼”了,水赋予鱼生命,鱼又使水更有灵性。在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可仿写的段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读中学写。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感情。

  3、通过品读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 课件。

  教 学 过 程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生命”。同学们,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么?

  2、板书“平分”。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都想到了哪些问题?

  3、这么多的问题怎么办?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要帮助订正。

  4、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3、出示句子: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

  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什么是诺言?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

  你觉得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自己试着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哪里看出男孩的无私、纯真,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你感动的一处。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二、细读课文,领会主题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的犹豫是为什么?

  2、抽血时,男孩在想什么?

  3、体会平分生命的课文主题

  三、作业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小男孩子 勇敢 输血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子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时,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空、借助工具书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被文中的兄妹之情所感动,感受到人世间的亲情是伟大的,纯真的。从而关爱自己的亲人,乃至身边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4.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学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5. 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

  1、巧妙设问: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中心,围绕“为什么要平分生命?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展开课堂教学,所以我以“为什么要平分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琐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悟结合:这篇文章作者以“平分生命”为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并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3、注重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只靠教师和课堂教学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语言文字中去获得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学时我由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阅读,加强课内的渗透和课外知识的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设想: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如果自己以为会死,还会不会把血献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生命”,同学们,您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2.板书“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问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帮助订正。

  三、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自学生字。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学合作解决自此方面的问题。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注意“疼、痛、稍”的读音。强调“惟、承、痛、肃”的字形。

  4.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作业

  1.读写课后词语。

  2.完成练习题卡。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平分生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围绕下面三个方面整体感知课文:

  (1)谁和谁平分生命?

  (2)为什么平分生命?

  (3)怎样平分生命?

  2.出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读完这个故事后,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

  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

  什么是“诺言”能给他找个近义词吗?(承诺、誓言)

  你觉得该怎么来读好这句话?自己试着读,抽生读,齐读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对呀从哪里看出男孩的无私,纯真,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处。

  3.交流,分享学生找到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领会主题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个1的孩子,所以一开始他读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句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读,)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3胸膛,读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

  我们震撼了(这就是人类……),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这就是人类……)

  4.体会课文主题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老师送几条格言作为对你们的奖励。(多媒体出示格言)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爱

  男孩————妹妹

  输血

《平分生命》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4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在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又缺少血时,勇敢地作出了要把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在文中找出并体会描写男孩的语言、动作等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2、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出其中感情。

  3、通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男孩的动作的描写,指导学生仿写。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学生齐读题。

  2、“生命”怎么能“平分”?文中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回答。尽量引导简洁明了地概括。)

  2、哥哥给妹妹输血,你们觉得应该吗?

  3、为什么医生还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到“震撼”?

  在第五段找出关于“震撼”的答案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当中关于男孩“害怕”与“勇敢”的矛盾心情,并板书出来。

  4、引导学生在“决定输血及输血过程中”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①表现“害怕”的句子。(用“”划出)

  a、“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男孩为什么“犹豫”?(害怕,想拯救妹妹。)

  他最后“点了点头”,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勇敢),表达怎样的情感?(爱)

  引导学生体会当中情感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b“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找出最能表现男孩“害怕”的词语,用“○”在下面标出(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以及男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找出的重点词读出“害怕”的感情。(个人读,全班读)

  ②表现“勇敢”的句子。(用“”划出)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哪个词最能表现男孩的“勇敢”?(微笑)他为什么微笑?(对妹妹的鼓励,安慰)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男孩决定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妹妹。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6、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激动,就是“震撼”。(可从字面再作简单解释)

  7、请把握“震撼”的心情,一起读读描写医生的心理活动。(男女分组,全班读)(表达“爱”)

  8、到底是什么令这位年仅十岁的哥哥要不顾生命为妹妹输血?(倒叙第一段)(板书“相依为命”)并从字面解释“相依为命”。

  9、我们在内心感动之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10、上天总会爱护好心人的。这时,医生也激动得“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告诉他:“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听了这句话,男孩的心情会如何?(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最能表达心情的词语)(引导朗读)

  11、不但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到一百岁”。真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啊!这时的男孩会如何表现呢?请齐读最后自然段。

  12、从这一段,我们体会到男孩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分别说出“高兴”“决定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情感。并用“○”标出表示“高兴”的动词(读出“高兴”);用“△”标出“勇敢”的动词(读出“勇敢”。)▲注意结合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三、仿写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看到,要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动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结合段落分析)(尽力找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引导说出不同心情)

  3、请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心情,写一段话来把它表达出来。(要求用上三个不同的动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三分钟)

  5、请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先说说自己所写的段落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再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