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2023-10-03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了广场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理一理顺序。

  1、愿意来读广场的北面?广场南面——?西面——?东面——?中央——?介绍天安门广场时作者重点介绍哪部分?(天安门)

  2、引读。

  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老师读方位,你们读剩下部分。

  北京城的中央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生)——,城楼前——河上——金水桥的东西两侧——。

  广场的南面——,西面——,东面——,中央——。

  小结:作者按方位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我们听了条理就比较清楚。

  3、你能完成下表吗?想一想这些地方分别写了哪些建筑物?请大家看电脑练习1。

  北面   西面 中央 东面 南面

  ( ) ( ) ( ) ( ) ( )

  指名校对。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手指先指四周,再指中间(先四周,再中间)我们还可以怎样介绍?

  6、指名看上表自由介绍天安门广场。同学们,你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有条理地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指名介绍,谁有不同的介绍吗?(介绍的顺序东南西北可调换,但中央只能放在最前或最后)

  三、扩展联系。

  同学们,你们看(展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天安门广场多美啊!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的多么清楚啊!你们想不想也运用这种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设计好你的校园,并认真观察,想一想怎么写?再仿照作者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在电脑中把它写出来。再介绍给大家听,好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这里有几篇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不仅了解了天安门广场,学会了按方位顺序介绍,还设计了美丽的校园。大家可真了不起!◆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

  2、了解北京的名胜风景,有向往北京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北京的录像带或图片。

  2、《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乐。

  3、中国行政区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寻找地图上首都的位置,引发了解北京的兴趣。

  指地图上打击的地方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个地方要打,它表示什么意思?

  2、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为什么要在北京上打☆?什么叫首都?北京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你知道北京是什么样的?引导去过北京的幼儿讲述见闻,教师出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介绍(天安门、长城、颐和园、故宫等)。

  小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有许多的名胜风景,是人们向往的地方。20__年奥运会也将在这儿举行。中外许多朋友都会来这里参观、访问、学习。

  3、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激发向往北京的情感。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你想去北京吗?为什么?

  建议:餐前或餐后等日常活动时间,欣赏与学习诗歌。

  活动评价:

  1、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大方、连贯地讲述北京的风貌。

  2、知道首都的含义。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3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生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哪儿美?爱什么?

  (2)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齐读第五段,读出热爱北京的语气。

  五、指导背诵

  1、怀着热爱、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2、北京真美!我们都爱她。让北京美丽的景色留在我们记忆里,好不好。

  (1)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2)教师引背。

  (3)同桌互相背。

  (4)齐背。

  (5)闭上眼睛,想着北京的美景背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三、课堂练习,说说写写

  1、课后练习第2题。

  2、用课后练习第3题的6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3、自由扩展。用课后练习第3题的6个词语说话。(同桌说、老师说、指名说)

  4、抄写课后练习第4题的句子。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课件1、2)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我会读”下面词语。(课件3)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三、学生自主识字。(课件4)

  1、重点认读以下生字:央、市、旁、城

  2、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四、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图理解“矗立”的意思)(课件5、6、7)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课件8)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课件9)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课件10、11、12)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课件13)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柏油马路宽、长、绿树成阴

  立交桥许多、川流不息美丽

  名胜古迹、公园风景优美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及现代化建设成就。

  2.培养学生有条理表情达意的能力,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条理表情达意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设置情境,让学生做小导游,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话北京(组内交流)。

  1.学生课前资料按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现代化建设等分类。

  2.把材料在组内交流。

  三、游北京。

  1.几名同学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2.选出几名小导游,其余同学做游客,并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3.评选最佳小导游。

  四、梦北京。

  学生描述自己心中未来北京的样子。

  五、颂北京。

  1.出示《北京颂歌》歌词。

  2.学生自由写话(赞颂祖国首都北京)。

  3.朗诵交流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7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二、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三、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四、学习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 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 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 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 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 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8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想像,能跟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多种运动项目的姿态.

  2自由合作,体会成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3激发幼儿爱运动,爱福娃,爱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音乐若干

  2各种运动器具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引出福娃,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运动员造型

  1幼儿入场做热身运动

  2出示认识5个福娃

  3讨论,欣赏,模仿运动项目动作

  中间部分:惯穿游戏,幼儿根据各种音乐作运动员造

  1听音乐.做游戏,摆运动员造型

  2欣赏音乐,尝试匹配与音乐风格相符合的运动

  3听音乐,集体表演

  结束部分:选择道具进行组合表演,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1幼儿选择体育用品合作表演

  2合影留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9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生( )( ) 月( )( ) 坐( )( )

  目( )( ) 成( )( ) 己( )( )

  三、多音字组词。

  参考答案:

  一、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交通 绿树 成阴 高楼大厦 鲜花盛开 名胜古迹

  二、生(星)(星星) 月(明)(明天) 坐(座)(座位)

  目(相)(互相) 成(城)(长城) 己(纪)(纪念)

  三、

  ◆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0

  《北京的夜景》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作者在飞机上看到的北京美丽的夜景,反映了北京在公路和住宅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表达了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课文共4个自然段,2-3段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在飞机上观看夜景的生活经历,因此读懂课文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我用图片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兴趣后,拼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直插文章重点,阅读2-3自然段体会北京的夜景怎么美,并划出作者在飞机上看到了什么。在其后的交流中,我引导学生读文字,想象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再借直观的图片帮学生理解文字,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把读课文引向深入,使学生仿佛看到了美景,并体会作者当时惊喜又激动的心情,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我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一条和一条条等数量词的不同作用。

  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以文本为依据,引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但教学中,根据板书文字学习生字的环节学字记字形式与学课题中的字一样,形式单一。虽然没有割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我做示范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某一句话,而后却没有给孩子再读继续提高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心想着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关注不足,课堂常规抓得还不够。一年级学生常规教育很重要,可以说与教学同等重要。学生中有的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没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课上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认真读书。写字的指导仍不到位,没有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占格,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仍不够。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1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北京》—课的总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由感情的朗读课文,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学习二类字词。

  第二课时:学写一类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出示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图片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同学帮助解决。

  (三)借助图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北京》第一课时 篇12

  一、比一比

  做对一题就能钓到一条鱼,比一比,看谁钓的鱼多!

  二、组字

  看看想想,可以组成什么字?把新组的字写在田格里。

  三、连一连

  宽 石 门 迹 案 严 片

  庄 阔 字 瓦 碑 图 厦

  四、说一说

  你去过北京吗?你在电视上看过北京吗?把你了解到的北京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五、和词语交朋友

  读读下列词语,妈妈听。再请妈妈写几个四字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名胜古迹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高楼大厦 十分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