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虾》

2023-09-27

《小虾》 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小虾有趣的活动,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抓重点语句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抓重点语句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2、了解小虾的有趣,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感受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3、积累。  4、运用。※听写  ※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小虾的哪些方面?※引发思考:哪个自然段在描写小虾有趣呢?※你能读出它的有趣吗?  ※作者笔下的小虾多有趣啊!他是围绕那句话在写呢?用横线勾出来。※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虾的有趣呢?用序号标出来。※读第一方面,你觉得作者写得好吗?好在哪儿?    ※读第二方面,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你觉得小虾吃饱后还有什么形象?※你能学着这句话的样子,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描绘自己生活中见到的情景吗?※你能把这段话背下来吗?※把这段话抄写到积累本上。 ※布置作业:你喜欢什么样的小动物呢?为什么喜欢它?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样子写出它的一个特点。  ※听写;同桌互相检查,并集体交流;把错误的词语改正过来。※默读课文,并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小虾的哪些方面?(样子、有趣、脾气怪)※思考、交流。 ※练读、展示、评价:读出小虾的有趣,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思考、交流。  ※    第一方面:吃食小心;第二方面:吃饱后自在。 ※1、动词运用准确;2、用“先……然后……再……又……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有顺序地把小虾吃食的动作描写的具体生动,体现了小虾吃食很小心。※自由发言,展开想像补充说话。 ※    个人说、同桌说、指名说……  ※    背诵。※    抄写。 ※    说话。※    回家观察小动物,并仿写一段话。

《小虾》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空隙、掀开”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有趣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3.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过程与方法

  梳理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小虾的顺序和方法,概括段落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小虾的喜爱之情的,激发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新课导入。

  (猜谜)“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猜一 种动物。

  2.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对,就是虾。你对小虾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发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小虾》,去深入地了解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正确领读“一口缸”“青苔”“钳子”“腹部”等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多音字 。

  翘qiào:翘着

  qiáo:翘首

  (2)形近字。

  末mò:末梢 本末倒置

  未wèi:未知 未必

  副fù:副作用 名副其实

  幅fú:一幅画 幅度

  搏bó:搏斗 脉搏

  博bó:博物馆 学识渊博

  较jiào:比较 较量

  校xiào:学校 校友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工—缸(水缸)—江(长江)—杠(单杠)—红(红色)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简要概括一下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

  第1自然段:我想用大半缸雨水来养小虾。

  第2 自然段:我捉了些小虾来养,并观察小虾的样子。

  第3自然段:小虾们很有趣。

  第4自然段:我采了一些金鱼草和石块放在缸里。

  第5、6自然段:小虾产卵了,我有了越来越多的小小的虾。

  2.作者是怎样对小虾进行观察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小虾的哪些 方面?

  明确:

  ①作者先是认真观察了自己捉来的这些小虾的外貌,对小虾和老虾的不同外形做了区分;接下来作者对小虾的行为也进行 了观察,注意到了小虾们有趣的性格特点;而后作者根据小虾的生活习性(小溪里的虾是挺喜欢钻到石块下面休息的)为其布置了更快乐、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为观察到小虾的繁殖做了准备。

  ②“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作者是如何描写小虾的有趣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说说你从中还体会到了小虾的哪些特点。

  明确:

  ①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小虾们的有趣。缸里的虾群由各种各样的小虾组成,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喜好(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它们身体虽小,打起架来却很凶。

  ②若是正在休息被打扰了,小虾就会气鼓鼓地游开,还有可能撒气给同伴。可以看出小虾脾气不怎么好,同时也能体会到小虾的有趣和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2.对比下面两个句子,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①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 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再也不出来了。

  ②要 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 ,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明确:更喜欢第②句。第②句中运 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钳子“一张一张”,胡须“一翘一翘”,眼珠子“一突一突”,连用几个细节描写动词,将被惊扰的小虾的反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一则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二来也使得小虾的形 象更为生动而有灵性。与第①句只单单突出了小虾脾气不太好的特点相比,第②句将小虾这种不好的脾气表现得更为活泼,照应了“这些小虾十分有趣”的评价,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正是因为喜爱,所以发脾气的小虾在作者眼中也显得可爱 。

  模仿写作:

  学习作者描写小虾“有趣”的写法,试着将下面的文段改的更为生动:

  泥鳅的性格真古怪。它有时很老实,趴在缸底的沙石上一动不动,可是要是你用细棒碰它一下,它就会在缸中快速地游来游去,显得很生气。

  例:泥鳅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会趴在缸底的沙石上一动不动,任凭我们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放声歌唱。可要是你用细棒轻轻地碰它一下,它就会暴躁地扭动身子,在缸中快速地游来游去,顿时,水花四溅,连它嘴边的胡须也一翘一翘的。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小虾写得这么可爱?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明确:

  ①亲自养虾,细心观察;爱虾,把虾当朋友;运用各种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把小虾的特点写得很具体。

  ②由此可见,只有认真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详细具体。另外,准确恰当地运用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要把感情体现出来,才能让文章生动感人。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是水里游的,小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像作者喜爱小虾那样,去关心、保护它们,为它们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小动物和谐相处,谱写出动人的篇章。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模仿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它(注意用上准确的动词和连接词,可以重点描写它的某个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描写一下小动物的神态)。

  明确:小狗的警惕性非同寻常,它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能闻到3里以外东西的气息,吃食物时 ,它总要低下头闻一闻。它还有一双耳朵,每当听到特别的声音,它的耳朵总会竖起来,认真地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因而, 人们养它来看大门,它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小虾

  自由自在、悠闲自得

  脾气不好:受干扰—发怒,打架时—猛烈

  活泼有趣 惹人喜爱

《小虾》 篇3

  《红虾》讲述的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凡高,他的生活贫困无助、充满艰辛,但他的人格却高尚伟大,课文就借助《红虾》这一幅画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课文,感知凡高的平凡和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学习语言,积累词汇

  课文的句子称之为语言,语文教学要把语言变为言语,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课文读懂了,人文性是跑不掉的。”语文课堂要高度关注课文中的语言,特色的句子,学生才能领悟语言的精妙。课文中这样写到:凡高为了不在寒冷的冬夜露宿街头,冒着凛冽的风雪来到了一家小画铺门前,希望老板收购他的一幅刚刚完成的静物画——《红虾》,还算幸运,老板勉强收下了他的这幅静物画,给了他五个法郎,得到这五个法郎之后凡高的神态、动作怎样?学生很快找到了这一句话:“他紧紧地攥着这五个法郎,赶忙离开了小画铺。”通过找“紧紧地攥着”、“赶忙”这两个词把这五个法郎的来之不易和凡高得到这五个法郎后的激动描述得生动形象,学生通过细细地品读,懂得课文就是运用这样的语言为下文作了铺垫。

  二、守住阵地、彰显本色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松舟老师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味就是不同方式的读味,圈点、批画的写味,品词品句的品味。”

  而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所以,课堂上我不仅让学生感悟到凡高的伟大品质,而且我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明白课文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句子,什么样的词语来写的,从而来突出凡高伟大品质的,让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统一。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彰显了语文课的本色。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可我要说,我还没有掌握教学这门艺术,要学习、反思的地方太多:

  三、语言的“读”味体现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读”常被老师当作一个重要手段,“读”可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于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或用于对精彩句子的赏析,上课伊始,我也曾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凡高生活状况的句子,也曾让学生带着悲伤、不愉快的心情读凡高写给兄弟的信,课堂中我也曾让学生找出表现凡高高尚品质的句子读,也曾尝试模仿名师“回环”读,如:面对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此时画家完全忘记了什么?学生答出来之后,我和学生一起读:画家还完全忘记了什么?还完全忘记了什么?由于我没有掌握“读”的这门艺术,所以,课堂中读得单调,读得平淡,读得乏味。

  四、课堂教学效率低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那也就是倡导我们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呢?它是指通过教学,老师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充公和谐、持续的发展、反思这一节课,不该多读的多读了,不该多花时间的多花了时间。语言重复啰嗦,如:读描写小女孩的这一段,我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读去理解。还有画家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完全忘记了什么?读了一遍又一遍,使劲把学生往我预设的目标中引。结果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前松后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课堂如酒”,好课如美酒,要让课堂如美酒,只有师生一起酿造,课堂才会酒香甘冽,芬芳怡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长了,教师也成长了。这样的境界源于教师的素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并将决定其教学效果,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提倡的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头活水。”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不会有好课。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要研究自己,锤炼自己,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在模仿中创造,不断地打造自我,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超越自己,用一辈子来备课,教孩子一节课,想孩子一辈子。奉献给孩子也让自己成长,需要时间,需要热情,需要时时的反思。

《小虾》 篇4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作者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标中强调阅读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学时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本着对课标的理解,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小虾的有趣。我在讲本段时,本着“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阅读原则,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中心句、重点句,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具体展开描写的。然后再展开想象,品读课文。感悟作者喜爱小虾之情。在充分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的表演,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学完第三自然段时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一自然段的?”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首先先读课文——找中心句——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体会、感受小虾的特点)——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采用这种学法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能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质疑,解决问题。

  那在本课的教学中,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是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刻画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

  上了《小虾》这一课,我确实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多读文学作品,多看教学实录,多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帮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小虾》 篇5

  [设计理念]  

  《小虾》这篇课文是三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抓词抓句,理解感悟

  “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为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在体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碰、后退、捧着吃”等小虾吃东西时的动作,体会“脾气不好”时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读说结合,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在学生学习“十分自在”一段内容,以“还有的_______”进行排比句式训练,在全文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各种动物图片,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的有趣的情形,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中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过程开放,体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利用电教,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也为学生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利用画面使学生观察小虾的活动,欣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回顾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读书,我们了解到作者都写了有关小虾的那些内容?

  2.小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呢?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自读全文:请读读课文,找找小虾很有趣和脾气不好在课文那个自然段。

  过渡:那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自读体会。

  2.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特点。出示自读提示:

  ①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

  ②找一找作者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③画一画重点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以下两段教学顺序:

  a.第三自然段

  (1)学生汇报:围绕第一句话“小虾真有趣”写的。(板书:真有趣)

  (2)抓词抓句,体会有趣。

  师:小虾是怎么有趣的,你是抓住那些词来体会的?

  第一方面:从小虾吃东西非常小心体会出有趣(板书:小心)

  ①抓词语体会。(学生可能会抓住碰、后退、捧等词语体会小虾吃东西很小心)

  ②朗读体会。

  第二方面: 从小虾吃饱后十分自在体会出有趣。(板书:自在)

  ①生汇报。(可能会抓“自由自在、互相追逐”体会出小虾的悠闲、自在)

  ②朗读体会,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想象说话: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第四自然段

  (1)交流汇报。

  ①这段是围绕“小虾脾气不好”这句来写的。师:大家都同意吗?(板书:脾气不好)

  ②抓词抓句、体会脾气不好。

  <1>抓“一张一张”等词体会: (板书:一张一张……)

  <2>对比体会:咱们把这几个词换换,你们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3>朗读体会:谁来读出小虾的生气、凶猛。

  三、放录像,说话训练

  1. 放课件:请仔细观察。

  2.你观察到的小虾还有趣在哪儿? 请你为课文作补充。

  四、学习课文开头和结尾两部分

  1.自读体会。

  2.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画到以下句子:写小虾的外形、采金鱼草、叶下聚着小小的虾等句子)(板书:样子 )

  选择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喜爱读出来。

  五、读说结合,训练表达

  1.欣赏画面。

  师 :这些小动物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儿吗?

  2.学生说话训练。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课下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小虾》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四、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反思:

  《小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这节语文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好好去思考,至少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来。

  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想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而领悟文本精神,对文本的多方式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期望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譬如,文本“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读出语气变化,朗读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自己先练读练读。接着指名读,根据他们的朗读引导他们应该抓住“独自”、“追逐”、“紧贴着”和“休息”这个词语来读出语气的变化,体会到此时的小虾“十分自在”。整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赛读等,试图做到读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我认为《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文本中通过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详细,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感悟。譬如在课堂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通过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希望让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个方向。

  这样一堂“家常课”也留给我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在师生对话中有时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中有些环节显得比较拖拉,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为自己留下了好些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真正掌握什么,势必还得根据课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给予他们足够的正能量。

《小虾》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2、认识9个字,会写7个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洒落”、“通体”、“迅速”、“独自”、“追逐”、“舞动”、“一张一张”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练习概括段落内容,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积累并运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的外形及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交流收集到的小虾资料。

  二、学习生字

  1、老师出示生词,小老师教读

  2、同桌轮读并纠错。

  3、抽生读。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把生字带回课文中,小声读一次,不熟的地方多读几次。

  2、抽生轮读课文,纠正读音,理解词义较难的词语。

  四、归纳段意,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有些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勾出来,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

  (1)、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捎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吓。

  生:“通体”就是全身的意思。从这几句我们知道了怎样区分才长大的吓和老吓。

  师:这个小作者在这主要介绍了吓的什么?

  生:颜色与外观。

  (2)、生:我从小虾吃食那一段知道了虾子的警惕性很高,也很有趣。

  师请孩子分别表演一下吓吃食与休息玩耍的样子。

  男女生轮读第3段。

  (3)、生:我喜欢第4段。因为小虾发脾气时很有趣。

  找出文中的三个很相似的四字词语。“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自己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学习如何把话写具体。

  读读3、4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观察小虾的,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生:他主要写了小虾的动作,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一些词语把动作写详细。

  四、书写生字。

《小虾》 篇8

  《小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表达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学习生字词语,学习课文,了解小虾的有趣之处,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为目标,进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打基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扫清了字词障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落。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抓住小虾的样子、吃食有趣、脾气不好三个重点段落来引导学习。在教学“吃食有趣”这段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小虾怎样吃东西?找出相关的句子。(小虾真有趣。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2、标画出描写小虾吃东西的动词。(碰  后退   再碰   又后退  捧着  吃)3、连接这些动词的词有哪些?(先  然后  接着  又  才)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虾吃东西的样子。5、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动作敏捷  警惕性高   非常小心  很有趣)6、吃饱了的小虾在做什么? 7、谁能模仿一下小虾吃食的样子呢?8、再次品读,读出小虾吃东西的有趣。 在“谁能模仿一下小虾吃食的样子呢?”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由于这是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学生对我还不熟悉,初始有点胆怯,不敢参与,我即兴表演了几个动作,可能我的动作有点夸张,还没表演完,就有一部分学生笑起来了,还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有一个学生的手举得很高,我以为他是要迫不及待地表演一下,没想到,他站起来说: “老师,你怎么鬼鬼崇崇的?像个小偷?”我一下子就笑开了,“那你能表演的更形象吗?”这个学生自信地走上台,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小虾吃食的样子,甚至脸上都有了表情。“老师,我还能表演小虾吃饱了的样子!”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后面学习“小虾的脾气不好”这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也很透彻,一直有学生跃跃欲试,想表演。

  我想,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课前预习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更是让学生充分地读,正因为读得透彻,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已内化于心,才能有自己的创造想象。另外,教师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在课堂上“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

《小虾》 篇9

  教材介绍: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因而在课堂上对字词的处理已不作为重点,只是对于本课中个别难读难写的字老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亲手饲养过小虾,但小虾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孩子在市场上见过小虾,很多孩子也吃过虾。一些学生自己在课前去观察了小虾,对小虾有了很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能仔细观察到小虾活动的动作形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小虾的样子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小虾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及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 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促悟,以悟促情。

  3、 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虾的样子和吃东西的有趣,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小虾吃东西的有序和有趣

  教学准备:

  小虾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生:小虾

  2、 看小虾图片,齐读课题

  3、 生:我观察到的小虾很……

  生:……

  4、 进入文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 自由读课文

  2、 自我评价

  3、 先小声练读,然后小老师教读。

  4、 练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5、 同桌两人共读一本书,互相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自由发言,理清文章脉络

  四、精读

  学习第2自然段

  1、 小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小虾样子的句子

  2、 汇报

  3、 抓住词语谈感受

  4、 感知画面,美美地读句子。

  学习第3自然段

  1、 认真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小虾吃东西动作的词语,勾一勾,读一读。

  2、 全班汇报:读勾画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 多种形式读

  4、 标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5、 汇报

  6、 体会有顺序地把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得很具体、生动,说明小虾吃食很小心

  7、 练习有顺序的表达

  8、 表演

  9、 有感情的齐读,可以带动作表演读

  10、 齐读“吃饱了的小虾……”

  五、总结全文

  有感情读课题

  1、 孩子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多媒体:小虾图片)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虾的课文:(板书课题:小虾)

  3、 课前,孩子们去观察了小虾,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小虾是什么样的呢?

  4、 过渡:从你们的发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喜爱小虾。小作者也非常喜爱小虾。他是怎么描写小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小虾》 篇10

  《小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这节语文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好好去思考,至少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来。

  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想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而领悟文本精神,对文本的多方式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期望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譬如,文本“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读出语气变化,朗读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自己先练读练读。接着指名读,根据他们的朗读引导他们应该抓住“独自”、“追逐”、“紧贴着”和“休息”这个词语来读出语气的变化,体会到此时的小虾“十分自在”。整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赛读等,试图做到读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我认为《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文本中通过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详细,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感悟。譬如在课堂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通过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希望让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个方向。

  这样一堂“家常课”也留给我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在师生对话中有时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中有些环节显得比较拖拉,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为自己留下了好些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真正掌握什么,势必还得根据课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给予他们足够的正能量。

《小虾》 篇11

  《小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抓词抓句,理解感悟。

  “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为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教学中围绕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在体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后退、碰、捧着吃”等小虾吃东西时的动作。而体会小虾“脾气不好”时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在学生学习“十分自在”一段内容,以“还有的……”进行排比句式训练。在全文学习之后,给学生提供各种动物图片,请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的有趣的情形,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积累与运用中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的扩展,也为学生的说写表达提供素材。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利用画面使学生观察小虾的活动,欣赏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表达,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到底作者怎样生动地刻画出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

《小虾》 篇12

  上了《小虾》这一课,,我确实觉得先不说我这节课的问题,我确实再一次明白了,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多读文学作品,多看教学实录,多看别人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帮助自己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小虾吃食时的动作描写,是很好的表现了小虾吃食时的谨慎,可是,我却只停留在了抓住几个写顺序的词语上,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到底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刻画小虾吃食的过程,我并没有透过我的教学让学生去体会到,小虾吃食的与众不同正是这篇课文的精妙之处,如果能让孩子体会出来,那孩子去写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一定能比较容易感受到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了。而不一定是象我课堂上讲的非要死板的用那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那几个词语用不用,要用,但不是只能用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也不是按照那几个词语去描写了,文章就写好,关键是能象《小虾》这篇文章一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这样才是最好的。文章写出来才生动,才有特色。

  在教学中,孩子们的朗读,反映出我自己的阅读教学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没有把小虾的有趣之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所以,读的不理想,其实,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到位了的,就不怕学生读不到位。

  这一课上完了,虽然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也觉得收获颇丰,也触动了我去思考我该如何去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