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2023-09-13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1

  一

  【知识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双基同步训练】

  一、读读写写。

  jiāo àonuò xī miè

  (   )  (   )弱(   )落轻( )

  nǎoxiū chǐ shì fù

  (   )怒(   ) 流(   ) (   )灭

  二、多音字组词。

  chǔ(   )   shèng(   )   xīng(   )

  处       盛          兴

  chù(   )   chéng(   )   xìng(   )

  liáng(   )   pū(   )   háo(   )

  量         铺       号

  liàng(   )   pù(   )   hào(   )

  shǔ(   )   zhǎng(   )   cān(   )    céng(   )

  数        长          参         曾

  shù(   )   cháng(   )   shēn(   )   zēng(   )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提示:从课文中铁罐的4段话去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骄(   )  虚(   )  恼(   )  奚(   )

  桥(   )  虑(   )  脑(   )  溪(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    懦弱——    恼怒——

  轻蔑——    羞耻——    美观——

  七、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例:一块(板)

  一扇(   )   一顶(   )   一门(   )   一列(   )   一担(   )

  一棵(   )   一场(   )   一团(   )   一阵(   )   一颗(   )

  九、讲解下列词语。

  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恼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睦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能力训练】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谦虚——    羞耻——    朴素——

  懦弱——    覆灭——    兴奋——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________可知铁罐看不起陶罐,铁罐瞧不起陶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______,而铁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能力训练】

  表演活动:利用活动课时间,表演《陶罐和铁罐》的课本剧

  二

  答案:

  一、御厨 羞耻 奚落 朴素 和睦相处

  二、谦虚 坚强 重视 热闹

  三、骄傲 软弱 轻视 理睬

  四、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无影无踪 翻来覆去

  五、1、厚厚的  2、谦虚的  3、骄傲的

  六、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三

  一、 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奚落(xī xì ) 懦弱(nuò rǔ) 恼怒(nǎo lǎo)

  掘开(jiē jué) 覆灭(fú fù)  谦虚(xī xū)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场地  (  )的宫殿  (  )的东西

  (  )的渣滓  (  )的尘土  (  )的兄弟

  三、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四、陶罐和铁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课外趣题

  试补老虎诗

  有个人读书很不认真,却还爱在人前卖弄学问。一次,大家在谈诗,他当众夸口说:“我读的古诗很多,最欣赏一首咏老虎的诗,那首写得好极了,短短四句,就把老虎写活了。”众人要求他能背给大家听,那个人咳嗽一番,说:“头一句是什么的虎,第二句嘛,是什么什么地舞。”众人又说:“你既然忘了一、二句,就念念三、四句吧。”那人仰头望天,想了好一会儿,说:“第三句实在忘了,好像是啸声震什么。”他搔搔头皮,朝众人一笑,说:“好在第四句我记得真真切切。”大家迫不及待地说:“你就快说第四句,哪怕只一句,我们也见识见识。”那人一拍手,说:“对了,第四句是惊什么什么的意思。”大家失望极了。

  请你把这四句诗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虎,_____________________舞。

  啸声震_____________________,惊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吊睛白额跳跳踉踉山谷落岩上土)

  你认为这是一首好诗吗?为什么?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2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4、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⑵ 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⑶ 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⑴ 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⑵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⑵ 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4、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⑵ 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⑶ 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⑷ 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三、复习巩固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2、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3、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⑴ 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⑵ 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⑶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二、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4、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5、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6、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7、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9、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拓展练习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3

  《陶罐和铁罐》是一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面对铁罐的无理却显得谦虚,礼貌。而时间在流逝,但几百年过去了,铁罐被氧化了,而陶罐却依然完整的存在。这便告诉了人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铁罐字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眼里全是别人的缺点,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同了。铁罐坚硬,但是抗氧化性却不好,陶罐样子普通、易碎但却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文中的铁罐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

  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和善。在一开始的自由读中,我发现孩子们都不能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读出来。因此,在对于每一句话都进行范读,然后,学生们跟着。在指名学生朗读时,再次进行指导。在整堂课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赛读,同桌一起读,男女同学读,分角色读。在充分时间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朗读情感也有所提升。特别是铁罐的“傲慢、轻蔑和恼怒”,孩子们也能一步步把握,读出语气。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在学习了本课后,我提问:“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孩子们都能正确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讲明原因。有的说:“因为陶罐很谦虚。”有的说:“陶罐心胸开阔,铁罐那么奚落他,他在最后还是想着铁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实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流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

  2.学生说说陶罐的质地、特点,进行简单比较。

  3.板书课题,指名学生齐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实物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要求:

  (1)圈一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用“_____”和“~~~~~”分别标记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同桌可以分角色读一读。

  (3)想一想:把生字词语放到有关的句子中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

  (4)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的多。

  2.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3.激励学生积极读书,展示自己的朗读。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9自然段和10---17自然段。其它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

  4.教师相机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可以围绕中心不偏离。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让学生从文本中划出生字,再联系句子理解,始终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理解。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2.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

  (1)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骄傲”、“奚落”、“懦弱”、“轻蔑”、“恼怒”。

  (2)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铁罐的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3)课件展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朗读。注意学着铁罐的动作、神态读出“奚落”的语气。

  3.教师启发学生理解陶罐的表现: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

  (1)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

  (2)把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3)通过找近义词、找反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谦虚”、“争辩”。

  (4)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和睦相处

  (5)课件展示陶罐的话,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着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它的谦虚克制。

  4.课件展示对话。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读后评议。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色朗读。

  【以读促演,演中促读,演中理解,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表演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课文1-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6.展示学生书写的字,互相评议。

  五、实践作业

  1.和同学们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课外读文:《骆驼和羊》,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语文教学观下,我们应该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骆驼和羊》是老教材中一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阅读的迁移,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陶罐、铁罐不同的结局,、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交流本文的读书感受。

  2.练习写字,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组织教学

  1.课件展示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和1-9自然段要求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3.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理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来继续学习本文的10-17自然段。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2.许多年过去以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学生默读课文后同交流。

  3.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陶罐

  被人挖掘,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

  连影子也没见到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也不见了。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3.口语交际: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选择一个口语交际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请各组小组长组织。

  (2)全班交流。

  4.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我们读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小结:本文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类似的课文有很多:《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课文吗?

  【在举例中,学生获得了对本文写作方法更真切的认识,为以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五、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1.认读课文10-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4.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同桌比较检查,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6.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观察字间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直接告诉要记得牢。每次都这样训练,学生自学生字的本领会一天天增强。】

  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它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2.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几句人物的对话,(可以写一写回家后与爸爸妈妈有趣的对话)注意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5

  片段一

  师:刚才我让同学们就从哪些句子看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作了批注,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从这两句看出铁罐很傲慢,陶罐很谦虚。

  师: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铁罐说话的时候很傲慢,陶罐很谦虚。他们说话的表情不一样。

  师:(用彩粉笔标出“傲慢”,“谦虚”这两个词。)对,他们说话的神态不一样。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性格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称呼不一样,铁罐称呼陶罐“陶罐子”,陶罐称呼铁罐“兄弟”。

  师:观察得真仔细。从不同的称呼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他们说话时的标点不一样。陶罐子后面是感叹号,兄弟后面是句号。说明铁罐对陶罐说话时语气很重,不礼貌。

  师:多细心的孩子!一个小小的标点里有这么多学问,咱可不要忽视了标点的作用。

  大家体会得真好,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从哪几个方面体会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的?

  生:我们从神态、称呼、标点这几个方面体会的。

  师:好,请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感悟,对刚才的批注做出修改,增加,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批注阅读,可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对批注的指导、修改,以至于很多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致使批注成了过场。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在学生初步批注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比陶罐和铁罐对话的不同自己总结出从哪几个方面批注阅读,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对刚才的批注做出修改,增加。学生掌握了方法,从神态、称呼、标点这些细节入手,学生才会真正有感而发,批注内容才不会空洞、浮浅。学生在修改自己批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作文需要修改,批注也需要修改,修改的过程才是一个真正提高的过程。总之,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感悟,但是自主感悟应建立在教师精心指导,教给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想着给学生一盏指路明灯,不要让他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始终在用一种尖刻、不礼貌的语言来讽刺陶罐,使他难堪。用书上的词这叫什么?

  生:(齐)奚落。

  师:对!我们刚才是怎么来理解这个词的?

  生:联系上下文。

  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故事情节来理解的。希望大家以后经常用这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反思:

  指导有方,指导无痕应成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境界。教师对词语理解的指导,对批注的指导,对朗读的指导都不应是孤立的,应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却又扎实有效。以上环节是对刚才朗读体验的一个总结,又借机渗透了对奚落一词的理解,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应该是自然融合,水到渠成。

  片段三

  师:我们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了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你愿意用手中的笔画出你眼中的陶罐和铁罐吗?

  生:愿意!

  师:请你和同位合作一个画铁罐,一个画陶罐,想象他们的表情,结合课文插图把他画在事先准备的头饰上。

  (生画头饰,师巡视指导。猜测学生画的是什么,并鼓励学生只要能让老师猜出画的是什么就成功了。)

  师:请同学们戴上亲手制作的头饰,戴陶罐的同学读陶罐的话,戴铁罐的同学读铁罐的话,老师读旁白,咱们一起来合作表演。

  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是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在活动中有意识潜藏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画一画更形象地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是怎样通过神态描写使铁罐和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而且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更容易入情入境,感情得到升华,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课本剧表演奠定基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并不要求他们将其明晰化,而是要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有所体会。

  片段三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起来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我们同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生:我想到了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生:我想到了我们应该谦虚,不能像铁罐一样傲慢无礼。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谚语或格言来概括你的想法吗?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一起说!(生齐)

  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师:一起说!(生齐)

  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师:一起说!

  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师:老师也来送给大家一句格言“用左眼看自己的短处,右眼看别人的长处。”谁来重复?

  生:(重复!)

  师: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在书上以此来勉励自己。

  反思;

  以上片段是本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我不失时机地渗透了积累的训练,并且特别注重训练的实效,学生每说一句就让全体学生跟读。即使老师送学生的格言也不放弃让学生重复的机会,最后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到书上激励自己。从生说到跟读到写到书上,积累的训练步步深入,扎实有效。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又让学生积累了语言,指导了行为。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6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书记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习,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1、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铁罐的相关语句,却忽略了本文中的另一个主角————陶罐。

  2、整堂课的时间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读的时间过长,而收尾太仓促,因此遗漏了个别的知识点,如没有指导学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让学生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课堂中,我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总是刻意地去重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整堂课感觉很罗嗦。

  4、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读,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课文中的人物。

  5、学生的养成性习惯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坐姿和写姿都不够规范。

  其实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收获,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就是我的动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没有终点的,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静一小这个温暖又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7

  回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透过文本的学习,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透过神态和语言描述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到达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资料。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透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思考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能够让学生仿照课文,透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2、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主角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取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透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资料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透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明白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主角,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一、 导入

  1、巩固词语:

  2、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近义词就是(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读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上铁罐的动作神态

  加上你的神态、动作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生再读)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师:(齐读)真是一只傲慢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三、朗读表演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确实……,但不是懦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驳让铁罐恼怒了。

  谁来读出铁罐恼怒?请读第六自然段。

  陶罐是怎样回答?而陶罐回答让铁罐更恼怒?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生:谦虚 、宽容、友好、沉默……)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

  8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同学中,你发现谁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过渡语:是呀,孩子们,铁罐就好像蛮横无理的人,二陶罐就像一位宽容大度的、智慧的长者,

  三、学习后面部分

  1、许多年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2、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触,你有什么想法?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 …,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多么善良大度的陶罐,正是因为陶罐善良,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阔,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四、扩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多名人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名人名言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9

  一、教师导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三、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随机点评:这个同学真棒,还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铁罐的语言、神态,还有“!”的多次出现。)

  四、师生品读课文2——9段。

  1、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板书傲慢。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读句子2

  师: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师评:我听出了这是一个不卑不亢的陶罐子;这是一个谦虚但并不懦弱的陶罐子;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3、师:傲慢的铁罐听到陶罐的争辩,怎么样呢?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同桌合作读6——9段。

  指名合作读——师再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从哪里听出来的?抓“相提并论”“算什么东西?”(铁对陶的极度轻蔑和瞧不起)

  4、同位之间分角色读对话。

  5、男女生分角色读。

  6、请学生展示合作,带头饰

  师:面对铁罐的横蛮不讲理,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五、学习后文。

  1、师过渡: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国王御厨里的铁和陶的命运到底如何呢?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

  师相机归纳或板书:无影无踪成为文物

  六、小结全文

  是呀,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你想说点什么吗?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10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从语用角度来说,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也不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该做些什么努力呢?认真解读文本后,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抓住神态、标点、称呼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教学难点为“在语境中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并能运用。”

  第一步,围绕“奚落”一词,通过找找近义词“讥讽、嘲笑、挖苦”来理解“奚落”的意思。

  第二步,学生自己读读2—9自然段,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学生一下

  子就找出了铁罐说的四句话。

  第三步,想一想,圈一圈,从哪些关键地方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通过读文,学生找到了铁罐的神态“傲慢、轻蔑、恼怒”,发现了标点“!”和反问句中的“?”并通过表演、分角色对读等把铁罐说的'话读得入情入境。我告诉学生还有别的地方也能看出铁罐的“傲慢”,但是学生一直发现不了。后来寿玲丽同学问我是不是“称呼”,大家恍然大悟,“陶罐子”、“懦弱的东西”这些不礼貌的叫法不正说明铁罐的傲慢无礼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有效地理解了像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用难听的话来挖苦、嘲笑、讥讽、数落陶罐,就叫——奚落。

  第四步,面对铁罐的种种奚落,陶罐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找出描写陶罐的语句,读一读,也从神态、标点、称呼来说说。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立刻就从语言文字和朗读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句子,请你选几处摘录下来。陶罐的心平气和、谦虚有礼。

  第五步,让学生把课文中写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句子,选几处分别摘录下来。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重难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节课我打算让学生用上神态词、标点和称呼来写话,把学到的积累并加以运用,才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有帮助的教学。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11

  《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一、 导入

  1、巩固词语:

  2、 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学习新课

  1、师: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这句话是谁说的?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近义词就是(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读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1)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上铁罐的动作神态

  加上你的神态、动作好吗?(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生再读)

  师: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意思就是(学生说:料你也不敢。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后面是!,

  师:(齐读)真是一只傲慢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27《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20、恐龙 第二课时教案《元日》原创教学设计两例《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设计她是我的朋友练习《圆圆的沙粒》教案教后反思——执教《蒲公英》有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练习《小稻秧脱险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出示练读要求)

  生:(同桌交换读)

  三、朗读表演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因为我听陶罐说:“我确实……,但不是懦弱。”让我很生气。

  师: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师:是的,这并不是懦弱,而是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陶罐的反驳让铁罐恼怒了。

  谁来读出铁罐恼怒?请读第六自然段。

  陶罐是怎样回答?而陶罐回答让铁罐更恼怒?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设计意图:紧扣文章中心展开教学,教师抓住归纳上的难点,边叙边板书,条理清楚,化难为易。)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生:谦虚 、宽容、友好、沉默……)

  5、分角色朗读:

  6、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

  8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同学中,你发现谁有什么长处值得你学习?

  过渡语:是呀,孩子们,铁罐就好像蛮横无理的人,二陶罐就像一位宽容大度的、智慧的长者,

  四、学习后面部分

  1、许多年后的今天,陶罐是这样对待铁罐的。

  再次出示,再齐读: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2、现在,读了这句话,你是不是也想老师一样深有感触,你有什么想法?

  宽容就是不计前嫌

  陶罐懂得人无完人,……,正是因为陶罐宽容,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他本可以以牙还牙,但他懂得尺有所短……,因为陶罐心胸宽阔,所以他才会说(齐读句子)。

  五、扩展

  同学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多名人也进行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出示名人名言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习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习指导一:

  屏幕出示:

  l我能找出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

  积累词语: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恼羞成怒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陈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