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二课时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辶( ) ( ) ( ) ( )扌( ) ( ) ( ) ( )
2、听写词语。
兄弟 佳节 王维 重阳 思念 手挽手 回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请大家反复读王维写的诗,再认真读读课文,说说这首诗里有哪几句的意思你已经弄懂了。
(1)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意思:一个人离开家乡在外地。
(2)“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从第二自然段末了的“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和第三自然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可以理解它的意思。
(3)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兄弟们 一个个头插茱萸,登上高处游玩,其中少(我)一个人。
(4)教者讲“遥知”的意思是:(我)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想起。
3、试讲这首诗的意思。
(我独自一人生活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每当逢到佳节就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个个头上插着茱萸,就少我一人)
4、重阳佳节,诗人王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
看到:“一大早,大街上便利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想到:以前…… 如今 ……
“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概括上文)
5、教者说词语的意思,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
一年一次( )
想的东西、头绪很多很多。( )
兴致高,情绪好。形容非常高兴。( )
各在天底下的一方。形容离别后相距遥远。( )
6、举类似的亲人思乡的诗词。
7、听课文朗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用自己的话讲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二课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认识“文包诗”这种课文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课题。课题选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老师引说。
2、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课件出示)齐读。
3、 这首诗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 整首诗你能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思亲,点出思亲)思亲就是思念亲人。从诗中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1、每逢佳节2、独在异乡为异客。)从哪里体会出的呢?读出
二、学习课文
1、第一段教学
(1)课文中哪些话讲了“独”的意思。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交流。
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发学生感情。
1、 15岁就离开了家乡,说明他很年幼。我们现在15岁还在父母身边读初中呢!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去长安求学的。一个15岁的孩子孤身一人在长安不觉已经过去两年了,此时的王维才17岁啊!他能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吗?
对,离家两年里,他一定会常常思念亲人。齐读第一小节。
此时的王维一人孤身在长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读“独在异乡为异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你已经读出了少年王维的孤独。从你的朗读中知道你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不但读出了王维的孤独,还读出了王维对家人的思念,诗人王维孤独一人在长安举目无亲。
师引说:王维一个人在他乡为客,这里的异乡指的就是长安。
3、齐读。读到“每”句。
2、第二段教学
(1)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什么是 “倍思亲”?为什么“倍思亲”?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交流。
a、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现在你知道“倍思亲”的“倍”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吗?(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读句。
b、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在欢度节日,王维看到了怎样的热闹景象?指名读,“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携幼”?读词。看出什么?给“兴高采烈”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王维还会看到——(想象佳节的热闹)。再读句。
与这团圆热闹的景象相对比的是王维的孤独,这热闹景象、欢乐气氛更加触动了王维的思乡情怀。指读这句话。
c、 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读句。
(3) 长安城内老百姓的团聚以及欢乐气氛更增添了王维对家人的思念。谁愿意读读第二小节。
指导读诗句。3人评价。说意思。两句连起来读。
齐读诗句。读到诗句结束。
过渡:诗中最后两句又是在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
3、第三段教学
(1)默读。
(2)交流。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节)想到兄弟欢聚时他心情是——高兴。谁来读一读。你从哪儿读出的高兴?
想起以前在家乡时的重阳节,王维思绪万千:我们曾经 我们曾经 我们曾经 再想想如今引读——体会天各一方。 什么意思?(从王维的家乡到长安行程是整整一个月啊!)指读。
此时此刻,——(引)
心中真是——(学生说)。读好 “如今……我呢。”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王维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齐读第三小节。
“兄弟们此时正思念着我呢,遍插茱萸少一人啊!”这儿一人指的就是“王维”!
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诗吧!
此时的王维思绪万千,他会想些什么?
师:诗人王维漂泊他乡,整整两年没见着亲人的面,没听到亲人的声音。他只能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化作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课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自由读,指读,
齐读整首诗。
三、拓展
1、学习张籍的《秋思》
(1)师读,齐读
(2)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儿看出来的?
2、补充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王维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宋之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张久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
板书设计: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