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7 (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案) 篇1
习作4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
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
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
教学准备:
1、投影片。
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
3、听录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读懂例文,讨论明法。
一、激趣导入
1、(投影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
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妈妈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
二、初读例文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
(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
三、讨论明法
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
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
(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
(2)讨论交流。
(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①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②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
(4)①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妈妈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
②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
③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
④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
①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
②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目标:迁移仿作,练习说、写。
一迁移仿作
1、辅助练习。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情境二。
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2、模仿作文。
(1)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2)课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指名说,然后评议。
(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
同桌互说、指名说,然后评议。
(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
指名说。
(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9)评议修改。
写对话
说的什么 谁说的
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
习作7 (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样抓住任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写作的。
2、彷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三、教学准备: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
我们全班有55名同学,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写人的文章要抓住这个人的主要特征。
1、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
2、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问: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4、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
1、(出示武建设同学的画像),你们看,这就是赵建设为他的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谁来说说武建设的外貌?(这是他的外貌特征)
2、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武建设有什么爱好吗?(这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别人画像。
三、例文引路
二、 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 小朋友,你们看这副图,图上的小朋友可爱吗?
2、 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长什么样?
3、 赵建设小朋友不仅把自己的好朋友画的很生动,而且抓住了好友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得很生动,小朋友来读一读。
4、我们来看看,赵建设是抓住是什么来写的?
外貌 性格 爱好
5、 图文对照,你看看武建设的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呀?
6、 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为别人画像,用习作介绍别人,要注意什么?
7、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
a、 介绍人物要写人物的外貌、兴趣、爱好
b、 介绍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与别不同的特点
c、 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d、 图文尽量保持一致
三、 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或者自己的好朋友长什么样。
2、在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及时提供一些描写人物外貌和兴趣爱好的语句。
3、画出好友的样子,可以给他穿上各种衣服,手上拿着他最喜欢的东西。
4、小组交流,说说这个人的兴趣爱好。
5、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全班交流。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介绍画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介绍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明白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2、文章要通顺,有条理,会举一两个例子。
二、教学重点:介绍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的优秀习作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修改。
1、 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二、主要存在的优缺点:
优点:
1、学生画像画得很好。
2、比较有条理,能够按照顺序,从上到下介绍自己的外貌;在介绍人的其他特征。
缺点:
1、介绍人物外貌没有按照顺序来写,没有条理。
2、描写比较简单,没有写出特点。
3、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师实物投影出示几篇好的习作。
我的同学
我有一个同学叫小佳,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个不大不小的鼻子下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嘴巴,她最爱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有一次,我在课室里看书时.看见天空黑沉沉的,于是我马上看看书包."啊!这次可糟糕了."于是我带着恳求的目光望着小佳同学说:“韩颖仪,你可以遮我回家吗 ” 小佳爽快的答应了。
过了一会儿终于放学了,可是那“哗啦,哗啦”的雨声真烦啊! 小佳在我旁边说:“小美,可以帮我打开着把伞吗?”我说:“当然行。”于是我用力拉,但是还是打不开。然后经过我们俩同心合力,终于把伞打开了。
于是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突然我们走着走着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流着血。这时只见小佳像飞鸟似的跑到小朋友旁边,然后只见她冲向小卖部去,说:“叔叔,可以借一些消毒药水和止血贴给我吗?”叔叔很犹豫地答应了。这时,
小佳严肃地说:“你帮我拿消毒药水和止血贴来。”于是我马上拿了过来,小佳先把绵棒涂上消毒药水,然后帮小朋友消毒,再很熟练地把止血贴贴上伤口。这时小朋友的妈妈来接小朋友了。我们也继续回家去了,到了家,这时妈妈说:“小佳,吃完饭才走吧!”韩颖仪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说:“不用了阿姨,谢谢!”
最后她回家了,这时目送她,顿时她在我眼里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是个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4、 师生共同评议好在什么地方?
5、 你学习到了什么?
6、 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地方?(同学讨论)
7、 有同学写作时条理不够清楚。
8、 有些同学错别字太多,要认真修改、及时订正。
三、学生修改
1、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订正错别字。
2、小组同学交流习作。
习作7 (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例文,了解日记就是记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或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体会。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发现,做生活的有心人。
3、通过例文的学习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记的内容
难点: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
教学准备:留心观察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或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文,激发写日记的兴趣。
1、回忆近阶段自己参加的活动、做过的事(学校的运动会、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生想一想,如果过了很长时间来问你,你能想起来吗?怎样才能保存自己的记忆呢?从而让学生产生写日记的需要,激发学习写日记的兴趣和愿望。
2、讨论:怎样写好日记呢?
3、指名学生交流介绍。
二、例文引路,感悟写日记的方法。
1、自由读例文,讨论: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知道怎样写日记吗?老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日记,加以点拨。
(1)日记的格式:
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写正文。日记一般不用加标题。
(2)日记的内容:
写日记就是记下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例如:读了什么书,听了什么故事,自己有什么想法,参加了什么活动?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风霜雨雪、日月星辰、花鸟虫鱼……
(3)学生感悟:
写日记可以不拘形式,自由地写,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
(4)日记的基本要求:
真实、明白、通顺。但要注意这不等于流水帐。
三、自主交流,学习写日记方法。
1、再读例文,讨论:写“我”捉鱼时哪些地方写得具体、有趣?让学生选读例文。
(1)从“先……再……没想到……谁知……”写出了抓鱼的经过;
(2)从“机灵、费了九牛二虎的颈、一挺身、滑到”等词语感受到鱼的机灵;
(3)从“水溅了我一头一脸,哭笑不得”感受到抓鱼的乐趣。
2、学生再读例文,寻找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激发兴趣,寻找可以写的内容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可以写的内容。
2、同学之间交流启发,看谁的内容有意思,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五、练习写作文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选择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写日记。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
难点:对日记的内容有所选择。
教学准备:部分日记。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集体评议。
1、四人一组交流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围绕内容说说事情的经过和具体细节,大家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2、推荐一个代表上台交流,师生共同点评,进一步明确要求。
3、同桌之间交换习作,互批互改,教师参与讨论。
4、大家仿照例文的格式把自己选择有意思的事记下来,写成日记。老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
二、修改誊写。
1、交流学生的习作:写好后读给所写的好朋友听,让他提出修改意见。
2、学生自己修改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