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3-08-18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体会祖国的语言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5、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竞争和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

  三、课前准备(第二课时)

  五线谱、《春天奏鸣曲》第五乐章、歌曲《小燕子》、课件制作

  四、课前活动

  名称:(课件1呈现)心有灵犀一点通

  要求:请学生在纸片上写一个词,老师任意抽点几个学号的同学,如能组成一个句子,则说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就不愧是四年的同窗学友了。

  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组成句子的基本形式是这样三种:“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为课堂教学的“简缩课文”环节作些铺垫。

  注意:若学生未能拼出“是”字句,教师视情况可自己或请听课老师参与活动。

  原则:趣味性、语文性、针对性

  五、教学过程

  1、读一读

  《燕子》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很熟悉呈现学习材料了,听说同学们挺喜欢的。我们班谁最能读以读为本书?谁最怕读书?请两人合作把课文读给大整体感知家听听可以吗?(注意正音如:杆、偶尔)激励与合作

  2、数一数

  现在我们来做一道很简单的题目,请问:《燕子》这篇课文有几句话?请同学们快速落实单元数一数。(对,《燕子》这篇课文虽然将近训练重点400字,但只有10句话,可见长句子是比较多的。课前活动时,我们已了解了句子组成的三种基本形式是“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因此,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这些句子。)

  3、缩一缩

  先看第一句可缩成“羽毛、翅膀、与课前活动呼应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第二句,第三句呢?

  ……

  4、评一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银幕上简缩后的文章,学会鉴赏然后请大家评一评,两篇文章各有什么优点?

  (原文生动具体,短文简洁明了)

  5、辩一辩

  辩论分组。

  我提议,咱们来一个辩论赛,怎么样?当创设竞争性的然,我们的辩论赛在自由的前提下,得有一定主体性的语文的组织和要求:学习环境

  (1)确定正方原文支持者

  反方简缩的文章

  (2)确定正反方第一辩手、第二辩手和第注意全体参与三辩手,其它同学为自由辩手,在自由辩论时注重语文能力陈述。(听说读写)

  (3)评委:所有来听课的老师。(欢迎)培养

  (4)为了使你在辩论赛中取胜,现在我想传授一点秘诀给你,可得听好了:

  听(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而且,在辩论时,只有听懂了对方的观点,才能更好地驳斥对方)

  说(口齿清楚、普通话准、声音响亮是说话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别以情感为内人听明白你的观点)核,以语言

  读(充分陈述了你的理由后,选一两个为中心,以句子读一读,来打动评委)读写为两翼

  写(同一方同学可用传纸条的方式给辩手,不过,字要写得又快又好)

  (5)至于主持人,我就毛遂自荐了。

  (6)学生辩论,教师点评引导。

  6、点一点

  辩论赛暂告一个段落。本次辩论赛双方人数虽然悬殊,但在辩论方面可谓势均力敌、导师就是“导”旗鼓相当,难分胜负。不过有一点是可以下结论的:那就是同学们读书读得棒,说话说得妙,还敢于竞争,又很会与人合作,这,对我们的一生都是有用的。

  7、唱一唱

  我提议,在即将下课之际,我们用歌声来结课如何体现赞一赞小燕子,并且把这首歌献给每一位热爱整体性?愉悦春天的朋友。性和含蓄性?=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提高欣赏阅读及口语交际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自由说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全班学生齐读。

  4、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突出了燕子的特点)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2)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语调轻快,流露喜欢之情)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师导入:众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飞行,为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机勃勃。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认真地体会。

  2、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1)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2)文中有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3)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4)读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教师一边板画一边说:燕子在春光中飞来飞去,累了就落在电线上休息。

  2、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要求:

  (1)批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2)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题反馈。

  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

  "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含义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天的赞歌"是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勃过的歌曲。这句话以想象点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绘小燕子,赞美像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总结文章的内容。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归纳总结。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文,理解词语“赶集”的含义。

  2、知道描写春天的不同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

  3、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借助小燕子赞颂美好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2、配乐读诗句和朱自清《春》节选。

  这种写法是多么奇特啊!

  二、朗读、记诵描写春天的语段。

  1、出示语段,学生自由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也是描写春天的,自己轻声读一读。

  出示: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师范读:“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句话是长句,读的时候要注意有换气的地方。

  学生个别读,交流读。

  3、借助图片,记诵语段。

  男女生分别读这段话。

  师:文章要多读,多读就能把美好的语言印在脑海里。来,让我们试着背一背。

  出示春天的图画,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4、通过理解词语“赶集”,再次记诵。

  师:作者说红的花,绿的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引读时凸显“赶集”一词)集就是集会,包括庙会、灯会、集市等。(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看看图片,联系文章内容,想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师再次引读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梳理作家不同的写作角度,引出作者和课题。

  1、出示诗句,引出课题。

  师:春天是具有生命力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有的作者抓住了春天的风来描写,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抓住了春天的花朵来描写,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有的抓住春天的江水来描写,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国现代散文家郑振铎(出示相片)却抓住了燕子(板书:燕子)来描写春天。他觉得(出示文字:“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学生读。)

  板书:添趣。

  2、引背描写春天的语段。

  师:这是怎样的百花争艳的盛会呢?引背“阳春三月~春天。”

  四、学习作者对燕子的描写。

  1、朗读1、3、4小节,理清脉络。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燕子》一文中的第二小节,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其余三小节,品味一下燕子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3节,请你边听边想,作者郑振铎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分别请三名学生读一读。

  师归纳:从外形、飞行时和飞倦了三个方面来描写。

  板书:外形飞行飞倦

  2、学习描写外形的小节。

  (1)学生自读投影上的第一小节,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活泼可爱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朗读时要有轻快的感觉。

  生边读师边在黑板上画燕子

  指板画引背描写外形的句子。

  3、学习描写燕子飞行的小节。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多种形式读。

  燕子在飞行时,也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描写燕子飞倦了的小节。

  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1)添画、想象。

  随学生的回答,师在燕子之间画上细线。

  你看,这像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读句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2)师引读这一小节。

  师:电线像曲谱,小燕子像跳跃的音符。为我们带来了乐趣。也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3)谈感受,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

  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

  板书:伶俐可爱

  难怪作者如此喜爱燕子,在他眼中,燕子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春天的使者

  三、总结:

  1、全文朗读。

  读好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迁移写作。

  师:在作者的眼中,燕子是最可爱的,所以他通过外形、飞行时、飞倦了三方面来描写燕子,赞颂春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也可以仔细观察,学着这篇文章的样子来写一写春天。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 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学生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C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 飞行

  美

  外形 停歇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  。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 :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

  1.导入  :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

  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

  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quot;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板书设计 ]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 )草______

  ( )叶_________

  ( )花________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落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荡漾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 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 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 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 自由朗读。

  ⑶ 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 学生说该怎样背?

  ⑵ 看板书练习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 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⑶ 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⑷ 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

  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⑵ 指名读,评议。

  ⑶ 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⑴ 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⑵ 学生试背。

  ⑶ 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

  “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板书】

  外形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燕子的形象、春天的景色和作者的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小燕子及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从《燕子》这个题目可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谁知道关于燕子的知识,大胆地给同学们说一说。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以下三题任做两题)

  1、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燕子及春天的样子。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那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读文作画,感知语言

  听课文作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还原的过程,即由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的过程。通过这一还原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课文的意境,从而比较深入地感知课文的语言。

  2、评画学文,品味语言

  评画的实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咬文嚼字",从而品味其规范的语言,领悟语言形式是怎样被用来贴切地表情达意的。

  3、赏画诵文,积累语言

  借助图画这一中介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从而积累规范的语言。

  4、运用语言,说写"光彩夺目的春天"。

  让学生先说再写自己见过或想象中的春天美景。

  二、结束语:

  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停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也赞美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板书设计:

  张贴学生的画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燕子》选自现代作家、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写的散文诗《海燕》。课文以燕子从南方飞来为主要内容,捕捉到燕子的各种姿态和特点,描绘了它的外形、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全文不到四百字,语言凝练,生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像及一些表达方法。

  【课后习题】

  第一题:引导学生读文、背文。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第二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

  第三题要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叶圣陶:“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确是这样。比如,第三自然段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一个“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文中这样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本课描写生动形像,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凑成”,有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见词语表)。

  ⑵ 培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语言,想像语言情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⑶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⑵ 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⑴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

  (板书:“1、燕子”,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⑵ 你们了解小燕子吗?

  (学生说说已有知识)

  2、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优美的曲子,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生字表、词语表自学生字新词。

  学习建议:

  1、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问一问:在自学中,遇到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3、想一想:哪些生字和自己学过的字是同音字,形近字?应怎样区分?

  4、写一写:哪些生字,词语不容易写对,写好,自由练习。

  5、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组词(出示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组词:

  俊( ) 俏( ) 拢( ) 拂( ) 倦( )

  峻( ) 悄( ) 笼( ) 佛( ) 卷( )

  骏( ) 稍( ) 垄( ) 沸( ) 圈( )

  符( ) 谱( ) 沾( ) 添( ) 奏( )

  附( ) 普( ) 粘( ) 填( ) 凑( )

  4、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聚拢──(聚集) 掠过──(拂过)

  反义词: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5、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质疑、梳理问题

  第二课时

  一、观察插图,引入新课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不仅要了解燕子的特点,更要深入到本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观察插图: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

  提示:1、观察插图要按一定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2、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小燕子吗?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 研读语言,理解内容

  1、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美丽的春景图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发言,可以直接读课文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

  3、你觉得课文中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小燕子?

  板书:

  ( )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4、默读课文:

  ⑴ 思考:

  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看出这是一只(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有趣的……)小燕子?用“____”画出来。

  ⑵ 想一想:

  怎样朗读才能使人感到小燕子是这样的(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5、同桌交流。

  6、练习朗读:

  ⑴ 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后,老师可以这样指导:

  听教师读,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不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去掉了描写的词语。

  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点拨:添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你对比着读一读。

  学生读书后发言:“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教师引导1:这些词语放在在句子中怎样朗读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练习。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教师引导2:解决同学质疑中的问题。为什么说“凑”成了活泼机灵小燕子?

  (品味“凑”)

  ① 选讲:

  凑:A、聚合:~钱。~数。~合。拼~。紧~。

  B、接近:~近。往前~。

  C、碰,赶,趁:~巧(碰巧)。

  课文中的“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

  ② 这句话中指什么聚合在一起呢?

  ③ 为什么用“凑”?

  学生发言: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指导朗读: 一个“凑”字,就使这句话对小燕子的描写显得非常形象生动,朗读时应怎样读呢?

  ⑵ 第二自然段:

  ① 过渡: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这些景物画下来。

  ② 归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③ 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像课文语言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看插图便展开想像。

  ⑤ 师生问读: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⑥ 追问: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出示后齐读比喻句。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教师:想想赶集与春天的草、芽、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教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学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也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教师: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

  教师:假如你们就是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都“赶来做什么”?

  学生: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教师: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真是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啊!

  ⑦ 引导:

  课文中有一个小泡泡:我能想像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初春,你会看到怎样地景色?哪些景物是报春的使者?

  再看看插图,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使听众眼前浮现出光彩夺目的春天?

  ⑧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⑶ 第三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具体写了燕子飞行的几种姿势?

  用“____”画出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② 引导: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燕子斜者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板书:斜、掠过、唧)

  教师讲解: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③ 引导:

  大家再读一读第三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⑷ 第四自然段

  ① 过渡:

  可爱的燕子飞累了,落在电线上休息,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语句: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② 朗读,追问:

  “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像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引导: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像力!

  走近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

  (回读第一自然段)

  离远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曲谱上那一个一个音符。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③ 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想像画面

  1、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2、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课文。

  (选择段落读)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8个生字,能认识两条绿线内的字。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二、预习提示

  1、读课题。

  今天我预习课文的题目是《        》,读了这个课题,我知道课文写了        

  。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是: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我先把课文试读了一遍,读的时候,遇到生字我首先用笔把它圈了起来中,而且读准了字音,分清了字形,我是用以下方法自己学习字词的。

  ①读课文中生字并注音组词,我认识的生字有:                    

  ②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有(                   ),我用(           )方法把它们都认识了。

  ③通过预习,我认为容易读错的字有(                ),容易写错的字有(                              ),所以我要提醒提醒各位同学。

  ④通过读课文我认识的新词有(                            )。我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的词语有(                         ),我把意思写在了书上。我还用(          )方法理解了(                 )这些词语哟。

  (2)我又把课文读了一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我就用尺子画上横线,共有(      )处,我会想办法读通顺的。

  ①我停下来多读几遍就读通顺了(       )处。

  ②我请爸爸妈妈读给我听,又读通了(        )处。

  3、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再次细读课文,我知道课方共有(    )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燕子的(      )、(      )、(      )和(      )。读后我能用(          )等词语来形容燕子。4、三读课文,摘抄词句。

  我又认真读了课文,发现了课文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我记下了:

  词语

  句子

  三、预习反思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有几个问题弄不明白,所以我记了下来,要和大家交流。

  四、课下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3《燕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仔细读课文,了解燕子外形、飞行、停歇的特点。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

  3、想象课文画面,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进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提示

  (1)细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我知道这个自然段写了燕子的(       )。先写了燕子的(      ),接着写了燕子的(      ),然后写了燕子的(       ),这样是按从(      )到(      ),从(      )到(      )的顺序写的。这样写条理清晰,让我体会到小燕子真是(            )呀!

  2、读第二自然段,我感到春天真(      )啊!都有(      )、(      )、(     )、(     )、(      )、(      )等景物。看,我在书上都用“≈≈”标出来了。我还用“●”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么美的春天可不能缺少了(      ),它们                                                      。

  3、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写了燕子的(      ),由(      )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突出燕子飞行(      ),第二个分句突出燕子飞行(      )的特点。让我感受到了燕子飞行姿态(      )。我最喜欢其中的(                    )等字词。

  4、文章在结尾写了燕子的(      ),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让我想到这春天的歌是在赞美(      ),赞美(      )。

  (2)品读感悟。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掠”字能换成“飞”吗?为什么?)

  2、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沾”字能换成“碰”吗?为什么?)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

  根据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提出的难字:

  “增”、“稻”、“偶”的笔顺。“聚”、“漾”的结构。

  学生读生字。

  提出难记难写的字。

  抄写难写的字,自己记忆书写其它字。  检查、背诵课文  1、个别指导。

  2、放音乐,师生同背。

  1、小组练习并检查个人背诵情况。

  2、随着音乐背诵课文,体会情感。  扩展阅读  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你知道哪些描写燕子的古诗?

  教师出示收集的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读古诗,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  布置作业  观察作业:观察燕子,写一段话,记下自己眼中的燕子。

  书写作业: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选词填空。 

  【补充诗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板书设计】      外形   俊俏

  燕子   飞行   轻快

  停歇   优美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检查背诵课文情况,能够熟练默写句、段、篇。

  3、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继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4、继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找出以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进行复习

  1、展示自己以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知道了小燕子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一篇课文《燕子》。

  二、再次回顾并了解文章脉络

  1、小组合作复习生字词:

  ⑴ 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⑵ 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⑶ 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3、集体交流。

  (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什么?

  (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

  “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

  4、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⑴ 出示本课生词:

  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⑵ 出示生字:

  “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

  四、复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讲什么?

  (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

  (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活泼、可爱、机灵)

  6、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7、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

  (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8、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9、“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检查复习背诵课文情况

  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自由背诵。

  集体背诵。

  指名背诵。

  六、出示复习题,进行复习

  1、拼一拼,写一写。

  zēng  tiān  yǎn  zòu  yīn  fú  dàng  yàng

  zan   mei  dao  tian  ju  hui  lüè   guò

  2、比一比,组词语。

  掠(   )   尖(   )   偶(   )   圈(   )

  谅(   )   尘(   )   遇(   )   倦(   )

  3、想一想,填一填。

  (  )的春天  (  )的燕子  (  )的柳丝  (  )的羽毛

  (  )的细雨  (  )的花   (  )的尾巴  (  )的翅膀

  4、抄一抄,写一写。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比喻句:                          

  5、课文你最喜欢哪些句子,把它们摘录下来。

  6、发展练习。 追赶风筝的孩子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的风筝。

  “你俩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哈哈大笑着(挖苦、嘲笑)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翅膀的变化,并(精心、细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连续、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降生、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人,正是20多年前猛力追赶飘荡在高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⑴ 在文中的括号里为短文选择正确的词语。

  ⑵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现实。”这句话中的“科学的幻想”是指?“变成了现实”是指?

  ⑶ 读了这篇短文,你读懂了什么?

  ⑷ 如果你是当时的过路人,你会对兄弟俩说些什么?

  7、课后能力拓展:

  课文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小燕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学习描写小燕子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吗?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景色。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3.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设计意图: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学生交流资料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自学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小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

  2.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

  3.小结: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4、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5.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6.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设计引导学生在学文的基础上,从课文中想开去,体会写景物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最后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燕子特点的认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蒙蒙的”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

  (2)读中体会:“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先引导学生理解“赶集”的意思,再讨论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最后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配乐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以大问题为学习背景,通过读、画、悟、想,让学生体会想象春天花、草、树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燕子的可爱。培养学生对语

  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句子意思,通过对“斜、掠过、唧唧”的理解尽情的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和快乐。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板画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几痕”和“几根”的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2.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作业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个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还要进一步考虑: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⑴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群山、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通过看图,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明确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⑵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三、教学难点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燕子(看图学文)

  2.出示放大的燕子彩图。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燕子的情况?(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我们这儿来。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象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仔细观察这幅图,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山、湖、稻田、桃花、柳树、燕子。)

  2.请你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说说燕子的外形和燕子飞行、停歇的情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

  ⑴图画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有远山、小湖、稻田、粉红色的桃花、黄色柳丝、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⑵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近处的一只燕子横掠湖面,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另一对燕子正越过湖面飞向柳树。有一只燕子已飞到高柳之下。远处有几对燕子停在电线上,远远看上去有几个小黑点。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生机,使春天更加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有了它们,春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主要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段主要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第三段主要写飞行的燕子;第四段主要写停歇的燕子。板书:外形、赶来、飞行、停歇。)

  四、看图对照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先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观察到燕子出现时的春光美景,再观察燕子飞行时的动态,最后观察燕子停歇时的静态。)

  五、指导朗读全文

  六、随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⑶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美妙音响的乐音,踊跃地加入春天的大合唱。这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讨论中随时板书:落、痕、像……)

  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随堂练习

  背诵全文。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出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01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习。

  出示:这一节描写了--、---、---、---、---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习。

  出示:在(  )中,在(  )中,燕子(  )在天空里(  ),唧唧地叫着,有的(  ),(  )飞到了(  );有的(  ),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  )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习。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燕子》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7

  【课业设计】

  一、我会写

  jù  lǒng      dàng yàng     lüè guò     zēng tiān      yǎn zǒu

  (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         (  )

  (  )的燕子      (  )的春天

  (  )         (  )

  三、读下面的这个句子,用加粗的词写一句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迁移】

  填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燕子的飞行姿势是__________,通过“掠过”一词体会到燕子__________,“唧唧”一词体会到燕子飞行时心情_________,“有的……有的……”感受到众多燕子在__________中,在__________中飞行的情景。这句话描绘出了__________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__________。

  【挑战奥赛】

  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写一写你身边的春天,如校园里的春天、院子里的春天、社区里的春天、窗台前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