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7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图中人物的表情,并由这些表情引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对以往生活的追忆,寻找写作素材.
2,根据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件事具体叙述,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教具:
将四幅图制作成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图片,唤起记忆
1,出示图片,问:你能说出这四幅图的表情吗
2,你能猜想一下他们脸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吗
3,出示:你会因为满足了愿望而开心,你会因为遇到不平而气愤,你会因为受到委屈而伤心……
4,你能在省略号后面再补充一些这样的语句吗
5,小组交流:那一次,我感到 ,因为 .
6,交流素材,指导写作
(1)这篇例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作者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3)小作者把哪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写的 他是怎么写的
7,小结.
8,当堂写作,及时反馈.
二,指名读几篇写得不太好的草稿,师生共同纠正.
1,写一件事情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事情要有重点,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把任务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3,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几篇写得好的习作,让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三,指导学生抄写.
字迹要工整,标点符号要准确.
教学内容:练习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
2,能有感情地诵读《边疆小夜曲》,感悟诗的意境的情感.
3,理解公益用语,并能根据具体的场景设计合适公益用语.
4,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1,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替换游戏".也就是将老师说的某句话中的一个词替换出来,但是原句的意思不但不能改变,还要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谁愿意来尝试一下.
(1)大海真大!(替换"真大")
(2)今天真累!(替换"真累")
(3)现在老师有一个想法,即在这每一句话后面添加一句话,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 今天的雾可真大啊, 公园里真好玩,
2,创情境,练习排比句式:如果老师要你将上面最后一句话写具体,又得模仿《莫高窟》一文中第2,3段的写法,你能够说吗
3,自由选择一处家乡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诵读与感悟
1,播放傣族的《小夜曲》.
2,介绍小夜曲.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边疆小夜曲》.
4,布置自学任务:自由练读《边疆小夜曲》,想一想: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5,交流:
6,指名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公益用语.谁能说说我们学校里的一些标语.
2,你知道这条标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3,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标语: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为灾不留情,预防要先行.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4,自由练读,想想这些标语想告诉人们什么
5,介绍什么叫公益用语.
6,你能试着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吗
7,学生认真思考,同桌讨论后,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三,作业设计
1,为学校的食堂,图书馆,操场等公共场所设计一些标语.
2,仿照《莫高窟》第2,3段的写法,介绍家乡的一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二,教学第五题(略)
1,观察共同点:左窄右宽.
2, 钉"写法提示:金字旁的三横排布在注意.
3,"给"写法提示:要把绞丝旁写到位.右边写大一点.
教后感:
练习7 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练习7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我国历史上中的各个朝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为民族历史而骄傲的情感。
2、写好钢笔字:通过描红,临写,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整体布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朝代历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谈话:任何国家的历史对那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学们从小要了解历史。今天,我们来学习并背诵《朝代歌》。
2、投影,示范。
3、教师将《朝代歌》里的各个朝代分解出来,并作简短介绍,特别要学生注意朝代的顺序。
(附《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4、学生自读。
5、互读。
6、分组读。
7、请学生说说了解那些朝代以及那个哪个朝代的名人。
(附《朝代和人名》
朝代 人名
春秋 孔子
战国 扁鹊
秦 秦始皇
汉 王莽
三国 诸葛亮
晋 陶渊明
南北朝 祖冲之
隋 李春
唐 李世民
五代十国
宋 苏轼
元 忽必烈
明 朱元璋
清 乾隆
8、学生熟读并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根据题目,明确要求。
(2)指明本次写的内容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引导学生观察古诗的书写格式,注意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情况小结。
(3)学生仿写。
(4)教师巡视,提出要求:注意行款布局,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诵读与积累:教学时,注意联系《水浒传》进行想象,不必解释每个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重要的是让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成语背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第三题(诵读与欣赏)
二、小结 1、指导。
(1)指名读题,弄清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哀鸿遍地 妻离子散
逆来顺受 官逼民反
忍无可忍 逼上梁山
劫富济贫 铤而走险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替天行道 志存高远
(3)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
(4)大体上了解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的意思。
部分成语解释
哀鸿遍地: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替天行道:按照天意,在人间做正义的事业。或者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2、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小组内朗读。
(3)指名朗读。
3、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读。
(3)集体背。
(4)指名读。
教师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简单总结。
课文中的成语,大部分都和水浒故事所处的年代有关。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水浒故事。否则,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说水浒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说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六度体现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我们在平时看了故事之后,就要学会说。所以,我们要好好练习自己的口语。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练习说故事。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现实中,要形成一个交际场,交际的双方不管是说,还是听,都必须有个具体的说或听的目的,否则交谈是没有意义的。)
2、指导。
(1)回忆看过的水浒故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指名说)
《水浒》故事选
1、拳打镇关西
2、倒拔杨柳树
3、棒打洪教头
4、杨志卖刀
5、智取生辰纲
6、景阳冈打虎
7、醉打蒋门神
8、李逵斗张顺
(2)小组说
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故事好好练习。
(3)老师巡视。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说,师生评议。
3、反馈。
二、老师范讲故事
1、老师精心挑选一个故事《智取生辰纲》
"纲"是成帮结队地运送货物的意思。生辰纲"就是运送寿礼,梁中书为了给丈人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准备派杨志押送去东京。这时正是大热天,挑担子的士兵们走得汗如雨下,怨天怨地,"唉,蔡太师要是冬天过生日就好了!"那天中午,好容易爬上黄泥冈,士兵全部躺倒在树阴下,无论杨志怎么催促也没用。另有一帮贩枣子的客人也在松林里休息。这时有个汉子挑着酒桶唱着歌走上冈来。士兵们口渴极了,就凑了钱要向那汉子买酒喝。杨志吼道:"不许买酒!谁知道这酒里有没有蒙汗药!"那帮贩枣子的客人围过来了,他们买下一桶酒,用自己带来的两个瓢舀着喝着。喝完这桶酒,有个客人在另一桶里又偷偷舀了一瓢,正喝着被那卖酒汉子发现了,这客人赶紧拿着半瓢酒逃开。另一个客人也拿了一个瓢来舀酒,被卖酒汉子夺过瓢,把酒倒回桶里,"哼,你这客人要不要脸?"杨志见两桶酒都被人喝过了,也就不再反对士兵买酒,最后他自己也喝了一点。
那些贩枣子的客人哈哈大笑,指着杨志等人说:"倒也,倒也!"杨志等顿时头重脚轻,软瘫在地上。贩枣子客人从松林里推出他们的独轮小车,把枣子倒掉。杨志他们眼睁睁看着金珠宝贝被装上小车推下冈去。
三、课堂总结
哪些同学声音洪亮,举止大方?
老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点评。
[1] [2] 下一页
课前思考:
《练习7》是一个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练习。“语文与生活”板块是对我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粗略概括。首先是背诵“朝代歌”,了解我国历史上共经历了哪些朝代;其次是了解各个朝代的名人。这个板块看似简单,却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作依据,而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因此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例如填写“历史名人”,应该引导学生从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去了解。“诵读与积累”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都和《水浒传》有密切关系。“诵读与积累”中的成语描写的是《水浒传》中起义前后的情景,当然各个朝代里只要有战争,这些情景都会出现,并不只是《水浒传》里才有这样的场面,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是读《水浒》,讲《水浒》。 所以教学这个练习,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思考:
本次练习中涉及到了“历史朝代歌”、“各朝代名人”、《水浒传》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展开都需要学生进行课前的搜集与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尽兴、尽情地表达。在进行名人搜集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有梯度的准备,一是先搜集课本上接触到的人名,让学生有共同认识;二是搜集耳熟能详的名人,让学生加深对他的印象;三是可以拓展性搜集,让有足够接受能力的孩子汲取到丰富的课外“养料”。
为什么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水浒传》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例如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一节虽然一怒之下杀掉几个谋他性命的仇家,但捎带也杀了好几个无辜百姓和贫苦良民。并且在杀完人以后在墙上用蘸鲜血写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许当豪杰不杀两个人显得有些没有底气,但是杀人到了如此不看青红皂白之地步,的确让人觉得有不寒而栗之感!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好汉”,你敢潇洒地和他高谈阔论一番“该出手时就出手”么?“少不读水浒”是中国人的一句俗语。其中重要的涵义便在于冷静地意识到水浒中的各路豪杰固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让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径毕竟不为社会所容。小孩子如果从小看水浒入迷,舞刀弄枪倒也罢了,如果发展到有那么一天发展到拿某人脑袋来祭刀,岂不危哉!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比较丰富而全面,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为了让采集到的“果实”能更多更好享用起来。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几个“朝代组”,每组围绕一个朝代进行细致阐述,于是课堂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气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归总。
教学反思:
练习7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朝代歌》。在教学这首歌谣时,我先让孩子们看字典后面的附录,具体了解了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历史,然后再背诵,效果不错。在教学成语时,这些都是《水浒专》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水浒》故事,了解了时代背景,学生背诵时也就能很轻易地掌握。让同学们自己说,可以边说边演,接着是在小组内说,最后是选同学上台说。只要讲三个故事就可以了。在这里,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至于口语交际,学生喜欢,我就叫他们多讲了几个。老师讲故事,一方面可以展示故事的魅力,一方面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学生看了老师的表演,就可以修正自己的演讲,把故事复述得更好!
上一页 [1] [2]
练习7 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一、观察图画,明确要求。
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
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
二、指名表演,明确要点。
1、 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
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
三、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鑫金小朋友。
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
1、 他向老师问路。
2、 他向路人问路。
3、 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
4、 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
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
四、应用生活,实际锻练
1、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
课前思考(参考设计):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
本课的读读背背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有了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读准了成语的字音后我让学生观察图画自己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理解了多少,由于在前几堂课向学生渗透了怎样理解成语的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插图帮助理解还可以把每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讲到点子上。对于课文后面的古代名言学生也能自己学习。看来平时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学习方法的渗透,一方面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老师也为今后的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法的钻研,为怎样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练习7 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3、积累词语和古诗。
4、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制作作品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积累词语和古诗。
教学过程:
学用字词句
一、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1、出示第107面第一题的四个词语,谁能读准。
2、查字典,验证自己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的词语中的意思。
省:xing有思考、检查的意思。
落:la丢失
间:jian空隙、隔阂。
参差:cen ci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3、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一样,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二、多音字组词
找出句中两个多音字,能给另外的读音组个词语吗?
三、读准多音字
1、试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
3、给多音字注音。
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准成语字音。
2、说说这八个成语的结构有什么相似处。(都是“~风~雨”式的,读起来节奏鲜明,较上口。)
3、理解成语的意思。可联系事例来说,可造句来理解,可说说字面的意思。
4、熟记背诵。
二、背诵古诗
1、读准读顺古诗。
2、观察插图,读读诗句,你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指折磨;“艰劲”指坚定强劲;“尔”指那。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写任凭各方面的风刮猛,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你觉得竹石身上有一种怎样的品格让你佩服?(立场坚定不动摇,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受到敌人打击不动摇的品格。)
4、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适当介绍他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成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2、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写好钢笔字
一、观察字形,读懂“我的发现”。
二、结合例字,说说为什么要做到“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稳?(进行结构大小的比较:这三个字左右部分大小,应写在竖中线的两边,有左高右低的特点。)
三、描红临摹,笔笔入目,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四、评价反馈。
学写毛笔字
一、揭题:学习“折”的运笔方法。
二、观察两个“折”的不同:第一个“横折”为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第二个“竖折”为竖折连写的复合笔画。
三、教师边讲解要点边示范两个点的写法。
四、观察例字的写法,写折锋时要缓行,节节有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一件小制作。
课时目标:
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制作展示
1、展览各自的作品,说说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或你最喜欢的?
2、小结: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有的还是废弃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真是了不起!
二、介绍作品
1、好多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所以我们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该怎样来介绍呢?(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顺序无论先后,只要介绍得有条理,让大家听得明白就行。)
2、小组内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3、班级“产品”推销会,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推销员。
最佳作品评选条件:富有创意,制作精致,
最佳推销员评选条件:口齿清楚,条理清楚,语言精彩,神态大方。
练习7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助学生复习巩固识字,加强对所学偏旁部首的印象,掌握生字的笔顺。
2、进行课程表有关的字词句的实际练习,在悄然无形中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复习单元学过的生字,进行字、词、句练习
教学难点:背诵古诗,增加语言积累,学生的字渐入楷书之体,先横后竖。
教、学具:图片、小黑板等
预习要求:借助拼音,了解各题的要求。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写好铅笔字”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
2、组织讨论:这道提可以怎么完成?
3、教师小结:读准每一个字,自学生字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自学生字,师巡视,个别辅导。
按笔顺写字
1、 出示生字,认读
布 芽 杏 谷 春 草 树
梨 击 远 走 足 枪 泳
高 竞 跳 川 什 石 竹
舟 画 笔 黑 燕 千 行
笔 池 行 庄 驰 奔 塘
2、举例说唱笔顺
讨论: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习。相机出示生字。
强化记忆难记的生字的笔顺。
3、练习
a、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b、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
三、写好铅笔字
投影出示16页的字样
1、 “干出击”认识
2、 独体字
3、 横竖笔画组成
4、 笔顺相机板演
5、 重点提出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6、 示范写“出”
7、 学生练习
8、 评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 认读词语
(1)谁能够告诉大家我们班有哪些课,一个星期内每一天都上些什么课?
(2)相机出示投影片
pǐn dé yǔ shēng huó yǔ wén
品德与生活语文
shù xué tǐ yù yīn yuè měi shù
数学体育音乐美术
yīng yǚ huó dòng xié zì bān huì
英语活动写字班会
(3)借助汉语拼音读准课程名称
(4)描红指导
这些字不容易,有些生字咱们还没有学会。
怎样才能记住它们呢?谁来动动小脑筋!谁来说说好方法?
师相机描红指导,巡视
2、 总结
小朋友们很好学,想了那么多办法记住了这些课程,而且还读得准确,写得漂亮,下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自己做一张可爱的课程表。
二、 制作课程表
(1)出示样表
(2)指导学生板演,填星期二课程
(3)学生动手制作发空表格
教师身临指导
(4)展示作品给予表扬纠正
三、给句子加标点
(1)出示句子,弄清句意
(2)分角色练读
(3)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自己开动脑筋制作了这么精美的课程表,你打算怎么发挥它的作用呢?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读背成语:
1、仔细观察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
小朋友们手里按拿着什么东西?脸上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图上还有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人们在庆祝活动时是什么样子的
二、情感感悟:
1、 借助汉语拼音把成语读正确
2、想象六一儿童庆祝的场景
3、熟记成语试着运用
引导: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怎样?等等
(教师相机提示)
二、背诵成语
出示图画:
(1)指名说说背诵记忆的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三、背诵古诗《村居》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1、 出示挂图(内容)
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
(1) 图上画了些什么?
(2) 图上的孩子什么时候的人?
(3) 孩子们正在干什么?
(4) 风筝的形状有哪些?
(5) 周围还有哪些景物?这是什么季节?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2、 出示古诗《村居》
指名读,齐读等
3、 背诵古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说话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城花园2号楼305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布厂的工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a、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b、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c、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d、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书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习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习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习说,然后推荐同学向全班进行介绍。
练习7 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2.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难点: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
(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
(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
(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
(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
(4)学生回忆并回答。
(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
(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建之旁、走之儿。两个例字是:建、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建、这”的写法。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学生再次练习写。
第三课时
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目标:
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的小常识介绍给大家,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二、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礼貌用语
符合身份
[1] [2] 下一页
课前思考:
第一个板块《语文与生活》中莱特兄弟的“哥哥”的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成功。那种只会夸夸其谈,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远实现不了美好理想的。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对照自己更深一步体会。
第二小题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先上网查找,然后在班内交流。连线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第三题是诵读《浪花和礁石》,在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并且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夸夸浪花,说说自己在浪花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第四小题是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第五小题是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六小题学写毛笔字让学生练习建之旁和走之儿的写法,要求学生能对照例字,认真写好。
课前思考:
本次练习让学生先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第一题,学生预习后,对哥哥的话应该不难理解,同时搜集与此相关的明言相呼应,增加积累。对于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我想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当学生已有了比较多的积累,在交流中他们一定会信心十足,积极地投入到共享这方面的知识中。
教学反思:
学生能理解莱特兄弟的“哥哥”的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成功。那种只会夸夸其谈,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远实现不了美好理想的。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举一些例子来更深一步体会。
学生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特别是男生,对军事尤其热中,学生能把自己在网查找的资料在班内交流。
在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基本能背诵。,并且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夸夸浪花,宾个能说说自己在浪花身上学到了那些。
生能认真写好钢笔字,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课上学生能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一些资料。
教学反思:
第三题是诵读《浪花和礁石》,在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体会浪花的的精神,用学过的成语来赞美浪花,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体会那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上一页 [1] [2]
练习7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练习7 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描红钢笔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继续认识一批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简化的情况。
3、将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归类。
4、理解和运用学过的关联词语,能根据前后分句的联系填空。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大风歌》。
7、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时间:
四教时
练习5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时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至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3、你觉得这两句话中的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4、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出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5、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从字的整体入手,不能看一笔描红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整体布局。
6、反馈评议,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部分繁体字。
2、从以前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了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可以记住主要的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目。
⑵让学生说一说这一题应该怎样练习。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反馈。
⑴指名将成语补充完成。
⑵根据成语的意思,按要求归类。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练习5 第二教时
一、揭示课时任务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语。
2、审题。
⑴指名读题。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3、学生逐条读题,体会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联系。
4、启发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相应的关联词语,小组讨论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所填的关联词语是否正确。
6、反馈:指名学生读完整的句子,交流评议。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⑴多种形式准确练读。
⑵多种渠道词义。
①这些成语中哪些是你熟悉的?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②提出还有哪些不大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⑶边读边想,寻找联系。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反复吟诵,读出韵味。
⑸熟读成诵,积累巩固。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个单元中学过的诗歌。
2、学习古诗《大风歌》。
⑴简要介绍。
⑵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⑶读懂诗意。
①教师点拨,重点突破。
②说说诗的意思。
⑷反复朗诵,注意停顿,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⑸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练习5 第三教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安排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讨论导入,激发兴趣。
⑴引导学生讨论本周观看的“新闻联播”、“大写真”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们看。
⑵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⑴通过看同学的表演,你是怎么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⑵分小组讨论后,使学生明白,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材料。
⑶小结:采访不是随便的交谈,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寻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题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中有许多好人好事是很值得采访的,请你选择一个人,列好采访提纲。
⑵小组内交流。
⑶指名说一说。
⑷将学生提名的教师或学生请到教室,进行现场采访。
⑸教师出示采访时应该用的一些句式。
⑹教师用其中一些句式作示范。
5、总结。
采访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都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请同学们都来当学校的小记者。
练习5 第四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注意字的运笔特点。
3、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两个汉字的书写特点
屋 眉
本次临写“屋”、“眉”均为左上半包围结构的字。“赋予”字的“尸”、“眉”字的上面部分稍偏右,撇要出锋至内宫外,“至”、“目”要向上,偏右,略宽,使整个字平稳。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三、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教师巡回指导
五、师生交流、评价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七、作业: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7 教案 篇10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练习7 教案 篇11
教学提示:
1.请小朋友听音乐,提问:你听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2.看多媒体课件,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唱到了什么?
3.重点练习歌曲最后一句。
4.小朋友跟随课件完整演唱歌曲,启发小朋友用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5.请小朋友配合动作来表演歌曲。
课堂游戏:小纸船
活动目的:
引导小朋友用正确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表现出歌曲中的连与跳;能较流畅地唱出歌曲.
活动准备:音乐《小纸船》、七个台阶。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跟唱《小纸船》两遍。
2.老师:“小纸船变成一只华丽的大船,把我们带到一个美丽的岛上。”
3.老师:岛上有这座美丽的宫殿,五彩鸟把我们带到这座宫殿面前,进入宫殿必须上七个小台阶,每个小台阶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第一个台阶叫Do,第二个台阶叫Rai,第三个台阶叫Mi……”
4.学唱C大调音阶(上行及下行)。
5.老师:“真好玩!我还想再玩一次,这一次请小音符跟我一起上来,好吗?”
6.再学唱一次音阶(稍慢),让小朋友唱准每一个音,并走上相应的音符台阶。
(练习曲:小纸船)
练习7 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5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
学生读这 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 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
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指名读,教师指导。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习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article/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练习7 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认清笔顺”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
(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 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