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2023-08-14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

  【教学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十课(师边说边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强调哪个词?试着读读,最好说出理由。

  生:我强调“一次”,一次成功的实验,因为以前许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师:我们也来读读看。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生: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强调成功,因为这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师:这两位同学课外一定预习得很认真,不仅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还讲出了理由。我们强调“成功”也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这次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师:你想知道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吗?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板书:

  原因?

  生:我想知道这位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师:你想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还有吗?

  板书:

  目的?

  生:我想知道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

  师板书:

  过程?

  评析:“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基础。读题质疑,激活学生思维,营造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入文本。

  二、初读感知,评评议议

  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有了问题怎么办呢?

  生: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师:你真聪明。大家赶快读书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实验过程的?最好能说出理由,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生:我觉得是第4、5、6自然段写实验的过程,因为这里写教育家开始实验了,一直到实验成功。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应该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教育家从包里拿出一个瓶子”说明实验已经开始了。第一自然段写实验前,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写实验中,后面的都是写实验后的。

  师:你们认为谁的理由充足些。

  学生大部分都说:温怡。

  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我请三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三部分。谁愿意?

  好多学生纷纷举手。

  师:温怡读第一部分,少琦读第二部分,豪士读第三部分。其他的同学当评委认真听。

  学生读课文。

  (当第二个同学把“系绳子” 的“系”读成xi 时,有位同学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ji。那个同学马上纠正过来。)

  师:这位评委听得真认真!“系”在这里应该读ji。

  学生继续读完。

  生:老师,我有问题。“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师:有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你把上下两句读一下好吗?

  学生读:“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生:“不假思索”就是不讲假话的意思。

  生:不对,应该是想也不用想的意思。

  师:你说得对。志勇,你是哪里人?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

  师:你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生:因为我早就知道了。

  师:佩燕,你几岁?

  生很快回答:“九岁?”

  师:你为什么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生:因为我早早知道了。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生:因为她早早就知道“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这句话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学生思考,想不出来。

  师:先……

  生:先人后己。

  生:这里的井字为什么用引号?

  生抢着回答:因为这里的“井”不是真的井,而是瓶子。

  生:老师,我要评少琦的读。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这里的“一”、“二”要读得快点,他读得太慢了。

  师:这里应该怎样读呢?我们还是来轻声读读这句话吧。轻声读有利于思考。

  生:我也认为要读得快,因为有危险。

  生:我认为要读得慢。要是读快了,下面小女孩的话就来不及说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读真棒。

  生:我也认为要读慢。因为“一”、“二”后面都有省略号。

  师:一般情况下“一”、“二”之间用什么符号?

  生:顿号。

  师:用顿号,我们就要很快地读:一、二。用逗号呢,就要稍长一点。这里用省略号该怎样读呢?

  学生拖长声音读。

  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说话要拖长。

  师: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声音的延续,也就是字音要拖长。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这时下课铃响了,一位学生嘀咕:“还有两个问题没解决呢。”

  师:同学们,还有两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解决好吗?先休息一下。

  生:好。

  评析:初步阅读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评评议议建立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捕捉第一印象,做到有感而发,从而把学生的思维与语言、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解疑释疑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边说边檫掉过程后面的问号。)这节课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再次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看看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里?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部分。

  生:我有问题。教育家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

  生:因为他要做实验。

  师:这里的“水”表示什么?

  生:表示洪水来了。

  生:表示有海啸。

  生:表示敌人冲来了。

  生:表示火烧起来了。

  生:表示炸药要爆炸了。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表示什么来了。

  生:危险。

  师:对呀,教育家向瓶里灌水表示危险来了。

  生:我也有问题。“三”字为什么用引号?

  生:“三”是教育家说得话,所以要用引号。

  生:“刚出口”是什么意思?

  许多学生都笑了说:就是话从嘴里刚说出来。

  看学生没有提问,我就顺势引领:现在该轮到我来提问了吧?(学生都笑了。)请听题:小女孩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时才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的时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一”的时候说,她怕同伴忘记了。

  生:不对,那时她正在思考,怎样才能脱险?

  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她还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生:小女孩在危险面前不慌不忙。

  师:对呀,从这里我们看出下女孩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当教育家说“二”时,小女孩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比较响读: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师:你们都想让教育家听到吗?(学生笑了。)谁来试试?

  学生轻声地读,读得较慢。

  生:他读得太慢了,要读得快点。

  师:那你来试试。

  这位学生读得又轻又快。

  生:不能太快,因为“你第一”、“你第二”后面都是逗号,再说要让同伴听清楚。

  师:你来试试吧。

  学生读得恰当好处,大家都鼓掌了。

  师:我们也一起来好好读读吧。

  学生齐读。

  师:读着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把危险留给自己。

  生:小女孩热心帮助别人。

  生: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

  师:是呀,从小女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在危险来临时,小女孩不仅有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行,而且有处事果断的能力。当教育家“三”字刚出口时,孩子们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你们知道“顺利”是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没有遇到困难。

  生:也表示实验成功了。

  师:从“一个一个”中,你有感受到了什么?

  生:瓶口小,不能一起出去。

  生;小女孩对他们说了要这样做。

  师:也就是说他们听从──安排。

  生:他们很配合小女孩。

  生:他们合作得非常好。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学生齐读:“三”字刚一出口,三个小女孩顺利地把小铅球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

  师: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们还没拉出铅球,将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实验不成功。

  生:意味着他们有生命的危险。

  师:可是危险已经来了。

  生:意味着死亡。

  师:多么可怕啊!要是喊完“三”还没出来,意味着三个小生命的死亡。现在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全过程。想想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第二部分。

  生: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品行。(檫掉问号在原因后面板书: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板书:善于思考)

  生:同学们配合得好。

  师:对呀,如果没有他们的密切配合,他们是无法安全逃生的。(板书:密切配合、顺利逃生)还有吗?

  生:小女孩关心别人。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板书:合理安排)

  师:在危险的时候关心别人,先人后己。

  生:他们很好地合作。

  师:很好合作也就是密切配合的意思。大家请看黑板,大家一起说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是小女孩──

  生:沉着冷静、善于思考。

  师:是小女孩──

  生:先人后己、合理安排。

  师:是大家──

  生:密切配合、顺利逃生。

  生:老师,实验后,教育家为什么要抱着小女孩好久才放下?(急着又说)我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也就是教育家被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品行深深地感动了。

  师:你这叫什么?这叫自问自答,设问句,以后我们会学到。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后这部分,轻声读读,这部分你能读懂吗?

  学生读课文。

  生:“如实”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诚实的意思。

  生:是一五一十的意思。

  生:就是把小女孩刚才做的事照实说了。

  师:对呀,就是照实说,刚才怎么做就怎么说。

  生:教育家为什么要做实验呢?

  师:你们猜猜吧。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先人后己的品行。

  生: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合作的精神。

  生:看看小朋友在危险面前,是不是沉着冷静。

  师:(檫掉“目的”后面的问号。)看来你们也有合作的精神,三个问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现在我们一起再一次读读全文,感受这唯一的一次成功的实验。

  学生读课文。

  评析: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思维,但由于年龄小,认识、理解能力局限,很难明白实验成功的多个原因,在此,我以教育家说的“一”、“二”、“三”为切入点,加以引领、提升,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释放积淀,运用实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请赶快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想的写下来。

  学生练笔。

  师:谁先来?

  生: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玩游戏,我们玩得正高兴,谢天佑来了,他也要玩。我叫他等我们玩完这局就让他参加,可是他不合作来捣乱,结果大家散了,都玩不成了。

  生: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消防队员救出了屋里的小孩,自己却被大火烧死了。

  师:你所讲的多么感人啊!消防队员把生给了小孩,把死留给了自己。

  生:雷锋叔叔把自己省下的钱给了战友的父母。星期天,自己不休息,还去帮人家做好事。

  这是有许多孩子都纷纷举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视里,书上,有关先人后己、很好合作、沉着冷静、急中生智的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观察,关心他人,我们也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的事。由于时间有限,下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说,回家也可对爸爸、妈妈说。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评析: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特别要读好小女孩所说的话。

  2、重点理解课文部分词语的意思,如:不假思索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已的精神,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搜集能体现先人后已、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细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1、再读全文,读懂实验过程及要求。

  2、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过程。

  设计说明:亲近文本,自读自悟,交流释疑,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说及讨论,初步明白实验要求及实验过程,为下面学习提供帮助。

  3、同学们,就这个实验以前失败过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

  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子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⑴读一读。

  ⑵哪个字决定了以前许多次实验都会失败呢?帮“争”换个词。

  ⑶你能对“争”提问题吗?

  预设:

  ①为什么争着往外拉,铅锤就拉不出来呢?

  ②他们为什么要争呢?

  随机交流预设中学生的提问。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学生合作说实验要求及过程的反馈,既是检查,又是强调要求的重要性,明白当时情况的紧急性。同时,也为学生能在后面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的品质提供了感性乃至理性的依据。

  4、因为“争”,所以以前的实验都失败了。那这次实验又如何呢?

  二、精读课文,激发情感

  1、默读课文,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

  预设一:

  出示: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读悟当时科学家的话,“危险,快上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

  ⑵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⑶是啊,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①读悟,体会“不假思索”。

  a、读准“假”的读音。

  b、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②小女孩不假思索的是什么呢?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③怎样的话能够在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说出来的呢?

  ④用“不假思索”说句话。

  ⑤深入体会“不假思索”用在我们的学习上与用在这句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⑦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有了危险,我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板书:有了危险,先人后已

  预设二: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读悟,体会“不假思索”。

  ①读准“假”的读音。

  ②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3

  一、导入

  二、读书

  1.同桌互相读书,欣赏别人,读完后夸夸同桌哪儿读的好?

  2.你欣赏你的同桌什么呢?

  生:流利,有感情。

  生:勇敢。

  三、学习课文

  1.向远处看,有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向我们走来了,他从哪来,到过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学生发散,进行想象)

  2.你能用简练的话谈谈这个心理测验测验的是什么吗?

  ①同桌讨论。

  ②指名说:在什么情况下,测验什么?

  老师小结(板书):测验我们小学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怎么做!

  3.他走了那么多国家,实验结果怎样?从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4.教育家在谈这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伤心、悲伤、失望……

  5.练习读课文,读出这种情感。

  自己练习同桌互谈指名感情朗读教师指导

  6.用一个词来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争先恐后”什么意思?怎么就会失败呢?

  7.外国科学家走来了,走到中国-北京-我们小学,他来到哪个班呀?

  生:四(3)班

  师:为什么会来到你们班?

  生:我们班同学团结、谦让……

  8.这次测验说明什么呢?谈谈测验的过程。

  看图,谈谈实验的要求。

  9.文中哪儿写到了这部分内容?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10.实验成功了吗?课文哪部分写成功的经过呀?

  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11.出示语句——实验过程的句子

  师:此时水哗哗往里流,你感到怎样?

  生:有生命危险。

  师: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危险性来。

  指名读“教育家拿出……灌水”

  师:这时你又听到什么声音?

  生:“危险,快上来,一、二、……”

  师:教育家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万分焦急。

  师:感情朗读。

  师:听到这些声音,小梅怎么做的?(指名读出来)

  “低声”怎么说?

  从小梅的话里,他提到谁呀?(自己)

  这时你想对小梅说些什么啊?(学生想象,各抒己见)

  正因为有小梅这样的`人,实验怎么样?(成功了)

  指名感情朗读这些话(实验过程)

  12.教师范读

  13.你能找到成功的经验吗?小梅是怎样说的?指名读小梅说的话。

  “不假思索”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14.“让别人先离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15.出示句子,心里大声念

  去掉“激动”、“伟大”、“第”三个词再读,比较

  为什么要加上这些词?

  再谈感受、体会

  16.题目我们加一个字“第”。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反思

  课文内容乍看简单易懂,但细细咀嚼,却觉得很难达落实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是文中的女孩儿不假思索说出的话,其实也是她内心世界真实的想法,如果她当时有丝毫的犹豫,那么实验的结果便是失败。这是多么高的境界,我想这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看到很多这样的镜头:公交车从远方驶来,迫不及待的人们已经蜂拥着向前,甚至可以不顾被辗在车轮下的危险;拥挤的商场里,不知在卖什么紧俏商品,长长的队伍里,总有人不自觉地插队,面对旁人的指责面不改色……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都可以如此牺牲自尊,更何况是面临生命的威胁?钻研教材时,我很迷茫,知道自己苍白的说教根本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不知自己上这篇课文应该定位在哪里?反复思考,我觉得孩子们毕竟还是很纯真的,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还不至于植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更何况相信很多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的,选编这篇课文入教材便是一个证明。

  当然现实社会中,阳光的一面还是有的,前不久刚看到一则报导,杭州某公交车站秩序井然,无论是谁都能自觉地排队乘车,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原因是一直以来有一位品德高尚的市民,常来累月地到这里维护义务维持秩序,久而久之,人们便养成了习惯。看来阳光下虽然有阴影的存在,但只要能用心驱赶,还是能缩小这阴影的范围的。于是我打算结合文中的实验,也进行一次与三年级学生探讨人生价值的实验。

  学习课文时,我先以小羊过河的故事导入,这样既切入了“谦让”这一主题,也从反面举了一个例子,为学生明白只有谦让才能让实验成功埋下了伏笔。结合实验,我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中的实验是一个怎样的实验,然后分析实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很简单,大家很快便在文中找到了答案。我让学生着重抓住小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和“不假思索”一词,体会女孩内心的想法,感受她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已的高尚品质。女孩的举动感动了教育家,也感动了学生。然后这毕竟是实验,接着,我通过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这一合作学习的实践来测试学生有没有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谦让”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使学习身体力行。

  在学习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书前要求明确,让学生习得边读书边批注和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1.对“如实”一词,学生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课堂上所用的时间太多。如果将此环节浓缩一下,把时间让出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朗读,应该更有效。

  2.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和精致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敲,因为好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就是一种运用语言的示范,好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4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5

  一、导入

  1、有一位教育家在外国做了一个实验,都失败了,却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他是这么说的(出示最后一段)

  这位教育家激动的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很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2、这一段中有三个生字学习 “锤” “堵” “获”

  3、把这三个生字放回到这段话中,再去读这一段(指名读)

  4、读着教育家的这段话,你觉得教育家的心情会怎么杨?(激动,来之不易)

  5、那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这段话

  6、是啊,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多么来之不易啊,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例如:为什么会成功?实验是怎么做的?

  7、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读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初读

  1、把书翻开第120页,自己去读这篇课文,把句子读流利,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叫3个孩子来读这篇课文,(1-3,4-10,11),其他孩子可要竖其耳朵听,他们都读正确了没有。

  3、读着读着,听着听着,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女孩)

  4、那我们就跟着女孩一起走进今天的实验现场。

  三、细读

  1、既然是实验,那么就会有实验要用到的工具,和实验规则。

  2、自己边看图边去读第2自然段,这个实验要用到哪些实验工具,把它圈出来。(瓶子,系着绳子的铅锤)

  (出示第3段):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3、这就是实验规则,自己先去读读吧。

  4、谁能够像教育家那样来宣布这个实验规则?指名读

  5、实验规则里有些信息很重要,老师把它圈出来,那么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去读读-指名读(很窄,一次,一个人)

  6、一起来像教育家那样宣布实验规则。

  (出示4、5段):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7、宣布完实验规则,我们的实验也要开始了,自己先去读读这两段话,应该怎么读。(读出危险的语气)

  8、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水已经满到你的小腿了,喊________________

  水已经满到你的打腿了,喊____________

  水已经满到你的腰了,喊____________

  9、就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一个女孩发出了指示,谁来读?应该怎么读?(读的轻,快一些)

  为什么要读的轻,快?

  老师加动作范读

  10、现在谁能来当小女孩,加上动作来读。(学生读完先站着)

  (出示第10段):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1、现在老师就是教育家,来采访一下你,“请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12、同学们,像你们刚才那样,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书上有个词叫“不假思索”,再一起来不假思索的说一次。

  13、分角色朗读教育家和小女孩的对话。师生,生生

  14、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写下来。“先人后己”

  15、实验的成功,也离步开其他两个小男孩的“团结合作”

  16、总结: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己”,正是同伴的“团结合作”,才使实验获得了成功。

  17、所以,教育家激动的抱起女孩,说____(再读最后一段)

  18、教育家的心情很激动,老师得心情也很激动,因为这个实验只有在中国获得了成功,这个实验的成功,不仅仅是小女孩的成功,还是整个国家的成功。

  四、写字

  五、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小女孩 先人后己

  小男孩 团结合作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6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或抄写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一怀水。 第一课时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1、教师组织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2、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

  1、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说说这些生字词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教师即时表扬主动识字的学生,推广他们识字的好方法。

  2、多种形式读生字和新词。

  3、指名学生读文,读后请学生互相指正。

  三、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两遍。

  2、请学生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四、自主阅读

  1、学生读文,画出感兴趣的语句,读读想想,从这些句子中悟出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组长整理意见,准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五、指导写字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在这么多的生字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请学生上黑板演,并说说这个字的注意事项。

  3、学生写字,教师即时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用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听写后学生对照词语表自行批改订正。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读自悟的收获。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⑴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⑵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⑶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激动”来体悟句意。如,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三、分析原因

  1、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学生可以前后4人一组,也可以找好朋友讨论。

  2、交流讨论的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实验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小女孩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而且她在遇到危险时能沉着果断地安排,也是由于三个同学能密切配合。

  四、感情诵读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后互相评一评,提提改进的意见,特别是怎样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2、小组赛读:

  各小组开展朗读比赛,看看哪组读得好。老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

  五、扩展练习

  读了这个故事你相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7

  【教材简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课文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部分。

  【设计理念】

  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喜欢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在“尝试自学、引导自悟、训练自能”(我校县级教研课题)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⒉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⒊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1-2分钟)

  1.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做过许多实验,这些实验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今天我们要来看看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实验为什么能成功?

  生2:实验是怎么成功的?

  生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精彩,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有了问题怎么办呢?(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想一想,实验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3.检查“我会认”的生字情况。(出示课件中的“我会认”生字)

  4. 出示“我会写”的生词。(出示课件中的“我会写”生词)

  注意:“系”是多音字,正音。

  5.指导写字:系(教师在田字格里写,学生书空)

  三、品读对话,感悟文本。(25分钟左右))

  1.读了课文,请你再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

  题,有哪些是已经解决了吗?

  2.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学习1-3自然段。

  (生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教育家让三个学生做的实验。

  生2:实验需要准备的有……

  生3:实验的规则是……)

  3.师生合作读1-3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再次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看看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实验?

  (学生读1-2自然段,教师读教育家的话即第3自然段,引读)

  4.这次实验最后取得了成功,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读句子:“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5.过渡:实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是什么呢?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认真地读4-10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15分钟)

  汇报交流成果。(依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并朗读)

  理解重点句一:

  ◆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a.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同伴说的?(出示第4自然段的话,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

  b.分男女生读。

  (如果有学生读女孩的话很大声的时候,教师可轻松地说:你们都想让教育家听到吗?谁来试试?)

  学生轻声地读,读得较慢。

  c.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低声而果断的语气)

  d.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过渡:是呀,从小女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在危险来临时,小女孩不仅有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行,而且有处事果断的能力。当教育家“三”字刚出口时,孩子们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

  你们知道“顺利”是什么意思吗?(理解“顺利”的意思: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理解重点句二: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a.理解“不假思索”的意思。(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b.点名读女孩的话。学生评价。

  c.如果学生读漏了“先”字”,教师可追问: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生:女孩知道“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应该说是早就知道了“有了危险——”

  生:她对这句话很熟悉。

  师:也就是说她把“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牢牢记在心理,她特别熟悉,对吗?

  师: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感受。

  d.指导朗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稍快) 读中体会人物品质。

  点名读——评价——小组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女孩有了危险是先想到别人想到自己(板书:先人后已)

  7.过渡:女孩先人后已的品质感动了我们,他也深深地打动了教育家,难怪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子,好久才放下,(引读重点句三)

  ◆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a.教育家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激动)

  b.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点名再读教育家的话)

  生谈各自感受。

  c.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代表着瓶子里的铅锤,水不断地往上涨,漫过了脚踝、到了膝盖、到了腰部,再不出来就有生命危险了,可这时如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十分危险)

  可是今天,教育家的实验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怎能不激动呢?

  (全班再次齐读教育家的话)

  (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4分钟)

  1.小女孩沉着冷静的品质、先人后己的精神使实验最终取得了成功,其实成功还离不开另外两个小伙伴,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团结协作、有序“撤离”)(板书:团结协作)

  2.(出示一组图片:挤公共汽车、上下楼拥挤、塞车等),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点2-3人说一说)

  3.总结:现实生活中,我们渴望成功,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影响了他人。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实验成功令教育家激动,但真正让教育家激动的却是成功背后的精神。我们既需要像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的人,更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8

  通过阅读第二、三自然段,我们要知道这个实验怎样做。实验器具有:一个瓶子,三个小铅锤。分别找三位同学,每人一个小铅锤,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因为瓶口很小,所以要按先后顺序放。实验要求:三位同学把小铅锤从瓶口里拉出来。

  当科学家说:“一……二……”时,我们要理解“……”的作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时间的间隔,所以读的时候,要有时间的停顿,也就是科学家在“三”还未说出口时,小女孩与同伴一起商量怎样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虽然有停顿,但数到三的时间还是短暂的,小女孩在科学家刚数到二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按照先后顺序出去,并及时地与同伴进行了沟通,使这次实验成功地完成了。说明小女孩十分聪明,做事果断、迅速。

  这次试验成功了,科学家问小女孩为什么这样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我们从“不假思索”可以知道小姑娘做事果断、迅速,她早就想好怎样完成这个实验了。从小女孩说的话中我们知道:如果不和大家商量,谁也出不去;如果排好顺序,那么自己应该最后出去,让别人先走。正是小女孩懂得谦让的这种优秀品质,使得这次实验成功了。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9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

  2.教学难点: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学生分组做游戏,教师记时,看哪一组用最短的时间将小石子从瓶中拉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4.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请你小声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重点是:“锤”的读音。

  3.自主学习生字。

  4.交流自学收获。

  5.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瓶、绳、险、顺、堵”;“危”的第三笔是一横。

  三、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1.集体讨论。

  2.理解“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

  (1)“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

  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的意思。

  (2)“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联系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

  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四、学生当堂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六、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chuí

  锤瓶绳险顺堵危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的事。

  3.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给课文划分为哪几部分?

  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

  4.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小女孩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

  3.品读小女孩与同伴及教育家的对话。(合作、讲秩序。)

  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联系实际,拓展讨论

  1.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2.你能列举出这样的生活实例吗?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六、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

  小女孩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

  合作、讲秩序

  七、作业

  1.抄写词语并试着默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语言环境,读准人物语气。

  3.听写字词。

  二、质疑探究

  1.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所给予你的`启发。

  三、积累词句

  把你喜欢的语句、词语摘抄下来。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五、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预习第31课。

  第四课时

  本文也可通过“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在品读、评读中掌握课文内容,建议另作如下设计:

  一、提供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投影阅读提示:

  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教育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2.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三、交流自读收获

  1.小组交流。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投影: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此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2.投影: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投影: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教育家的话一方面说明了以前的多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这次实验的成功让教育家十分激动,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五、再次交流收获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3.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游戏的经过→成功的原因

  顺利出“井”→让别人先出去

  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1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注意“锤”是翘舌音。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主要讲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动”和“好久”等词语,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4、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这个题目是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许谈不同的看法,对实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有的认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得以成功,有的认为是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成功,有的认为是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实验取得了成功。这些看法都正确,特别是要体会到后两点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塞车时大家都往前挤,结果乱成一团,谁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车时,排队上车既迅速又安全。

  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人心齐,泰山移

  今天老师给你们送来了几句谚语,自己读读。我们合作来读读。相信这堂课我们也会合作的很愉快!

  一、揭题,读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前板书课题),齐读

  听出来了,你们强调的是成功。指名读,你想强调哪个词?(一次成功)

  师:不同的读法,往往可以读出不同的意思,齐读

  到底这是什么实验呢?打开课文120页,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正确,标出段序。

  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来点有意思的,开火车读课文。

  指名读文,随机正音

  多音字“系”的读音(相机指导书写:系,这撇像是系的地方;这2个撇折就像长长的绳子绕了2圈;最后系了一个小小的结,就是这个点千万别漏掉。)

  小铅锤(看图理解)

  正音:堵获(给获组词)

  2、学了生字词,这会儿读起课文就更流利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段落是写这次实验过程的?

  交流:你认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实验过程的?

  (1)准备(2-6)写实验过程的(7-11)结果

  预设:指名3个生说(不会)

  有不同意见了吧,别急!在这里我们把准备实验工具到顺利地把小铅锤提出来,就叫实验过程。

  (指名说,相机板贴、板书:试验前、实验过程、实验后)

  三、细读感悟,研读课文(1-6)

  1、同学们,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先得知道实验规则吧?这次实验的规则是什么呢?谁知道?出示句子:

  【句子】“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谁还愿意再来读读呢?

  游戏规则中,教育家特别强调的是什么呢?(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教育家特别强调的,你也要强调出来呀!再来试试)一起读

  2、这一个规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以前的实验为什么总失败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原因

  【句子】“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哪个字是实验的失败的真正原因?(争)

  透过这个争字,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指名3人(板:争——堵——失败)

  3、这个争字让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可这一次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让我们亲临当时的实验现场,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2—6段,划出使实验成功的原因的句子,多读几遍!

  A 、出示句子:

  句子一: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小女孩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出示句子: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说:“危险!快上来!”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自己来练练这两句话。

  指名读。

  B 、读着读着,你体会到什么?(危险)从哪里体会到的?你真会读书!能把这种感受送回句子读一读吗?

  还从哪里体会到危险?(灌水)

  是呀,教育家不是慢慢地倒,而是拿起茶杯向“井”里——生接(灌水),他一边灌一边说——生接“危险!快上来!”

  在如此紧张、危险的情况下,一个女孩不假思索地低声对两个同伴说——生接“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预设:(读得这么慢,等你说完水都要满了)

  (读得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第一层,做到读准,读通。

  第二层,体会到让别人先出去

  在这么危险的时刻,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第三层,体会到女孩不慌,沉着冷静。

  引读:水满到你的小腿了,读——

  水满到你的大腿了,读——

  水满到你的腰了,读——

  (预设:读得越来越快,学生读错了——引导体会第三层,你看此时你们都慌了,乱了阵脚,而女孩却一点儿也不慌,是那么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C 、正因为有了女孩的先人后己;正因为有了女孩的沉着冷静;正因为有了女孩的临危不惧。

  所以,出示句子:

  教育家三字刚出口,学生接(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再去读读这句话,你会强调哪个词呢?“一个一个”

  D 、感受原因。

  这个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仅仅归功于小女孩吗?那还离不开谁?(是呀,实验的成功还归功于两个同伴的团结和合作。)

  4、小朋友,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处处懂得与人合作,心中装着别人,那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3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一次成功的实验》课堂实录 篇14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瓶、绳、茶、险、索、激、堵”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瓶、绳、茶、险、索、激、堵”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课题导入。

  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在家里,突然地震了,大家都想跑出来,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读一读《一次成功的实验》,会对你有所启发。

  看到题目,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   

  。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我要把读课文读一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准字音,并正确写出来。

  2、我要认识: 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这些词语。并用喜欢的办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我要认真看老师范写下列生字,并书空几遍。

  瓶、激、茶、险、索

  三、熟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要给我的好朋友把课文读一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四、感知课文内容。

  1、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了:                              

  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写的。

  五、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xiǎn     shùn lì      sī suǒ      huò dé      jī dòng

  (       )  (     )   (     )   (     )   (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系                             假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窄——(    )   危险——(    )   顺利——(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读懂课文,了解实验的过程及结果,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2、我要练习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重点:我要读懂课文,了解实验的过程及结果,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我要练习用不同语气读人物对话。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

  学具准备:做实验用的小铅锤、瓶子等。

  一、复习检测

  1、我要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相听写容易出错的生字。

  二、  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1、我要把课文带感情的读一遍,知道课文是分三个部分写的: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实验成功的原因。

  实验的准备:(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实验的过程:(    )自然段到(    )自然段。

  实验的成功:(    )自然段到(    )自然段。

  2、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我能找出描写小姑娘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能理解这些词句的意思,并能带感情的读一读。

  三、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品德

  1、我们在小组内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小组出现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小女孩让实验成功的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成功后教育家很激动,我要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小提示:我能读出教育家激动的语气,也能读出小女孩不假思索的语气。)

  4、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由此我想到:_____________;想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_____。(提示:英雄人物的事迹)从这句话我感到小女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孩子

  5、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