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5》教案

2023-08-01

《练习5》教案 篇1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

  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 反馈。

  3. 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练习5》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一些偏旁字形的演变过程来理解其含义,以便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为学习部首查字法作铺垫。

  2、对形近字要仔细观察,分清字形,弄清字义。

  3、学会准确运用动词。

  4、朗读背诵诗,增加语言积累的训练。

  5、会把左窄右宽的字写美观。

  6、积累成语。

  7、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偏旁的含义,会根据偏旁写出带有偏旁的字。

  2、会给形近字组词

  3、准确地使用动词,为文打基础。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进入练习3的练习

  2、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看第一幅图,说说“ ”像什么?由此可见,“ ”都跟什么有关?

  (3)回忆同偏旁的字。

  (4)其余3个偏旁的教学同上

  (5)写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看谁写的又快又多?

  2、教学第2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出示“运一远”

  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3)组词

  (4)其他几组教法同上

  3、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学生背诵有关课文。

  (3)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填写词语。

  (4)指名读填好的句子。

  (5)这里我们填的是什么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6)齐读所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增加语言积累的训练,能有感情地读、背古诗。

  2、能正确、美观地写左窄右宽的字。

  3、积累成语,并懂得成语的意思,会背诵、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诗。

  3、指读,师范读,自读。

  4、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

  5、看挂图背古诗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四个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写得宽一点。

  4、生描红、仿影、师巡视指导

  三、教学第六题

  1、自己读读这四条成语,你知道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解学生不太理解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这四条成语

  4、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弄清楚题目要求。

  二、指导。

  1、我们生病后到哪儿看病?医生会问些什么?然后医生又干些什么/

  2、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自读对话。

  4、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自由组合排演,上台表演。

《练习5》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教学重点:

  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教学难点:

  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导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电脑,那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部分吗?可是今天它们却争吵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文题)

  2.读文,初知大意。

  (1)认真地读一读短文,短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它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指名读,分角色读。

  (3)从它们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b.最后,小主人会怎么说?先同桌讨论。

  6.交流、评议。

  7.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写完后再交流、评议。

  8.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9.体会成语的好处。

  (1)找出文中画线的部分读一读,能否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替换?

  (2)换上成语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朗读换上成语的句子。

  10.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练习5

  争 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背八个词语和鲁迅的名言。

  2.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熟背八个词语和鲁迅的名言。

  教学难点:

  照样子,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复习导入(复习上次练习的词语)。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个词语,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②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③再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④交流。(学生大体上能说出词语的意思即可,对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和身体一样高。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背诵。

  ②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鲁迅的这句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的,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都用在了工作上。

  (4)学生自由练读,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3.你还知道相关的词语或名人名言吗?学生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咫、起、逛”这三个字,认读。

  (2)观察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3)指导书写“咫”字。

  (4)学生练习写“咫”字。

  (5)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练写“起”和“逛”。

  (6)反馈、评讲。

  板书设计: 练习5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教学难点:

  办法要合理,表达要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

  1.导入: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揭题:帮他出主意。

  3.指导。

  (1)创设情境:过几天,学校要举行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大队委员方明正犯愁呢!组织各班同学开展哪些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呢?你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吗?

  (2)指名说,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说话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4.学生练习。

  出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小组内学习。

  5.集体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把主意说明白)

  选择好的主意,请学生演一演。

  板书设计:

  帮他出主意

  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两点水和三点水。

  教学重点:

  学写毛笔字:两点水和三点水。

  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和运笔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偏旁,说出它们的名称:两点水和三点水。

  (2)指导书写。

  ①仔细观察这两个偏旁,该怎样写好它们?

  ②教师范写并指导写法及注意点。

  两点水:第一笔写上面的襄二笔为斜提。注意上下两笔要呼应,注意两点的位置、距离。

  三点水:先写上面两点,第二点应偏左一些,第三笔写成斜提,三点水成圆弧形。

  (3)学生练习写偏旁。

  (4)指导书写“决”和“江”。

  3.学生练习写,教师指导。

《练习5》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朝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

  (3)出示:同

  3、练习。

  (1)练习描写“同”3个,仿影1个。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

  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

《练习5》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4、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5、熟记成语

  6、学习配音

  7、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将一般句式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难点:学习配音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能正确、流利地读绕口令。

  2、认识部首,了解部首的演变过程和意义,并练习写几个含有此部首的字

  3、练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词语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韵母表中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注意发音。

  (2)、要求学生初读绕口令时,找出其中带有前、后鼻韵母的字,(3)、让学生再读绕口令,找己觉得特别饶口的句子,练习

  (4)、组织学生展开绕口令竞赛。比一比,赛一赛。看卡谁能将绕

  口令读得准确又流利并将这些字反复朗读,直到发音准确为止

  3、练习

  (1)、集体练读韵母表中的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2)、学生反复大声自由练读绕口令中带有鼻韵母的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以及整个绕口令,同座位互查。

  4、反馈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2)、学生评议,公布比赛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从行到列的角度仔细观察练习中12个方格里的内容

  (2)、让学生说说从观察中发现了什么?

  A、从列的角度来看:第一列都是实物图;第二列都是古文字;第三列都是部首

  B、从行的角度来看:每行的图、古文字、部首的形状极为相似,充分说明了部首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C、引导学生写出几个属于这个部首的字,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写几个属于这四个部首的字

  (2)、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一个小组着重围绕一个部首写出字。

  (3)、每组派一生到黑板写出该部首的字,其他的组员可以补充

  4、反馈

  (1)、让学生对照黑板上正确的字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2)、同座位相互检查练习情况

  三、课堂作业

  分别写几个带有“皿”等四个部首的字

  四、教学第三题目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例句

  A、认识概念,阴道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排列顺序

  (2)、教师归纳按一定顺序排列词语的步骤:一识概念二找关系

  三排顺序

  3、练习

  4、反馈

  A、逐题讨论词语排列顺序情况,确定正确的答案

  B、学生自己修改错误之处,并简单注明错误的原因

  C、同座位检查练习情况

《练习5》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4、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目标: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写好铅笔字

  3、熟记4条成语

  二、 教具准备:

  挂图,字典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a、 复习部首查字法

  b、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并在书上标好读音。

  c、 指名读,齐读

  d、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e、 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f、 依次认读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a、 出示生字卡,认读

  b、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横撇与捺要写舒展些,下边“丰”的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坡”的提土旁写得瘦长些,右边“皮”的第二笔撇要写得舒展,第三笔,竖与提土旁的竖齐平;“吓”的口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的“下”的一横要与口字旁的头部齐平)

  c、 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 认读4条成语

  b、看图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熟记4条成语

《练习5》教案 篇7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1.认识戏剧中常见的几种脸谱,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人物的故事。

  2.读八个成语和一篇贤文,通过查词典等方法去了解它们的意义。

  3.练习写好捺变点的字,并知道捺变点的原因。

  4.试着介绍某些物品,介绍时抓住该物品的特点,要介绍得使他人喜欢。

  能力目标:

  在指导学生完成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随时点拨并适当教给一些方法、要点,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

  1.了解祖国戏剧文化及书法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战斗英雄的故事及古人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优良的品质。

  3.向别人介绍物品时态度大方,语言亲切、简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读读背背

  难点

  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戏剧脸谱图象及有关知识。

  学生准备

  1.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收集有关戏剧脸谱的知识及代表人物的故事。

  2.带几种图书、玩具,并标出价格,准备参加展销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认识戏剧中常见的几种脸谱,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人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认识脸谱

  1.播放一段京剧。导入: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戏剧就有几百种之多。谁能说出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戏?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戏剧的种类?

  2.展示教材128页的四个脸谱,指导学生观察说话。

  3.出示人物:关羽、包公、孙悟空、秦桧。

  4.指名讲有关的故事,适当补充。

  5.指导学生认识红脸、黑脸、白脸及所代表的意义。

  6.请学生填空,然后交流。

  7.分组讲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八个成语和一篇贤文,通过查词典等方法去了解它们的意义。

  2.练习写好捺变点的字,并知道捺变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导入:成语我们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又要学习8个新成语,看看它们都表示什么?展示刘伯承在马背上的画面。

  2.讲解有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揭示6个成语:戎马一生 身经百战 运筹帷幄 好谋善断 约法三章 秋毫无犯

  3.讲述“刮骨疗毒”的故事,引出“传为美谈”这一成语。

  4.谈话:我们刚刚领略了将士们英勇善战的风采,现在再来体验古人勤奋好学的品质。

  5.展示画面,体会“囊萤映雪”的意思。

  6.引导自读:我们再来学习这篇。

  7.组织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8.让学生交流体会,讨论。

  9.让学生熟读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出示字卡:述、谈、趣

  2.小结提问:这几个字中原来的捺都改成了点,想想主这是为什么?

  3.范写。说说这三个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笔画。观察比较,形成共识。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试着介绍某些物品,介绍时抓住该物品的特点,要介绍得使他人喜欢。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组织讨论:大家一定看过广告或去商店买过东西,回忆一睛,哪则广告或者哪次买东西给你的印象最深。

  2.说说广告是怎样介绍产品的?营业员给你介绍了什么?

  3.提出任务:平时我们经常接受营业员的服务。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营业员,推销你的物品。根据板书内容,想想应该怎么介绍。

  4.指名“推销”,听了他的介绍,想买这种物品了吗?

  5.总结学生的“推销”及“建议”,帮助学生形成共识。

  6.巡视指导,发现“优秀推销员”。

  板书设计

  练习7

  小小展销会

  名称

  展销产品   外观

  用途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田字格中书写“淡、述、趣”。背诵8个成语及一段贤文。

  个性练习设计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戏剧人物,讲讲有关的故事。

  2.为“推销”一种物品写一段“推销词”。

《练习5》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难点: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

  1、创设情境1: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1)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2)交流。

  (3)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创设情境2:王华打完篮球回家。一路上,他们发现路边广告牌上有几个词语不对劲。

  餐厅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你能帮解开心中的疑团吗?

  3、小练习。

  (1)学生读四个句子,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2)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理由。

  (3)共同小结错误的原因:读音虽然相同,却不了解词义的来源。

  4、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

  (4)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积累

  1、提问:什么样的成语故事被称为是寓言故事?

  (有警世劝诫意义的成语故事)

  2、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3、出示八个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指导读准字音。

  4、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

  5、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了什么?

  6、学生练习背诵。

  7、反馈。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两条当前的热点新闻,要求学生对所搜集的新闻事件作比较详细的了解。

  2、布置黑板。

  3、教师在班上选择一个新闻发布会的小主持人。

  活动内容:小小新闻发布会

  活动过程:

  一、分散活动。

  1、学生分8个小组,先组内说新闻。每一小组推选一则最热门、最有价值的新闻。

  2、集体辅助被推举人说好新闻,做到表达清楚,流利。

  二、集体活动。

  1、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并宣布发布会的进行规则。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

  3、“听众”现场提问。“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师生共同参与,主持人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

  4、师生评议。

  三、评选“最佳新闻”和“最佳新闻发言人”。

  1、根据刚才8个同学的表现,由学生推举,并举手表决。

  2、颁奖,以资鼓励。

  3、为获奖的同学鼓掌。

  四、教师对活动发表感言 。

《练习5》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练习5》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懂得“煮书”的意思。

  2、学习鲁迅的几则名句,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3、通过诵读,知道《今古贤文》的意思,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5、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6、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题。

  (1)学生第一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说问号像钩子?

  (2)师:这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认识到在学习中山与体温的重要性。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习第二题。

  (1)看图,图上画有什么?你从图上你思索到什么?

  (2)学生读文,思考:

  a、书怎么可以“煮”呢?这里得“煮”是什么意思?

  b、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3、学习第三题,

  (1)自由朗读鲁迅的几则名言。

  (2)讨论,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3)小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应该不厌其烦、用心地去琢磨书中的含义。勤于思考,积累书中的有益之处。

  (4)抄写鲁迅的几句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古今贤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了解其中的意思。

  3、说说书里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阐述的是读书的作用和方法。)用开火车的方式说出每一句话的意思。

  4、将书本里的知识与实践结合,不懂就要问。

  5、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6、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自读、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字帖。通过观察字帖,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行中的位置。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①你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②为什么喜欢?

  ① 这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导。

  (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书籍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

  (4)班上交流,师生评议。

  3、反馈

  (1)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是否充分。

  (2)大家是否感兴趣。

  (3)评议小结。

  (五)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要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提示重点笔画的位置。“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狐。两个“人”字程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撇头穿插在两个“口”之间,。写字时注意匀称,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3)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5》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4、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两句富有哲理的话。

  7、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认识排比句式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通过辩论训练,增强学在陈述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字典中准确而快速地选择义项。

  3、区别三组近义词,能正确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运用多媒体显示教学内容。

  问:你知道这一段话出自哪篇课文?

  2、学生朗读这一段后,讨论欣赏:你觉得这段话的书写美在哪儿?

  3、学生再读这一段,注意每个字的字形。

  4、这段话中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

  5、讨论该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教师示范。

  6、学生描红。要求:一边描一边记忆,要从字的整体上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馈学生作业,评点优劣,进行强化练习。

  二、自学第二、三题

  第二、三题练习类型,我们以前已经遇见过,请同学们先看清题目的要求,试着做一做。

  学生答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第二题

  1、审题,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3、汇报交流

  4、学生自行订正。

  5、小结:一个字往往不止一个义项,从字典的多种解释中应取哪种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去考察,某个义项结合到词句中去,解释得通顺,符合词句的基本意思,才是合适的义项。

  、反馈第三题

  1、映示本题训练内容。

  2、分辨这三组词,每组的意思有何异同。

  3、朗读6个句子,体会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想想用哪个词确切。

  4、交流汇报。先相互讨论讨论,再指名回答括号里所填的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5、朗读填好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三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区别。

  五、作业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格外更加渐渐常常居然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暖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亲热。

  3、他说要下雪,下雪了。

  4、公家的书,应该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受到表扬。

  6、我真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练习5》教案 篇12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练习5》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诵读与感悟,通过朗读与续写增加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课前准备:

  《红灯记》唱段

  学情分析:

  同学现在更多地接触的是流行音乐,对于我们的戏曲缺乏了解,再加上对抗日时期的一些特殊的时代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想在教学已教师讲述为主,穿插学生的交流,希望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国粹。“幸福”的含义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我在这个环节希望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语交际的环节,我想学生都能拒绝别人,只是方式上可能需要教师给予一些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教学难点:

  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1)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了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出示〈〈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剧唱段。

  (3)简介〈〈红灯记〉〉的剧情,把这唱词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4)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

  (5)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浑身是胆雄纠纠”、“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应付。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

  “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

  “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同志联系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

  “防野狗”指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

  “喜鹊唱枝头”指革命取得胜利。

  (6)小结:这段唱词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7)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细读这段唱词。

  2.学习第二部分: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

  (1)再次放唱段,让学生对照唱词听。感悟其内在情感。

  (2)指导学生学唱。

  3.学习第三部分: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1)指名读谚语。

  (2)想一想这些谚语的意思,再交流。

  (3)练习诵读这些谚语。

  (4)抄写这些谚语。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欣赏这段话的行款布局的美观。

  3、重点指导:越、轮、嫦娥。

  4、学生练习临写。

  5、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与感悟,读背《幸福》,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读背《幸福》,进行续写,体会“幸福”真谛。

  教学难点:

  体会“幸福”真谛。

  一、诵读与感悟

  1、 读背〈幸福〉

  (1)、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

  (3)师范读。

  (4)指名读,齐读。

  (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

  (6)交流讨论。

  (7)练习背诵。

  (8)指名背诵。

  2、续写

  (1)指名读题,明确续写要求。

  (2)讨论:“河流的幸福”、 “蜜蜂的幸福” 、“小鸟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别是什么?

  (3)自由续写。

  (4)将自己续写的部分与原文连起来一起诵读。

  (5)交流诵读后的感受。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练习“虎字头”和“病字头”的写法。例字为“虎”、“ 病”。

  2、指导写“虎”。

  3、指导写“病”。

  4、自由练写,指导。

  5、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培养学生敢说“不”字。

  教学重点:

  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难点:

  拒绝别人的语气要委婉,要明辨是非。

  一、审题

  1、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做?

  2、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板书:学会拒绝。

  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学会思考:为什么要拒绝

  1、指名分别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

  2、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拒绝?

  3、交流,指出三种情况不合理的原因所在。

  4、对,我们要是非分明,要会思考,要弄清别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

  三、学会拒绝

  1、面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拒绝呢?这儿并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不”字,而是要婉转、诚恳地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绝”。

  2、小组讨论怎样去拒绝,并试着分角色表演。

  3、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4、除了这三种情况,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呢?

  自由创设情境,练习拒绝。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教学反思:同学们能很投入地深入到戏曲学习的部分,很有新鲜感,但是在学唱的部分,同学们的纪律就出现了问题,有捣乱的现象。对于幸福的理解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写到“医生的幸福”、“老师的幸福”等,从同学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同学纯洁的心灵世界。在决绝他人的环节,在这堂课上,我没有特别强调拒绝的方式和语气,很多同学会拒绝,但是方式方法不太好,以后上这堂课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多,说话都很霸道,需要引导他们一些说话的技巧。

《练习5》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练习成语接龙。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成语接龙的规则:

  ①先请一位同学做主持人,讲一个成语故事;

  ②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个成语;

  ③别的同学接说成语,接说成语的首字必须是上个成语的末字。(可同音不同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的也可以)

  2.练习。

  (1)一位同学做主持人,上台讲一个成语故事。

  (2)主持人请一位举手的同学说个成语。

  (3)其余同学以“开火车”或抢答的形式接说成语。(可同音不同字,音节相同而声调不同的也可以)

  (4)如接不下去了,可换一位主持人,按以上方法继续。

  二、教学第八题

  “林”字的写法:用左紧右松的方法处理这个字比较容易。两边同是“木”字,右边比左边大、高;左边的“木”字最后一捺改为一点;右边的撇插入这个点的下面,中间也显得紧凑一些;右边的捺就要写得舒展一些,两短横不要写在一条水平线上,要学会避让;两竖都是垂露竖,都要回锋收笔,不能有钩。

  “颗”字的写法:这是一个可以按里收外放的方法处理的字。左边“果”写得窄一些,中间一横略向右倾,右边留得比左边短,最后一捺改为一点,都是为了与右边避让。右半边的“页”字下面的竖撇则插入左半边的点下面,使得这个字中间更加紧凑。另外左边的“果”中间一竖是垂露竖,要回锋收笔。

  板书设计:

  练习5

  成语接龙

  教学反思:

《练习5》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4能正确搭配词语。

  5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声母辨析、字词训练。

  教学难点:

  熟字组词、扩展词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3,希望小朋友学会正确辨析声母,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和能用熟字扩词。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

  二导练第一题

  1认读声母卡片,全班认读,开火车认读

  2出示小黑板,区别下列声母有什么特点?

  b ——d p——q b——p m——n(顺口溜记)

  l——r n——h f——t n ——l(识记)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明读,及时正音,齐读

  3出示sh——r zh——z ch——c sh——s 又有什么特点?

  指名认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4集体认读

  5小结

  三导练第2题

  1联系旧知提问:小朋友已学过哪几种结构的字形?

  2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卡片.

  3学生尝试练习

  4指名板演

  5校对,订正

  左右结构:渴,许

  上下结构:吴,声,它

  半包围结构:送,近

  四导练第3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口头组词比赛

  3交流,讨论,评比

  4书面完成作业

  5老师出示提板,读词语

  办——办法,办公,办事

  友——朋友,好友,有用

  用——用心,有用,好用

  石——石头,石块,石子

  6你还有另外的组词吗?

  7质疑,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六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搭配词语。

  2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说话,明确任务。

  二导练第4题

  1读一读范例:山——高

  2照样子把第一行的词和第二行词连起来,读一读。

  3集体交流,教师出示

  山高 水长 鸟语 花香

  4教师:山高和水长合起来是个成语,把鸟语花香合起来也是一个成语。

  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5听写这两个词。

  三导练第5题

  1读题明题意

  2尝试练习

  先比一比两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点,再想一想字义,最后填空。

  3反馈,纠错

  4教给顺口溜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5读句子。体会字意。

  四导练第6题

  1复习句号和问号的名称。

  板书: ? 。 问;这是什么号?

  2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问号,引导学生说出表示疑问的意思。

  3出示句子: 你看过大海吗?

  指导读,读出问的语气,句末语调上扬。

  范读——指名读——齐读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大海。

  指导读,语气较平淡。

  为什么用句号呢?

  5同桌一问一答说这两句话。

  分组读

  6出示后两句话,自己轻声练读。

  同桌读——指名读——分组读

  7看图说话练习:请小朋友说说大海边的景色。

《练习5》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3、积累词语和古诗。

  4、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制作作品的工具和材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辨析多音字,认识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2、积累词语和古诗。

  教学过程:

  学用字词句

  一、了解多音字的特点

  1、出示第107面第一题的四个词语,谁能读准。

  2、查字典,验证自己读得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的词语中的意思。

  省:xing有思考、检查的意思。

  落:la丢失

  间:jian空隙、隔阂。

  参差:cen  ci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3、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一样,读音也往往会发生变化。

  二、多音字组词

  找出句中两个多音字,能给另外的读音组个词语吗?

  三、读准多音字

  1、试读,读准字音。

  2、指读纠正。

  3、给多音字注音。

  读读背背

  一、熟记成语

  1、准成语字音。

  2、说说这八个成语的结构有什么相似处。(都是“~风~雨”式的,读起来节奏鲜明,较上口。)

  3、理解成语的意思。可联系事例来说,可造句来理解,可说说字面的意思。

  4、熟记背诵。

  二、背诵古诗

  1、读准读顺古诗。

  2、观察插图,读读诗句,你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磨”指折磨;“艰劲”指坚定强劲;“尔”指那。前两句写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写任凭各方面的风刮猛,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和打击,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3、你觉得竹石身上有一种怎样的品格让你佩服?(立场坚定不动摇,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立场坚定,受到敌人打击不动摇的品格。)

  4、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适当介绍他的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成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部分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写得稳。

  2、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和例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写好钢笔字

  一、观察字形,读懂“我的发现”。

  二、结合例字,说说为什么要做到“左高右低”字才站得稳?(进行结构大小的比较:这三个字左右部分大小,应写在竖中线的两边,有左高右低的特点。)

  三、描红临摹,笔笔入目,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四、评价反馈。

  学写毛笔字

  一、揭题:学习“折”的运笔方法。

  二、观察两个“折”的不同:第一个“横折”为横竖连写的复合笔画。第二个“竖折”为竖折连写的复合笔画。

  三、教师边讲解要点边示范两个点的写法。

  四、观察例字的写法,写折锋时要缓行,节节有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一件小制作。

  课时目标:

  通过制作和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制作展示

  1、展览各自的作品,说说哪一件作品最有意思?或你最喜欢的?

  2、小结: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有的还是废弃材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真是了不起!

  二、介绍作品

  1、好多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所以我们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该怎样来介绍呢?(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的设想,顺序无论先后,只要介绍得有条理,让大家听得明白就行。)

  2、小组内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3、班级“产品”推销会,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推销员。

  最佳作品评选条件:富有创意,制作精致,

  最佳推销员评选条件:口齿清楚,条理清楚,语言精彩,神态大方。

《练习5》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

  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3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并阅读读书中提到的8个成语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改正错别字,能够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来辨析。

  2读背8个成语,通过查成语词典来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一 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纠正错别字,不规范用字。

  (1)       观察图画,自由读课文,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2)       指名读后回答问题。

  (3)  介绍“兰.蓝.篮”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改正错别字。

  (1)        指名读题。

  (2)        自由读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3)        试着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4)        集体交流,并说出改正的理由。

  (5)        小结:只有了解词义的来源才不会出错,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汉字。

  3教学第三部分

  (1)        指名读题,了解要求。

  (2)        这4个成语中都有因不了解词义而写错的字,你能只出错误在哪里吗?再想一想为什么会出错。

  (3)        交流:“金壁辉煌”中的“壁”应是“碧”,是形容建筑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卧心尝胆”中的“心”应是“薪”,来自一个历史故事。

  “手屈一指”中的“手”应是“首”,表示第一的意思。

  “川流不息”中的“穿”应是“川”,指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的意思。

  (4)   小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8个成语,让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词,正音,齐读。

  3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

  4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

  5练习背诵成语。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的整齐及间架结构的匀称。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读这段话,点明这段话出自«在大海中永生»。

  3细细观察这一段文字的整体布局,体会行款整齐的重要性。

  4观察难写字的间架结构,如“撒”、“衷”、“戴”。

  5学生了。练习描红,注意写字姿势,每一笔都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6反馈。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为”身字旁、舟字旁”,例字为“射、船”。

  2指导观察。这两个偏旁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有横折钩这一笔画,作为偏旁,外行都略窄,中间一笔撇、横都不穿过右边的竖)。

  3逐字指导。

  “射”:第一笔短撇不要写的太大,在撇尖处起笔写第二笔竖画,第三笔横折钩,横短,竖要写得挺直有力,中间一长横有点上斜,里面短横之间留白均匀,最后一撇注意起笔的位置,不能写出头。右边结构上紧下松,左右底部可以对齐。

  “船”:舟字旁与身字旁写放相似,注意第二笔竖撇,第四笔点画略靠上方,中间的一横有点上斜,为右尖横,收笔不穿越右边的竖,最后在这一横下写一点。右边第一笔也是竖撇,不过不能写长,注意与左边的避让,第二笔为横折弯,下面的“口”与上部差不多大,整个右边略扁一些,从底部看左低右高。

  4范写。

  5练习。

  6反馈。

  课后札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周围发生的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和周围的事,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地表达和提问.

  教学过程

  一.   审问

  1指名读题.

  2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   创设情境

  课前,同学们都留心了电视、广播、报刊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每人都搜集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三.组推荐“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

  四人小组内交流,民主推荐“发言人”,教师提示,要求推荐出的发言人发布的希望要有一定价值,要说得通顺、流畅。

  四.新闻发布会

  1发言人发布新闻。

  2“听众”现场提问。“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

  五.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4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