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6小摄影师 篇1
6、小摄影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
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揭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次。
课件出示词语:高尔基、突然、按照、摆弄、准备、侧面、胶卷、车辆、秘书、杂志社
2、板书课题:6、小摄影师
(1)读课题
(2)你看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
假设问题:①、“摄影师”是干什么工作的?——(给别人照相的)
②、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一个小男孩)
③、小男孩给谁照相呢?——(高尔基)
④、谁了解高尔基?——(出示介绍高尔基的课件。)
板书: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动画,边看边听,同时动脑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提示: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的事。)
师: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照成,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请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准备提出什么问题?
假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①、纸团从窗外飞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会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突然”是指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料想不到的。)
②、纸团上写着什么内容?(课件显示“纸团”的内容。)
③、“他们”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不放我进去?
(因为高尔基工作繁忙,没时间接待记者的采访,门卫是不随意放人进去的,也包括小男孩。)
(抓住以上几个问题来理解课文的第1自然段。如果学生有提到其他的问题时,课堂上要相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师:高尔基看完纸团后,有没有同意让小男孩进来呢?他是怎么说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2、分角色读2—5自然段。(男、女生各自扮演角色读)
①、师: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后,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发表体会。)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男孩很有礼貌,对高尔基十分尊敬。)
师:对了,我们就是学习小男孩有礼貌,讲文明。那我们读这里的时候,就是应该读出有礼貌,尊敬的感情。我们再来读一次。
③、指导朗读。
师:从对话中,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放他进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学习第6——11自然段。
齐读6——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样做的?怎么说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读完后,画句子,并汇报。)
师问:我们读完文章后,要学会提出问题。现在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先提出问题,再显示老师准备好的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看看老师想提的是什么问题,看自己想到了没有。
出示问题: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仔细观看)小男孩仔细打量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寻找摄影的最好的角度,照出满意的照片。)
②、小男孩“咧开嘴笑了”,说明了什么呢?
(他一定是找到了非常好的摄影角度。)
③、小男孩吩咐高尔基怎么做?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起来,读一读。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坐在沙发上,坐了很久,还侧过脸,对小男孩微笑。)
师:高尔基不止接受了小男孩的请求,还积极配合小男孩,说明了高尔基怎么样?
(说明高尔基很热情,而且很耐心。)
板书:按小男孩吩咐坐下
(热情、耐心)
④、“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男孩哭了。)他为什么会哭呢?
(因为给高尔基拍照的机会很难得,但在这关键的时刻,小男孩忘记了带胶卷,他是多么的焦急和难过,所以他隐不住就哭了起来。)
⑤、高尔基这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学习12——15自然段。
①、师:最后小男孩还是走了,没有照成相片。高尔基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12—15自然段。请一男一女来扮演高尔基和秘书,朗读课文对话。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问题:当秘书告诉高尔基说来了位摄影师时,高尔基为什么会问“是个小男孩吗” ?
(高尔基仍然希望小男孩会回来给自己照相。)
板书:希望小男孩会回来
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到这个问题:高尔基为什么不接待其他的摄影师,并说“我很忙”,但又要接待小男孩,还要希望他会再来的呢?
(因为小男孩给高尔基拍照是为了出墙报,是有关学习的。但杂志社的摄影师是为了做广告宣传才了采访的。)
板书:对记者 “我很忙”
③、师:这表明了高尔基对青少年儿童怎么样?
(表明了高尔基对青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板书:关心 爱护
四、总结:
课文从高尔基接受小男孩拍照,按吩咐摆动作,并耐心等待,后来还要“事先告诉秘书如果小男孩回来了,要给他进来”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高尔基对青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板书设计 :
对小男孩:接受拍照 —— 按吩咐坐下 —— 希望会回来
高尔基 (热情、耐心) (关心、爱护)
对记者: “我很忙”
语文教案-6小摄影师 篇2
3.小摄影师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真挚情感,教育学生尊敬、热爱对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
(二)认识本课 13个生字,理解“明媚、摆弄、吩咐、转告”等词语,要求掌握的字词要逐步学会运用。会用“突然”造句。
(三)初步学会读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并能复述故事。
二、教学重点
表现高尔基热爱孩子的词句段。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 新课;范读课文,自读课文,读后讨论;教学生字词,写字。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复述课文;巩固练习。
四、教具准备
高尔基的画片、胶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及介绍高尔基:你们知道高尔基吗?(板书:高尔基(j9),教学“基”)高尔基,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前苏联领袖列宁曾称赞过他。世界人民敬爱他,连小孩子也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是他说的。他非常热爱孩子,《小摄影师》(板书课题)写的就是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生动故事。
(二)结合教学第一组生字。
摄(sh8)影师 (突出“摄”的字形分析,读准字音。)
胶卷(ji1o ju3n) (突出“卷”的字形分析;出示实物。)
记者(zh7) 报社、杂志社采访写文章的人。
杂(z2)志社(sh8) (联系儿童生活经验解释。)
(三)范读课文。
(四)读后讨论,弄清故事梗概。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结合教学:秘(m@)书)谁是主要人物?你喜欢谁?
2.故事写一件什么事?(提示:小男孩要给高尔基做什么?高尔基同意了吗?结果怎样?)
(五)自学课文,注意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六)复习第一组生字,教学第二组生字。
第一组:高尔基(j9)秘(m@)书杂(z2)志社(sh8)记者(zh7)
摄(sh8)影师胶(ji1o)卷(ju3n)
第二组:贴(ti5)(动作演示,重点读准字音。)
突(t&)然:事先没预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提示是“穴”头)
吩咐(f5nf)):交代别人要做的事或应注意的事。
侧(c8)过脸:(动作演示。举例:侧过身子、侧面)
(七)指导写字。
高尔基 突然 照相 贴在 吩咐 摄影师 侧过 胶卷 秘书 记者杂志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一开头要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要告诉读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情。
板书: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你们读读课文想想,故事有没有把这四点说清楚。
3.结合学生回答交代清楚:
故事发生在1928年夏天,离现在已经60多年了。地点是在列宁格勒,是前苏联一个大城市。当时高尔基就住在列宁格勒。人物是高尔基和小男孩。事情:小男孩要给高尔基拍照。
4.指点:以后读故事,先要弄清这四方面的内容,这样故事就比较容易读懂。
5.描述:一个夏天的早晨,阳光是这样地明媚。(明媚:景色鲜明好看。举例:我们常常说“春光明媚”,也可以说“明媚的春光”)在这美好的早晨,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正坐在窗口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想一想,这里为什么用“突然”?故事就从这儿发生了。
6.指名朗读纸条上的内容。
你们看这张纸条写得好不好,好在哪儿?(称呼很有礼貌,后面用的“您”;介绍了自己的身分;说清楚来意;主动答应条件。)
齐读小男孩写在纸条上的话。
7.这纸条是谁写的?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是什么样儿的?谁能描述一下?
8.下面用3个小节写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老师和同学分角色读。
9.讲清对话形式,并让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①用得比较多的形式是:______说:“_______。”
②紧接着上面的人说话,往往把说的话写在前面,把谁说的放在后面,例如: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③还有一种对话,中间有停顿,或插进人物的动作描写,或插进人物说话时神情的描写,就把这些描写放在中间,把说的话分别写在前面和后面,例如: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④男女生对读,老师读叙述的话。
10.小结:小男孩要给高尔基照相,高尔基同意了。
(三)学习第六至第九自然段。
1.自读课文,注意弄清下面的问题:
①小男孩进来后,怎么给高尔基照相?
②高尔基怎么让小男孩照相?
2.现在请谁来做小摄影师,老师做高尔基,你们怎么给高尔基照相?
“仔细打量”眼神应该怎样?(结合解释“打量”,上下仔细地看)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他怎么“摆弄”?(结合解释“摆弄”。他可能举起镜头看看,再调照相机;再举起镜头看看,……)“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小男孩怎么样?(因为能给高尔基照相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小男孩非常认真地对待。)
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小男孩微笑时,小男孩应该做什么动作?(表演按快门,拍下这张微笑着的高尔基的照片)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小男孩哭了。这个举动高尔基没有想到,因此在这儿用了一个什么词?(“突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男孩为什么哭了?谁来读读小男孩的话?
3.表情朗读课文,表演。
①同座练习分角色读。
②同座练习分角色表演。
③指名分角色表演。
小结:高尔基让小男孩照相,但因小男孩忘了带胶卷而没拍成。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十至十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高尔基知道小男孩把胶卷忘在家里,是怎么做的?从他“赶紧”站起来,“大声喊”我们可以想象高尔基怎么为孩子着想。读高尔基大声喊的话,把那种急切的、竭力想成全孩子的心情读出来。
3.从哪些词里我们感到小男孩的难过、着急?(“已经”“跑出去”“哭着”“跳上”)
4.齐读这部分课文,体会人物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小结:小男孩把胶卷忘在家里,赶紧跑了出去。
(二)学习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高尔基不见杂志社的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高尔基工作忙,没时间接待记者,但是高尔基热爱孩子,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让孩子失望,努力帮助孩子做成自己想做的有益的事。)
3.小结:高尔基希望小摄影师再来。
(三)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1.根据人物身分,读出相应的速度和语调。
高尔基,成人,伟大的文学家,说话速度应慢些,稳重些。他热爱孩子,与小男孩的谈话要显得特别亲切,还要根据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
举例①:
“是你扔的纸团吗?”要读出亲切的、询问的语气。
“你怎么了?”要读出非常关切的语气。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声音要加大,读出急切的、热烈的语气。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第一句语调很平静。第二句则表现出对小男孩的惦念,语气非常恳切,表现出盼着小男孩回来。)
教师边指导,边示范,边引导学生练习读。
举例②:
“是的。”“请让我进去吧!”
(表现急切的愿望,语速快。)
“一切准备停当。”读出非常高兴、天真的语气。
“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伤心懊恼、边哭边说。
让学生自己练习,再指名读。
2.分角色朗读。练习复述。
3.评议。
(四)课堂练习。
用“突然”造句。
(五)作业 。
读写词语。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