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2023-07-23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等六个生字。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小狮子的亲密感情,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从课外读物中了解狮子的习性、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 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去过动物园看见过狮子吧,谁能说一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板书课题:28*小狮子爱尔莎。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粗糙暴躁和睦相处耷拉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理解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怒:宽容、饶怒。

  九霄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5.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抽查识字效果。

  6.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五个月以后”“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爱尔莎快两岁了”“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2.划分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把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的爱尔莎捡回来并喂养它,和它建立了感情。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我”精心照顾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和它感情越来越深厚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结束)讲“我”恋恋不舍地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记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体现了“我”对爱尔莎的真心爱护。

  2.默写本课生字,并且每个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狮子爱尔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2. “我”精心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一定产生了深厚感情,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叙述的呢?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一)想想课文写了爱尔莎成长过程中哪些具体事情?

  学生汇报——洗澡时,开玩笑;保护“我”,斗犀牛;换牙时,像孩子;闯驴群,求宽恕。

  (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爱尔莎特点的哪些语句,体会它和“我”的感情深厚。

  第一件事:洗澡时,开玩笑。

  1.它看见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扑倒我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顽皮。

  指导朗读:个人读。

  2.第二件事:保护“我”,斗犀牛。

  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从远处跑来,勇敢地和犀牛搏斗。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

  看插图:重点品味“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体会爱尔莎的勇敢。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勇敢。自由练读;男生读。

  3.第三件事:换牙时,像孩子。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

  品读“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小狮子的温顺可爱。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女生读。

  4.第四件事:闯驴群,求宽恕。

  爱尔莎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

  抓住 “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轻轻的哼声”等词语,体会小狮子驯服、善解人意。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要读出爱尔莎的温顺可爱。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这样既顽皮、勇敢,又温顺可爱,还驯服、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多么若人喜爱呀!“我”精心驯养并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所以产生了深厚感情,课文还有哪些语句描述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深厚感情?自读课文第一部分。

  1.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把我舔醒。

  重点品读:“不离开我”“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体会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

  指导朗读:个人读。

  (四)“我”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我”是怎么做的?你感受到什么?

  1.轻读第三部分。

  2.小组交流意见。

  3.学生汇报。

  ⑴“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有三句话。第一句讲第一个原因:让它自己去生活,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第二、三句讲第二个原因:试验由人抚养的带有人的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⑵ “我”是这么做的。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立。再把它送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开它。)

  ⑶ 我的感受是:“我”与爱尔莎之间的感情犹如母子。

  看插图:理解“恋恋不舍”的意思:因留恋舍不得离去。

  ⑷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真心爱动物,与它们相处,它们也会爱我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的。我们和它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六、作业:

  1.搜集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与自己学习伙伴交流。

  2.如果你喜欢写作,请你写一篇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倡议书

  七、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看拼音写词语

  bàng wǎn pèi hé guāng huá

  ( ) ( ) ( )

  2.给多音字组词

  dǎo( ) jiào( )

  倒 觉

  dào( ) jué( )

  3、填字组词

  ( )糙 搏( ) 扑( )

  ( )察 资( ) 浪( )

  4、知识积累

  “岁寒三友”是指 、 、和

  “文房四宝”是指 、 、 和

  5、阅读乐园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地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了为止

  1.你是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

  2.“恋恋不舍“是什么意思?用它说一句话

  板书

  28*小狮子爱尔莎

  抱回喂养 精心驯养 放归自然

  关爱动物 和谐相处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肝、糙、犀、耷、恕、恋”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 “我”之间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明白要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难点: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查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

  2、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狮子吗?谈一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引导学生回想从电视及文章描写中见过狮子样子说说。)

  2、你见过有人在家里喂养过小狮子吗?

  3、是呀,森林之王——勇猛的狮子谁敢喂养呀!可人和狮子能不能在一起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呢?奥地利女作家,乔伊.

  亚当逊就勇敢地尝试了这件事,并且以她最好朋友的名字爱尔莎为它命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逊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文章《小狮子爱尔莎》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课,力求自然、亲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感知,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3、自学反馈

  1)读词语:鱼肝油粗糙犀牛宽恕恋恋不舍

  (提醒学生注意:“糙”字读“cāo”,不要读成“zào”。“耷”字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恕”字声母是翘舌音“sh”。)

  2)理解词语: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九宵,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或极远的地方。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3)主要讲了“我”精心训养小狮子爱尔莎,和它一起生活了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目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抱养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2、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我”和爱尔莎一起生活了三年,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这些问题,在下节课我们将仔细研究。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回顾全文,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交代了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阅读课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

  课文里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最令你感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边读边思考,找出表现“我”对爱尔莎的关爱,爱尔莎与“我”感情深厚的句子多读几遍,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更好的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生通过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课件出示 )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3)读出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第2自然段:顽皮——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

  (抓住“故意扑腾”“扑倒”体会。)

  第3自然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抓住“跑来”“勇敢”“搏斗”“赶走”等词语体会。)

  第4自然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抓住“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吮吸”等词语体会。)

  第 5自然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抓住“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吮着”“蹭着”等词语体会。)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2)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全班讨论“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再读课文,理解送回爱尔莎的原因。引导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2)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3)理解句子

  ●“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5)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结合课文作者进行科学实验的目的,启发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6)小狮子爱尔莎回到大自然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小结:是呀,任何一种分别总是让人痛苦。爱尔莎走了,满载着作者对它的情谊走了。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大自然中去了。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为爱尔莎送别,祝它一路平安!

  [体会作者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使学生受到真挚情感的熏陶。]

  三、联系生活,升华主体

  1、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 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的介绍写下来。

  3、做调查:了解当地水里的鱼、林中的鸟及其它的动物,最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激发兴趣,引导质疑。

  大家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课文的题目,心里会想些什么问题?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体了解记叙顺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的读音。

  (2)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新的问题?

  2.快速读课文,画出点明小狮子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具体地说是按照爱尔莎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顺序来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动?把这些部分再好好地读一读。

  四、引发想象,谈体会。

  1.读了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说说对小狮子爱尔莎和那位女科学家的印象。

  2.概括出“我”和爱尔莎之间感情深厚。

  五、小结。

  1.复习生字词。

  2.学习了解文章叙述顺序的又一种方法——找关键词语,理出顺序。

  3.一边读一边想,认真体会,发现问题。

  六、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组织学习小组。

  1.根据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成长、和被放回大自然的经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

  3.按照学生找到的语句进行分组,分成“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两组。

  二、开展朗读比赛。

  1.讨论出比赛规则:分别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进行合理的分工。

  2.学生准备,教师引导、点拨。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互相帮助,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

  3.进行比赛,引导感悟、体会。

  (1)“出生”部分要引导学生体会爱尔莎的可爱和作者对它如母亲般的关怀。

  (2)“成长”要透过三个事例中的重点词语,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放回大自然”部分,抓住女科学家内心的感受,她和爱尔莎难舍难分的情感,体会她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小结,深入体会。

  1.了解了狮子的生活习性,体会出作者与小狮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大家还有什么感想和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2.如果让你给课文改个题目,你会怎么改?

  四、画出描写“我”无限关爱小狮子爱尔莎的语句,把它们工整地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思考:学习了《小狮子爱尔莎》后,你认为爱尔莎是放回大自然好呢,还是留在女科学家身边好?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3.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 “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

  2.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由人驯养的狮子与野生狮子的不同,由驯养到野生是一项科学研究,有关知识在文中的渗透。

  教具准备有关录像片、录像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借助查字典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二)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释题。

  1.本文作者乔伊·亚当逊、奥地利人。本文讲的是她与一只小狮子的故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谁能讲讲狮子是怎样的动物。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只小狮子,它叫爱尔莎。

  板书课题:16*  小狮子爱尔莎

  (二)初课课文。

  1.出示要求:

  (1)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的音和义。不懂的质疑。

  (2)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如何分段。

  2.读后检查。

  理解词语意思: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击水。

  乳牙:人或哺乳动物出生后不久长出来的牙齿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

  宽恕:宽容、饶恕。

  九宵云外:指天的极高处,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3.指导分段:

  我时刻伴随着小狮子成长,它的成长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本文段落较复杂,学生可把握我与小狮子的情感线,理清结构。

  提示:我最初是怎样遇到爱尔莎的,又是怎样对它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分段及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小狮子出生及“我”与小狮子间的感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

  第三段(第6自然段~结束)讲“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三)讲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你认为小狮子可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和小狮子的感情如何,谁会朗读。

  (从小狮子朦着蓝薄膜的蓝眼睛,眼珠滴溜溜的转,看出它很聪明,很可爱,像个小孩。从跟我一起睡,舔我,看出小狮子和“我”感情很深。)

  2.有语气朗读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讲读二、三段,体会小狮子爱尔莎和“我”之间的深厚感情。

  2.“我”为什么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和怎样送它回大自然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凶猛的野生动物在人的驯养下也是可以和人建立感情的,而人工驯养的野生动物经过训练和有意识的培养,还是能够回到大自然独立生活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我”把小狮子捡回来并喂养它。和它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二)导入新课:小狮子长大了会怎样呢?

  1.指读:第2自然段

  提问:每一个小节各写了一件什么事?每件事都说明了什么?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对爱尔莎的爱护?又从哪些地方看出爱尔莎对我的感情?

  读后讨论

  第几节,写什么事?说明什么?

  “二”河里洗澡,扑腾浪花,把我扑倒

  顽皮ä

  “三”远处跑来,勇敢搏斗,赶出很远

  勇敢ä

  “四”孩子一样,一动不动,吮吸,进入梦乡

  温顺ä

  “五”垂头丧气,一声不响,吮,蹭  驯服

  (三)轻读第三段,思考。

  1.作者与爱尔莎感情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把它重新送回大自然。

  2.把爱尔莎交回大自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体现了什么?

  3.读后讨论

  (1)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一是让它自己自由的去生活,是出于对它真诚的爱,拥有一个真正的狮子该有的一切。)

  (2)这也是一项科学实验,(事实表明人工抚养的野生动物回到大自然是很难生存的,因为它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带着人的气味,容易招来敌手,且难以应付自然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恶劣情况)

  (3)放回大自然的经过。

  (先教会它自己捕食,培养它独立生存的能力。再把它运回大自然。结果“饿着肚子回来”。然后第二次把它交回大自然。结果“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最后“我”决心离开它。)

  4.在这一过程中,“我”是怎样的心情,爱尔莎有怎样的表现?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说明了什么?

  指读,可在书上标出答案

  (“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已非常深厚了)

  5.齐读第三段。

  (四)讨论课文难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觉得“我”与爱尔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像母女一般)

  2.作者喂养爱尔莎,最后又把它送回大自然,这是作者在大森林中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读了以后,你认为这一种科学实验有什么意义?

  (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五)指名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资料】

  1.作者介绍

  乔伊·亚当逊(1911~1980)奥地利女生物学家。出生于维出纳。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她心地善良、纯朴,且多才多艺。成年以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酷爱旅行。在野外考察和周游世界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1937年开始,她离群索居到肯尼亚奈瓦沙湖畔,进行了多年的几乎是单枪匹马的对狮子、猎豹等野生动物的研究,完成了对母狮由野到驯和驯到野的开创性实验。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野生的爱尔莎》和《我的朋友——猎豹皮芭》等书。1960年,这两本书在伦敦出版时,一时轰动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动物文学”。她的足迹和影响遍及非、欧、澳、亚、北美五大洲的许多角落,正是在她的有力推动下,全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运动掀起了新的热潮。乔伊·亚当逊不仅是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专家、杰出的旅行家和探险家,同时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和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材料丰富、具体,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生动,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出版,畅销全世界,有的还被搬上了银幕。本文是根据《野生的爱尔莎》中有关章节改写的。

  2.课文中出现的语文以外的知识

  狮子: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三米,四肢强壮,有钩爪,掌部有肉块,尾巴细长,末端有一丛毛,雄狮的颈部有长鬣,全身毛呈棕黄色。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捕食羚羊、斑马等动物,吼声很大,有“兽王”之称。

  鱼肝油:从鲨鱼、鳕鱼等的肝脏中提炼出的脂肪,是稀薄的油状液体,黄色或深黄色,有腥味,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多在婴幼儿时服用也常用于夜盲症、佝偻病等。

  葡萄糖:有机化合物,单糖类,无色结晶,有甜味,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特别是葡萄中含量最多,通常用淀粉制成。葡萄糖营养价值很高,是人和动物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医药上用作滋补剂,也用来制造糖果、点心等。

  犀牛:犀的通称。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粗而厚,微黑色,没有毛,性情暴燥,产地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组成,很坚硬,是有力的攻击对手的武器。可以入药,有强心、解热、解毒、止血的作用,也可做图章或其它器物的材料,经济价值极高。

  羚羊:哺乳动物,形状和山羊相似。雌雄都有角,毛灰黄色,面部有棕灰色条纹,四肢细长,跑得快,耐干渴。角白色或黄白色,略呈弓形,下段中空,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平肝、镇痉等作用。

  兽性:形容极端野蛮和残忍的性情。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5

  第十五课 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第十五课 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粗糙、茂密、吮吸、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感受“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故事中“人”与“事”,“事”与“情”的处理,安排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段讲小狮子爱尔莎刚出生时“我”对它的照顾和我们之间的感情。“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一个“才”字写出了小爱尔莎的可怜,很容易唤起读者对爱尔莎的同情。作者充满爱意的“抱”和“抚摸”,像对待婴儿一样的精心照料,把作者对小爱尔莎的怜爱跃然纸上。“一刻也不离开我”“常常舔我的脸”表现了爱尔莎已经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

  第二至四自然段描述了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表现了我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文章通过几个事例来表现小狮子的特点:洗澡时,“故意扑腾起浪花”“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和我开玩笑”,仿佛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样活泼、淘气;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表现了狮子家族固有的勇敢和强壮;换牙时“像孩子一样”的举动,表现了它的温顺;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是狮子野性的表现,但面对“我”的“教训”所表现出来的通人性,则让人更加地喜爱它,“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就像一个知错的孩子,当“我”对它表示出关爱,进行安慰和告诫时,“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简直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态度之诚恳不由得让人心生爱怜。

  第五至九自然段写“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过程。课文先讲的是“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用三句话讲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大自然是它生活的好环境,要让它适应自然环境,掌握生存技能,自己去生活;第二个原因:由人抚养的狮子带有人的气味,不容易在大自然中生存,我决心做好这个实验。这段话是按事理的两个方面叙述的。课文中写“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是有一个过程的,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这个过程。首先,“我”教它学会自己捕获食物;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放进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它饿着肚子回来了;过了几天,我又把它送回大自然;有一次,它发着高烧回来了,我精心照顾它;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它恋恋不舍。文章用很动情的语句描述分别的过程,使人感觉像是最亲近的人分别,很感人。例如用两个“悄悄的”写“我”送爱尔莎的情景,“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我嫁出去的女儿遇到不幸回到家里来一样”写“我”迎爱尔莎的情景,反映了“我”与爱尔莎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如同母亲和孩子。“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是一种高境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建议]

  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1.课前,师生可以分别查阅和搜集有关狮子习性、分布情况等知识,课上师生交流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3.在讨论小狮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抓住小狮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了解小狮子的特点,如,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表现了它的顽皮、淘气;小狮子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并把它赶走,表现了它的勇敢;小狮子换牙时的听话,表现了它的温顺可爱;小狮子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表现了小狮子的野性,但面对“我”的“教训”又表现出了乖巧。

  二、细读品味词句,体会和谐感情。

  “我”对小狮子的关爱以及“我”把它送回大自然这两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自学、小组讨论、师生评议等方式进行,体会“我”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1.学生边自读课文,边划出表达“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感情的词句。读书之前,可将思考题出示给学生: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勾划出重点词句,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书所得,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结合重点语句共同评议。下列提示仅供参考。

  ①“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把我舔醒。”从“一刻也不离开”“一起睡” “舔”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我也接受了它对我的感情。

  ②“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故意……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写出了小狮子的顽皮,从“高兴”“开玩笑”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对小狮子的喜欢,说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③“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这句话中的“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表现了爱尔莎的勇敢,从这句话的描述中,也流露出了“我”对小狮子的感激之情。

  ④小狮子换牙一个自然段中“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吮吸”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狮子的温顺可爱,小狮子在“我”的心目中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我”对它的喜欢暗含在文字之中。

  ⑤“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它,并把它又送回了大自然。”“我”高兴是因为又看到了朝夕相处的爱尔莎,感到亲切和喜悦;看到它几次饿着肚子回来,很心疼,内心有一中说不出的滋味,所以“我”感到难过。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我” 复杂的情感。

  ⑥“我自己也忘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这句话较直接地表达了“我”对爱尔莎的情感投入,“我”和爱尔莎已经到了不分“彼此”、“忘我”的地步,“我”和爱尔莎俨然是亲密的朋友了。

  ⑦“最后分别的时候……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为止。”这段话中的“莫大的痛苦” “搂住”“吻”“蹭”“恋恋不舍”“一次又一次”等词语表达了“我”和小狮子之间难以割舍、相互依恋的深厚感情,至此,感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4.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相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读出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开头要读出小狮子对“我”的依恋之情,语气舒缓,中间感情渐浓,语速适当加快,表现出小狮子的活泼调皮、勇敢无畏、温顺乖巧等等,最后要读出依依不舍的情感。

  三、积累与扩展。

  1.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后的词语,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2.积累“抚摸、吮吸、恋恋不舍”等词语。

  3.搜集、交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四、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多,汉字的笔画也较多,要注意指导书写。“配”的左边不是“西”,而是“酉”,“乳”的右边是“乚”,不要多一笔,“萄”要读轻声。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课时。

  [参考资料]

  乔伊·亚当森:女,1911年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父亲是个有名望的建筑工程师。她从小把假期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父亲的庄园里,专心致志地对野鹿、狐狸等动物进行驯化工作。1937年在东非肯尼亚旅行。那辽阔无边的热带原始森林和出没其间各种珍禽异兽,一下子把她吸引住了。于是,她决定留在肯尼亚,这一留就是43年。在此期间,她的丈夫在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现三只小狮子,便带回营地进行驯化试验,并把两只大的送往荷兰动物园,留下最小的爱尔莎,继续进行驯化试验。再后来,她写了一本引起轰动的书《野生的爱尔莎》,本课就节选自这本书。

小狮子爱尔莎参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