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1
【教例】三年级
(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质疑,想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师,课文题目能不能改成《牛顿做风车》?我认为《牛顿做风车》比《做风车的故事》这个题目更好。
师:(一愣)你有什么理由吗?
生:《牛顿做风车》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人物和事情,让人一看就明白。
(生A的话,似乎有一定道理,许多同学听了,忍不住轻轻点点头,好像表示赞同。而我觉得A的观点是不妥的,这个观点的提出正说明他对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不准确,如何说服他呢?从何处下手呢?当时我认为,直接把正确观点告诉他不是最佳方法。于是,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希望有人出来“辩一辩”。这时,学生B 果断地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我见此情景,心里暗暗高兴。)
生B: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课文题目好!
(我一听,正中下怀。)
师:(鼓励的口气)为什么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B:如果题目改为《牛顿做风车》,课文就应该主要写牛顿怎样做风车了,而课文只有第4自然段写到牛顿做风车,只写了两句话。
师:是吗?谁来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纷纷在第4自然段中找,随后争相举手。)
生C:“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师:找得准。(面向学生B)那么,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B:课文主要写牛顿做成风车以后,由于说不出风车会转的理由,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牛顿就爱问为什么,并刻苦钻研、发愤学习的事。所以我认为课文题目《做风车的故事》好。
(她的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学生无不流露出佩服的神色。)
师:(面向生A)你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吗?
生A:嗯,有道理,我服了!
【评析】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以上教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学生A就课题提出的质疑就是明证。而学生B的答疑是在学生A的质疑下激发的。作为教者,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引导,不要主宰,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2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3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7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8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9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
2、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新词,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习字词,识记字形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四、学生质疑,老师梳理归纳
五、学习第一、二小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两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情况?哪一个小节讲得具体,这个小节内容与做风车有什么关系呢?
2、讨论上述问题。
六、课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2、逐层轻读,画出关键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想风车、学做风车?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
板书
仔仔细细 几乎
看 每天……都…… 浓厚的兴趣
做风车 想做 影响学习
做 钻进 忙个不停
25 做风车的故事 做成
得意 接受教训
质问 脸红 发愤学习
议风车 发愣 刻苦钻研
嘲笑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10
(在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质疑,想以此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结果遇到了下面的一幕。)
生:老师,课文题目能不能改成《牛顿做风车》我认为《牛顿做风车》比《做风车的故事》这个题目更好。
师:(一愣)你有什么理由吗
生:《牛顿做风车》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人物和事情,让人一看就明白。
(生A的话,似乎有一定道理,许多同学听了,忍不住轻轻点点头,好像表示赞同。而我觉得A的观点是不妥的,这个观点的提出正说明他对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不准确,如何说服他呢从何处下手呢当时我认为,直接把正确观点告诉他不是最佳方法。于是,我把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希望有人出来“辩一辩”。这时,学生B
果断地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我见此情景,心里暗暗高兴。)
生B: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课文题目好!
(我一听,正中下怀。)
师:(鼓励的口气)为什么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生B:如果题目改为《牛顿做风车》,课文就应该主要写牛顿怎样做风车了,而课文只有第4自然段写到牛顿做风车,只写了两句话。
师:是吗谁来把它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纷纷在第4自然段中找,随后争相举手。)
生C:“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
师:找得准。(面向学生B)那么,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B:课文主要写牛顿做成风车以后,由于说不出风车会转的理由,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牛顿就爱问为什么,并刻苦钻研、发愤学习的事。所以我认为课文题目《做风车的故事》好。
(她的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学生无不流露出佩服的神色。)
师:(面向生A)你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吗
生A:嗯,有道理,我服了!
【评析】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以上教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学生A就课题提出的质疑就是明证。而学生B的答疑是在学生A的质疑下激发的。作为教者,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引导,不要主宰,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可以从质疑开始-《做风车的故事》教例 篇11
之一
北大附小 冯玲萍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