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教案

2022-12-05

李广射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对策:

  初读课文时用充足的时间,扎扎实实地落实初读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理解。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择要简介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长征的历史、朱德总司令的生平、藏族人民的住区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古诗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边塞的古诗特别是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2、出示古诗《塞下曲》,学生自由读一读。

  3、介绍诗人:唐代大诗人,曾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古诗的大致意思。

  2、初读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可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

  (3)在弄懂每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大致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尝试自己解决预习中有疑惑的地方,如还不明白,打上问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4、检查自读效果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6、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

  唐代  边境  惊呆  运足力气

  出没  巡逻  猎物  神勇无比

  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7、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8、分组朗读全文。

  9、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抓住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抽读)

  2、引导学生把本课的生字分成两类,一类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才好看;另一类是上下结构的字,抓典型,按比例书写。

  2、重点指导书写“逻、守”。继续指导学生写字规范入体。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五、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本课的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古诗《塞下曲》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对策: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相关背景后,引导学生重点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石棱      搜寻     警惕      打猎      蒙蒙亮      

  影影绰绰      据说      拈弓搭箭

  2、多音字组词。   

  没  mò (         )    méi(         )

  将  jiāng(        )    jiàng(            )    

  扎  zhā (         )    zhá (          )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出示古诗  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2)简单介绍与这首诗的内容(比如作者、朝代)

  2、读了这首诗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解疑: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他是怎样的将军?(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

  (3)齐读第二节

  (二)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边读边画,你是从什么地方具体感受到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的?教师巡视,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2、指名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1)“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只白羽箭射了出去。

  ①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②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③交流(拈、搭、运、拉)

  ④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⑤指名表演  体会拈弓搭箭的不易

  ⑥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⑦指导朗读。

  (2)“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让学生说明理由。(侧面描写:从将士们那惊呆的神态中可以感受到将军的神勇;另一方面那大家清楚是一块巨石,而不是一块小石块,石头的巨大说明将军的神勇。)

  指导朗读

  (3)“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为什么白羽箭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联系前面的拈弓搭箭再来体会他的力大无穷。

  指导朗读,注意词语“深深的扎进”、“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4)第三自然段剩余的部分。思考:这几句关于环境的句子,可以省略吗?为什么?(环境这么的恶劣,但李广还是可以不偏不倚地射中“老虎”,可以反衬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

  (三)理解古诗并指导背诵。

  1、唐代的诗人卢纶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就作了一首诗,出示《塞下曲》。

  2、理解“平明”。

  指名学生说说四句诗句的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诵,把李广将军的神勇表现出来。

  4、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李广将军说吗?

  2、课文主要向我们讲了“飞将军”李广“射虎”的一件事,当然他实际上射中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通过这样一件事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神勇无比的将军的形象。他真的很了不起。

  四、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古诗。

  3、课后搜集《塞下曲》中的其余几首诗,了解其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月色朦胧、松林、疾风

  “嗖”的一声

  “飞将军”   不是……而是……         神勇无比

  深深地扎进、拔不出来

李广射虎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语文   学科   第 6 册第 三 单元课题: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与《塞下曲》相关的古诗。 3、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的。 4、体会本文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传神。 5、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6、继续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意,知道“文包诗”的特点。 4、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谁来读读课题?  请四个组长汇报一下小组同学预习的情况。表扬、提醒。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相信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李广是西汉著名将领,汉之飞将军)。表扬:预习很认真。 3.你知道“飞将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语文补充习题上就有答案,我们来读一读。 提醒学生:语文补充习题上有很多和课文有关的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 4.李广不但十分勇猛,而且还很有谋略,很有胆量。想再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李广的故事吗?讲李广“百骑智斗敌千骑”的故事。 5.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是李广的什么故事?——“李广射虎”的故事。唐朝诗人卢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塞下曲》这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   正音。对比“堵塞” 让学生查一下字典:塞的两种读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那什么是边塞诗呢?请同学们同样读一读补充习题上的介绍。 6.指导读好《塞下曲》。 指导读好“惊风”,两个后鼻音;读好“没”字,多音字;读好“棱”字,不读“凌”。   二、初读课文。 1.过渡:我们知道,这第八课有一首诗,又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是解释这首诗的意思的,像这样的课文,叫做“文包诗”(板书)。 2.我们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就来读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学生自由朗读。 3.指导读好以下词语的读音:镇守边境将军将领神勇无比朦胧搜寻影影绰绰蒙蒙亮扎进拈弓搭箭特别是“蒙蒙亮”,要指导与“蒙古”“蒙蔽”对比。“扎进“要与“包扎”对比。指导学生查词典,并立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跟读,并注意听他读得对不对。 5.齐读课文。 6.组织交流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特别是“拈弓搭箭”的“拈”是指用两三个指头夹取东西(以动作模仿来理解和加深印象)指导学生查字典。 理解下列重点的词语。 石棱:石头的棱角,是石头最硬的地方。 朦胧:月光不明。 疾风:猛烈的风。 插入对“疾”字的理解。(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疾风”的“疾”应该选哪一项?(4) 方法指导:要正确选择带点字的解释,一定要根据词语的意思。 巡逻:巡查警戒。 搜寻:搜查。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警觉。 影影绰绰:隐隐约约,不真切。 7.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都读准确了,交流:李广射的是什么?巨石。他怎么会把老虎当巨石的呢?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以在书上划一划。 讨论交流:师指导学生交流,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在树林里巡逻,把巨石当成了老虎,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射入石棱中去了。或者:本文主要讲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将军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巨石中去的故事。 7.指导诗文对照:仔细读读古诗,再对照一下课文,诗的前两句是课文哪一段具体介绍的?诗的后两句呢? (前两句是第三段,后两句是第四段) 这就是“文包诗“的特点,文章就是根据古诗来编写的。 三、作业练习  1.习字册作业点评。  2.完成一课一练的一二题。  3.当场交流第一题。 四、回家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再读课文,准确流利。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塞下曲边塞诗 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树林里 人物:李广 事情:巡逻射虎(巨石)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课后札记:

李广射虎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间出巡,朦胧的月光下,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现了将军的机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结构新颖,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地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而第四自然段则是通过第二天找箭这件事点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块巨石这一事实,并通过“深深”、“拔不出来”等词语突出了李广将军武艺高超,力大无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实际是《塞下曲》全诗的注释。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吗?那么,有谁知道剧中人物花荣?他什么本领最高?人们送他个外号叫“小李广花荣”,由此可见李广的射箭本领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李广的故事。(板书:李广射虎)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飞将(jiang)军   将(jiang)领   平明(ming  )绰(chuo)   出没(mo)

  草丛(cong)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

  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你还能正确、流利地读

  给大家听?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词语你还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师相机板画。师:这首诗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读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诗中的哪些小问号,你能解决了?

  (2)生自读课文,尝试解决小问号。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满满的样子,看来你们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师读完了这个小故事后,对“夜引弓”还不理解,你们能帮帮我吗?

  a “将军夜引弓”中的小问号

  1、  你从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导学生:我是从“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机板书:拉弓猛射)

  2、(将军是怎样引弓的?)你具体从那些词语中理解的。

  从中体会你到了什么?(李广射虎威武,神勇无比)

  3、  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4、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5、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过渡:这只是一把简易的弓箭,小朋友拉开它都觉得费劲,要拉开李广将军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气。

  6、那请小朋友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广力气大,神勇无比)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

  这些句子中,除了李广气力大,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的?

  (猛然间   连忙)看出李广非常机敏,神勇,果断。

  7、指导朗读。师:体会了这么多,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生评

  指名再读,师:这就是将军夜引弓。

  8、(将军为什么要引弓呢?)(将军为什么认为有老虎呢?)(板书:以为有虎)引出“林暗草惊风”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沙沙的声音。”说说你的理解

  9、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林暗草惊风),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将军夜引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过渡: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这些词语,你又是从哪理解的呢?

  b“平明寻白羽”中的小问号

  “没在石棱中”中的小问号 讨论。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板书:清晨)“石棱”实物教学

  2、师:第二天清晨,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猎物,

  (相机板书: 寻找猎物)

  相机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仅仅惊叹射中了巨石吗?

  大家惊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相机板书: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石头里,没在石棱中。

  3、从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你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4、指导朗读: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不光将士们的惊讶,我们也惊呆了,你能读出这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三、朗读背诵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

  (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    

  3、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着古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师相机插话,这就是“林暗草惊风”……

  4、练习背诵古诗。

  (1)自由练背。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2)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3)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神勇无比      拉弓猛射

李广射虎教案 篇4

  李广射虎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读课文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 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  "飞将军"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2)读中感悟。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害怕。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

  引导学生说话: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生:一阵风吹来,树木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

  师: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

  生:警惕性高!

  生: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板书:胆量过人)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谁能上台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样?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3)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师:你能结合这一段用上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全都惊呆了!

  使大家"惊呆!"的仅仅是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吗?还因为……

  什么是"任"?你能用"任"字来说一句话吗?(指名说)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话:

  生:李广将军力气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这儿,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广将军箭术这么好,一定让敌人闻风丧胆。

  生: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3)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诗?(课件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三、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2.学习《出塞》

  3.课外作业: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附板书:

  8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     箭法超人    神勇无比

  力量惊人

李广射虎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唐代 卢纶 《塞下曲》 石棱

  西汉 李广 “飞将军” 巡逻

  朦胧 疾风 警惕 搜寻 蹲着

  影影绰绰 拈弓搭箭 “嗖”的一声

  2、以填空的形式写三个生字词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x鷑 lu螅 饭黄闪帧r徽蠹卜绱道矗髂疽安莘⒊觥吧成场钡纳簟@罟阆氲秸庖淮s忻突⒊雒唬阌茫╦ǐng t欤┑哪抗馑拇λ蜒白拧c腿患洌罟惴⑾智胺降牟荽灾校坝按麓露鬃乓恢焕匣ⅲγ╪iān gōng dā ji鄋),运足气力,“嗖”的一声,一直白羽箭射了出去。

  (巡逻、警惕、拈弓搭箭)

  3、读准多音字,特别是“蒙蒙亮”中的叠词读第一声

  塞下曲 飞将军 将领 将军 出没 拈弓搭箭 蒙蒙亮 扎进

  二、初读课文

  1、读古诗《塞下曲》;

  2、感受“文包诗”的写作形式;

  3、通读全文

  三、学写生字

  唐、卢、组、期、逻、惕、搭、猎、呆、扎

  核心提示:关注主笔

  第二课时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李广的血性和自信

  1、以问题“李广为什么误以巨石为老虎”引入情景,细读文本。

  三点原因:朦胧、疾风、常有,实则一句话:环境的误导。

  由此,引入对环境描写的关注:环境描写妙在何处?

  从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中节选描写自然环境的经典段落:

  “……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的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正如酷暑让人烦躁,同样,月黑风高的松林给人恐惧。引导朗读。

  当然,这是给常人带来的感受,李广则显得异常兴奋(四处搜寻,可别人躲都来不及),为什么?引领追究。指导朗读。

  2、阅读“射”出的一刹那

  读一读,演一演,感受李广射箭时的英姿勃发——特别是反应和射箭的快捷!

  一箭过后,李广哪去了?回营!反诘:不应该会。万一判断失误,怎么办?

  李广射中了吗?李广是什么时候知道射中的?随从呢?我们什么时候知道的?

  (李广应在当时就已知道,我上次失手——不可能,自出娘胎就没有失手过!这是自信的结果;随从也是,长时间跟随李广作战,什么时候见到李将军失手过——从来没有,这是对李广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此时,在场的所有人无一例外、满心喜悦地想着赶快天亮吧,拖回老虎,享用美食吧。)

  李广的自信哪里来?长时间刻苦训练,让他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细读第四自然段——从射箭之狠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

  1、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广判断的精准,尽管猎物变了——幸亏变了,这一变,变出了一段千古传唱的传奇——中石没镞!——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将士们惊讶得合不拢嘴了——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更让人惊讶的是——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追问:多深?将士们会怎么拔?得用多大的力气?最终也没有拔出来——这就是“扎”的意思!

  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凝聚情感,似乎更能促进朗读)

  2、走近李广,运用比较法解读“神勇无比”——稳、准、狠

  通过刚才的学习,李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以用词语来概括,也可以用几句话来叙述)

  李广的神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个成语形容一下:箭法高超。(相机板书)

  喜欢神箭手吗?在冷兵器时代,诞生了很多神箭手,想认识吗?

  ppt出示:

  吕布: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

  黄忠:黄忠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云长吃了一惊,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比较一下,谁更神?

  吕布、黄忠的箭法神在准、巧;李广更显得稳、准、狠,从未有第二人如此之狠!李广简直不是人,分明是箭神!箭神的箭,天下无双,神箭一出,谁与争锋?哪怕是他的敌手也只能慨然长叹:无奈之,敬畏之——知道李广的绰号吗?(飞将军)谁给他取的绰号?正是他的对手,也是整个西汉王朝的对手——匈奴兵!请看——

  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广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六、阅读《塞下曲》——由诗及人,由诗人及大唐。

  朗读,背诵。说说诗句的意思,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想象,能讲成一个故事最好了。

  面对神一样的英雄李广,大诗人们不吝笔墨、不吝豪情,纷纷挥毫,请看——

  历代歌颂李广的诗句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唐?高适)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唐?杜甫)

  更有对其命运的慨叹: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唐?李嘉佑)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唐?王维)

  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宋?苏泂)

  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唐?温庭筠)

  七、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塞下曲》;

  2、将《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最好加上自己的想象,让故事更有趣味;

  3、在家人的帮助下,选择唐代的人和故事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多!

李广射虎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初读感悟:

  1、同学们,你们听到过这样一首古诗吗?教师吟诵《塞下曲》。

  2、知道老师朗诵的是哪一首诗吗?

  简单介绍卢纶: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

  卢纶写过一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3、(黑板上出示这首诗)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首诗?

  自读,指名读。(2人)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文44页,读一读课文。文中有一些多音字,大家读的时候要读准。

  (出示多音字1、“飞将(jiang)军   将(jiang)领。

  2、没(mo)在石棱中   没(mei)有

  3、扎(zha)进  扎(za)辫子   挣扎(zha))

  4、学生自读。

  5、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4人读课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洁的话来说说吗?

  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二、诗文对照,整体感悟:

  1、这篇课文有两部分组成,一首诗和有关这首诗的一个故事。这类课文大家都知道,是“文包诗”,这样的课文我们已学过《咏华山》《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种课文我们可以怎样学呢?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同学们讲了很多好的方法,老师听懂了,把大家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板书):诗文对照,读懂诗意)

  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这篇课文,好吗?

  2、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首诗的意思?

  3、就请同学们用诗文对照的方法好好读读课文,读懂诗句的意思。这首诗有四行两句,我们分组学习。学的时候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讲,或演,或读)进行。

  学生分组学习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

  a、“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讲:“暗”夜晚,月色朦胧。“草惊风”疾风吹着野草“沙沙”地响。

  “猛然间……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板书学法:理解关键词)

  (出示第一段话)

  2、演:李广当时的动作

  3、评:他表演得如何?

  4、读:(大家理解了诗意,又进行了表演,相信一定能把诗句读好了。)

  b、“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出示这段话)“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李广的随从便去寻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猎物。

  呀!……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李广将军力大无穷。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没”  深深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会怎么拔?)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呢?

  (李广将军力气真大!如果真是老虎,早就射穿了。李广将军这是神勇无比呀!……)

  小结:这首诗写出了李广将军的“警惕性高,勇敢冷静、力大无穷”,如果概括地说,我们可以说李广是一位神勇无比(板书)的将军

  4、哪个同学能把《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整整两段话的一个故事,卢纶却浓缩到20个字的一首诗里,同学们轻声读读,欣赏欣赏,看看诗中哪些字你认为用得特别好,特别妙?

  6、理解了这首诗,同学们一定朗诵得很棒了,我们就来赛一赛?

  比赛时我们形式不限,你可以吟诵诗,也可以朗读故事,还可以诗文对照读,可以一人读,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读,大家可以不同形式参赛。

  学生准备

  学生朗读

  学生评价。

  7、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要我们掌握哪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提出“猎”换偏旁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2、看看今天必须完成的作业是什么?

  生字描红

  默写《塞下曲》

  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学习了课文后,你还想做什么作业?

  (收集李广英勇善战的故事,找卢纶的其他诗歌读一读,收集其他名将的故事。)

  请同学们在做完必做作业后,自由选择一两道感兴趣的作业题认真完成,相信大家一定会完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