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案

2022-12-05

《嫦娥奔月》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神话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文中也有一幅插图,看,引说:碧蓝碧蓝的——夜空,衣带飘飘的——嫦娥,圆圆的——月,感觉怎样?(板书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指名读)

  4、大家也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一下子就跳入了你的眼帘?

  (“飘飘悠悠”从中你感受到嫦娥飞的时候怎么样?

  “碧蓝碧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导读好词

  5、读好了这些词,再来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会读得更美。谁来读读?

  6 齐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二、揣摩人心

  1、多美的画面,那仅仅是画面很美吗,更美的是什么?迅速浏览3-6自然段,思考思考。

  2、人更美:嫦娥的心灵美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5自然段,边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

  4 学生读画后,我们来交流。

  * (1) “接济”就是( ),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李三家孩子的衣服破得没法穿了,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 ),嫦娥知道了,就( )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这里涉及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怎样的人?

  ““奸诈贪婪” 体现在哪儿?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圈画出关键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一心、迫不及待、闯进、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想想逄蒙会怎么威逼嫦娥的?

  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有没有害怕?(师:面对敌人的威逼,嫦娥丝毫没有害怕,她心中只有一种想法:引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文中指 相较量。刚才大家都想象了逢蒙是怎样逼迫嫦娥的,那嫦娥是怎么应对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桌互相演一演。

  点评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觉得怎么样/      

  采访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嫦娥的内心,此时此刻你觉得嫦娥又是怎样的人?(机智 勇敢)

  引读“逢蒙见嫦娥不肯……”

  当周旋失败后,嫦娥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

  在危急关头,嫦娥没有考虑到自己,一心想到的只有——

  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嫦娥啊,我们一起带着对嫦娥的深深敬意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5、(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6、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感受到它的画面美,更加感受到嫦娥的心灵美。

  7、 画面是美的,嫦娥的心灵更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说说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这意味着她再也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这意味着她与丈夫再也不能相聚了。

  8、就这样,嫦娥带着满心的留恋与不舍飞出了窗子,引读他又会飞过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出示填空 飞过了( ),飞过了 ( )

  引读

  师 : 就这样,嫦娥万般不舍,一步一回头的朝着月亮飞去,这一去就是数千年,然而她的美丽,机智,勇敢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让我们完整地读读第二段,再次感受着感人嫦娥的美丽。

  三、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嫦娥奔月的第二大段,深深感受到了嫦娥的美丽,那嫦娥奔月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嫦娥奔月》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设疑: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奔”是什么意思?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昆仑山 除害 奸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3.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指导要点:

  逼:是半包围结构,“ ”要偏右上写。

  焦:上面的笔画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 〖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2.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

  4.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 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 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

  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在哪些地方?(“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乡亲”、“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本文来自于〖淘课件网〗: 感谢原作者分享】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3. 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

  4. 学生自由练读。

  (四) 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 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

  2. 指导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 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完成课堂作业。

  一、 组词。

  婪( ) 诈( ) 贪( ) 辉( )

  焚( ) 炸( ) 含( ) 浑( )

  二、多音字组词。

  济 ji ( ) 逢 pang ( )

  ji ( ) feng ( )

  三、 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四、 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5嫦娥奔月

  后羿 为民除害 射下太阳

  嫦娥 吞下仙药 飞上月亮

  人们 想念嫦娥 企盼团圆

  教学后记:

《嫦娥奔月》教案 篇3

  10.嫦娥奔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设疑: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奔”是什么意思?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昆仑山  除害  *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

  (1)解词:敬重  *诈  贪婪  接济  威逼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周旋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似的归纳为一段,着给课文分段。

  2.讨论后交流:

  第一段(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一)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逢蒙的*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

  2.指导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第三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躲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作业练习。

《嫦娥奔月》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的课文。这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线索清晰,文字简洁优美,情节生动,适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语言文字材料,感受课文的优美意境,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能创编情节合理的小故事。

  本课重难点: 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2、提到了中秋节,你会想到些什么?(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

  3、那么,中秋节,你的心情怎样呢?

  4、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一个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八月十五。

  二、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分组自学,同时出示自学要求:  

  (1)、请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自学生字词。  

  (2)、各组派出“小老师”展示自学成果。  

  (3)、将小组内还未解决的词语写在前面的小黑板上。

  2、检查自学情况。请“小老师”讲解并进行经验交流。

  三、读讲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请大家分别说说这些人物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探究,读中感悟】

  关于嫦娥: 

  (1)、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非常喜欢她。”从这儿我知道了嫦娥美丽善良。“经常接济”正反映了她的善良,“非常喜欢”其实也说明了嫦娥善良,对老百姓很关心。   

  指导朗读。 

  (2)、生:“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这里告诉了我们嫦娥很机智。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词体会到嫦娥的机智呢?        

  生:“眼看就要”说明情况危急。“疾步向前”、“一口”说明茶馆额动作之快,使逄蒙来不及阻止,这就是机智的表现。    

  师:你刚才说当时情况危急。那么如果把嫦娥换成其他人,或许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讨论中让学生明白嫦娥也很勇敢) 

  (3)、生:“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这里也直接交代了嫦娥的特点是心好。

  关于后羿: 

  (1)、生: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后羿的特点是力大无比。其中“拉满”、“嗖”、“一口气”都体现了后羿的这个特点。 

  (2)、生:从后羿对太阳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后羿在威胁太阳,说明后羿很神勇。    

  师:其中有个词不准确。    

  生:不该用“威胁”,用“命令”更好一些。 

  (3)、生:从“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我体会到后羿武艺高强。他也是一位称职的好师傅,无私地为大家奉献。 

  (4)、生:“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妻子一往情深。    

  师:对,这就是重感情。对家人能够关心、爱护,这同样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5)、从第七自然段的“焦急”、“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也能体会出他对嫦娥的深情。

  师:请你读读这部分。   

  指导朗读。    

  师:“啊!”这个字说明当时后羿心情如何?    

  生:他发现了妻子竟然在月亮上,很惊讶。    

  生:他终于找到嫦娥了,也许还有几分激动。    

  师:“嫦娥、嫦娥”应该怎么读?    

  生:带着着急的心情读。    

  指名读、齐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就是后羿,在一声声呼唤着嫦娥的名字。这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再也见不到嫦娥了。    

  生:难道就这样永别了吗?    

  生:嫦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停下脚步。    

  师:此时,大家的心情又怎样呢?    

  生:我真的很伤心。    

  生:我很难受。我想到后羿再也不能和嫦娥相聚了,或许他茶饭不思,从此借酒浇愁……

  关于逄蒙的性格特点可以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入手,边读边悟。

  3、选一些你喜欢读的内容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内容来读。其他人谈谈听后的感受,可以评论读得如何,可以说说从听到的内容中感悟到什么。(此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意境优美的语句朗读,有的选择了适合情感表达的语句朗读。)

  四、质疑问难。 

  【通过这一环节,取得反馈,以便在第二课时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生:昆仑山高吗?

  师:你猜呢?课后也可以查查资料,到时候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生:后羿是神仙吗?他会飞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生:逄蒙最后怎样呢?

  生:后羿和嫦娥最终有没有相聚呢?

  生:题目中为什么用“奔”?

  生:月亮上漂亮吗?有人吗?

  生:嫦娥怎么偏偏飞到月亮上去了?……

  五、课堂练习。

  1、同学们刚才提了不少疑问,其实,课文为了突出重点,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什么东西都写。正因为如此,课文中有不少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我们又知道了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那我们何不发挥想像,编一些故事出来。比如:后羿失去嫦娥之后的失落,逄蒙的下落如何,嫦娥的善良还会表现在什么地方,嫦娥来到月宫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2、老师读两篇学生的例文,让学生说说哪一篇好,好在那里。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白应该抓住重点写具体】如果大家像书上这样,写出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情……那就更好了。

  3、学生练笔。

  第二课时

  一、诗词导入,体会环境之美

  1.师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配乐:幽怨婉转的古筝曲)

  2.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我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呢?恐什么?(月宫寒)

  二、紧扣“情结”,感受形象之美

  1.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冷清之地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渎课文3—6自然段,你觉得逢蒙是怎样的人?嫦娥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分别用“ —— ”“ ~~~ ”画出来。

  3.逢蒙是怎样威逼的?嫦娥又是如何与之应对的呢?文中用了一个词叫“周旋”,谁愿意扮演美丽的嫦娥与之周旋?“周旋”是什么意思? (1)小小组讨论表演 (2)大组交流,请两个同学分角色表演:

  4.同学们,如果此刻你就在嫦娥身边,此情此景,你会( )?为什么?

  5.师问扮演嫦娥的同学:您想到这个后果了吗?在你吞药的刹那间,你想到了什么?

  6‘善良的嫦娥将永远离开她爱的和爱她的亲人、乡亲、家园。多么无奈、多么凄凉、多么美丽:

  7.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8.后羿回来后不见妻子,他会怎么想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9。可以用哪些词形容他此刻的悲痛?(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10.师小结:是呀,他多么爱他的妻子呀。为了守在她身边,他才没有吃灵药。 11。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

  12.嫦娥深情地凝望着痛不欲生的亲人,她会遥遥地说些什么呢?

  13.师总结:美丽、善良、多情的嫦娥为了正义忍受孤凄、独守广寒宫: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一个动人的传说。

  三、升华感情,惊叹意象之美

  1.有月的夜晚,我们仔细聆听,也许会听到千年前的思念之音-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于是,有心聆听的诗人、词人创作了大量借月抒发思念之情,离别之苦的千古绝唱,谁愿意吟诵这些词句?(提供众多词句供学生选择:如: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岗;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让我们心怀千年前裙袂飘飘的广寒仙子,让我们共同祝愿美好的情感永驻人间,共同“把酒问青天”。师高举杯子,与学生在音乐声中共吟“水调歌头”:

《嫦娥奔月》教案 篇5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杜甫〈〈水调歌头〉〉等。

  2、在古代人们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词语:我会读:开火车读抢读纠正字音。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说。

  3、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嫦娥逄蒙后羿)

  三、精读探究:

  1、课件出示问题探究: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方法提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表现,他们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1)、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取长补短。

  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用心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分享

  1、关于“嫦娥”

  预设一:“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从“美丽善良”、“接济”等词语体会到随机板书:嫦娥善良

  (1)嫦娥美丽善良。(2)相机理解“接济”(在物质上援助,联系生活实际)(3)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预设二:“这件事不知怎么让逢蒙知道了┅┅一口吞了下去。”

  通过那些词体会到嫦娥的机智?随机板书:机智

  启发想象:(手提宝剑,迫不及待的)逢蒙是怎样威逼嫦娥的?嫦娥是怎样与他机智地周旋的?(相机理解“迫不及待”、“威逼”“周旋”)

  我从第5自然段的“逢蒙假装生病、翻箱倒柜、四处搜寻体会到逄蒙的奸诈贪婪。板书:逄蒙奸诈贪婪

  (3)指导朗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评价。平价后再读。

  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学生谈方法,教师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总结学法:1、找重点句子,抓重点词语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谈体会的方法。

  3.、朗读感悟。

  迁移学法:

  关于“后羿”后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

  预设一:“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体会到后羿的神勇。

  板书:后羿神勇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体会到后羿与妻子感情深厚)“后羿外出回来了,没见到妻子嫦娥——怎么也追不上。从“焦急”、“连声呼唤”、“不顾一切”等词语体会出他对嫦娥的深情。板书:情深

  (指导朗读,师生评价)我能读出后羿对嫦娥的深情。

  教师总结:这三个人物你最喜欢谁?嫦娥不光你喜欢嫦娥,乡亲们也非常喜欢嫦娥,想念嫦娥。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教师延伸:

  同学们,中秋,这是个令人产生遐想的节日,中秋佳节,无论是奔波他乡忙于生计的异客,还是浪迹天涯追求理想的游子,此刻的他们,心中都向着一个方向,那就是——家,那个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翅膀,给了他依恋,给了他力量的家。那是他心中的月亮,那里承载了厚重的爱和永远的牵挂!

  五、吟诵升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我们在《思乡曲》的音乐声中,一起吟诵名篇《水调歌头》,共同祝愿所有的家庭如中秋的月亮,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课件,音乐缓缓响起,配乐朗诵)

  六、激起悬念,扩大学习空间

  1、最后,你对课文还有疑问吗?或者还对课文中的哪个人物比较关心?(如逢蒙的下场;后羿后来怎样了……)

  2、看来,这则故事真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这些问题怎么办?在神话故事书中的《嫦娥奔月》会给大家满意的答案。所以,这节课的作业是:(课件出示)

  ①向父母或朋友讲讲嫦娥的故事。听听他(她)们对嫦娥的评价。

  ②读读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并搜集更多的中外民间传说读一读,记一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一则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信大家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下课。

《嫦娥奔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嫦娥的优良品质。

  2、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准确,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二、出示插图,理解第六自然段。

  1、出示画面,引导“文中有一段话就描绘了这幅图……”

  2、根据回答出示“嫦娥吃了仙药……飞去”引导学生理解,关注叠词。

  3,、过渡:乡亲们非常想念嫦娥,这是为什么呢?

  三学习探究,精读3-5自然段。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2、讨论交流。

  相机引导从三方面感受嫦娥的品质。

  (1)美丽善良。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后羿的妻子……接济……她。”关键理解“接济”一词。

  (2)勇敢机智。

  相机出示“这件事……一口吞了下去”重点抓住“周旋”引导理解、想象体会来突破重难点。

  (3)自我牺牲

  这方面学生可能体会不到,师要注意点拨,如“嫦娥以前为什么没吃仙药,现在为什么吃?”

  3、小结:整体感受嫦娥的品质。

  4、再读第六自然段,感受画面的美,人物的美,意境的美。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这仅仅是美吗?嫦娥奔月意味着与她深爱的后羿永远分离……意味着……有点凄美。

  出示相关句子体会他们的不舍。

  紧扣关键词“深情”、“连声呼唤”等体会。

  五、小结升华,齐读第八自然段。

  六、作业:

  1、补充习题中的读写结合,想象周旋的情景。

  2、把这个神话故事说给小朋友听。

《嫦娥奔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么?

  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布置课内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想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奔是什么意思?

  2 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诈贪婪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周旋

  三 理清课文脉络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 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给课文分段。

  3 讨论交流后总结。

  一 后羿为民除害。

  二 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了月亮上。

  三 人们想念嫦娥,期盼团圆。

  四 指导写字。

  教学后记

  通过自己的预习,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这样,在课堂上就可节省时间用在朗读上,而舍去不必要的提点,相反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抓紧时间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通过中心句来给课文分段,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了解自然段的内容。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 第一段

  1 指名读。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苦难是指什么?读第一段。体会老百姓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百姓解除苦难的?画出有关的动词。读书时注意突出这些动词。

  2 朗读。

  二 第二段

  1 默读。边读边想,蓬蒙是怎样的人?嫦娥是怎样的人?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

  2 讨论。蓬蒙的*诈贪婪表现在什么地方?嫦娥的善良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读5自然段。

  3 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同学们看图,读读课文6自然段。飘飘悠悠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来?你认为这段话写的怎样?美在哪儿?

  范读。自由读。

  三 第三段

  1 轻声自由读。画出后羿找嫦娥的词语。

  2 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么?谁能把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3 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怎样体现出来?

  四 朗读课文

  五 指导复述课文

  教后记:文章在于朗读,因而全文的重点在于自读自悟,体会句子,体会情感,而不须教师在一旁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学的有好有快。

  板书 嫦娥奔月

  后羿 为民除害 射下太阳

  嫦娥 吞下仙药 飞上月亮

  人们 想念嫦娥 期盼团圆

  作业

  一 组词

  婪( )辉( )箱( )值( )

  梦( )挥( )霜( )直( )

  二 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嫦娥奔月》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

  舍己为民的品质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难点:感悟朗读  表演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4.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5.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6.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3.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4.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1)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

  (2)“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学生上台表演)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3)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4)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5、(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6、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7、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8.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其他神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5 嫦娥奔月

  后羿    力大无比

  嫦娥    善良机智

  逢蒙    奸诈贪婪

《嫦娥奔月》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能正确读写十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

  2.理顺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意境美。

  3.辨析各人物的特征,学习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教师导语

  上节课我们见识到了后羿射日的英勇,而民间经常流传着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仙药上天的事,他的妻子真的是一个狡猾的小偷吗?如果不是她又是为了什么而吃了仙药呢?让我们走进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吧。

  二.精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3—6段,用“————”画出描写逢蒙的语句?

  ⑴逢蒙: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从这些词你觉得“奸诈贪婪”是什么意思呢?奸诈,虚伪狡猾;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联系上下文想象“迫不及待”什么意思?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么贪婪啊,已经等不及了)

  威逼:威胁强迫。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生: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

  那你觉得逢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奸诈贪婪、不择手段

  ⑵师:面对如此一个阴险小人,嫦娥又是怎么应对的,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用”~~~~~~”画出描写嫦娥的语句?

  嫦娥:

  ①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抓住“经常接济”、“非常喜欢”等词理解嫦娥的心地善良)

  ②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抓住“周旋“:与敌人较量,体会勇敢机智)

  ③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疾步向前”“一口吞下”     嫦娥为什么要把仙药一口吞下呢?不想让逄蒙吃下仙药害更多人)

  从这又可以看出什么?

  (为民着想,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宁愿牺牲个人幸福 )?

  ④谁能将第5自然段中情况危急,嫦娥的机智勇敢,逢蒙的阴险狡诈读出来。

  (可真是惊险啊,嫦娥不得不吞下了仙药)

  ⑸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自由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优美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优美呢?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

  那应该怎么读呢?你读给我们听听。

  评价语:a.从你的读里,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婷婷的身影,真是如梦如幻啊!

  b.真是天空湛蓝,月华如水啊,多么优美啊。

  大家看图,嫦娥飘飘悠悠的向月亮飞去,衣袖纷飞,她不时的回头看着她的家,看着她生活的这片土地。

  ④她当时会是什么感受呢?(孤独,寂寞,无悔···)

  是啊,她义无反顾,舍己为人,虽然孤独寂寞,可是无怨无悔。

  ⑤让我们齐读第6段,读出优美的感觉

  2.第7、8自然段

  ⑴师:嫦娥走了,可是后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回来后又怎样的心情呢?

  ①自由读第7自然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②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焦急、急切)

  ③谁能把后羿找妻子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就是后羿,再也无缘和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相聚了,这种离别的痛苦多么辛酸啊,只有一声声呼唤着嫦娥的名字。全班齐读。

  ⑵乡亲们得知嫦娥的消息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⑶乡亲们祝福嫦娥时会说些什么呢?

  当你想到嫦娥为我们牺牲了自己,你会说什么?

  当你想到美丽善良的嫦娥从此孤单的生活在月宫你会说什么?

  当你想到嫦娥后羿再无缘相见,你会说什么?

  你还会说?

  三.总结

  师:希望下次中秋节时,当你看到月亮会想到这个凄美的神话故事,会记得嫦娥的善良,和家人讲讲这个故事,一起为嫦娥祝福,好吗?

  中国还有许多好听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

《嫦娥奔月》教案 篇10

  一、bēn  还是  bèn

  上节课我们遗留了一个问题,就是课题念什么。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两个音的意思:

  奔bēn  1、奔走;急跑。2、紧赶;赶忙或者赶急事。3、逃跑。

  bèn  1、直向目的地走去。2、介词,朝;向。3、年纪接近。4、为某事奔走。

  再去读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告诉我们读什么。

  我们周五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这篇课文的相关故事,请大家来说一说。你觉得在这个故事中,应该念什么?

  齐读课题。

  (让学生会学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本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意中识辨字音。给予冲突,教给解决方法--在语境中确定字音。)

  二、赏月激情。

  1)、古诗咏月。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月亮是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我们来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是句里面有月亮。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月亮美不美?还有什么美?

  (学语文在于积累,语文美在它的博大精深,我们已经到了一到拓展就怕"过"的地步,但本设计意在引导孩子学会主题积累,唤起学习情绪,感受文本的美。)

  2)发现美。

  有一句话这样说,"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没,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感悟文章透露的美。

  壮美:后羿射日的有关课文英雄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甜美:月圆之际,皓月当空,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着丈夫,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感情确实让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东方美女。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是整个教育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师发掘了教材的"美",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唤起学生的美感,并且关注学生的自我感悟,给予默读、思考的时间,教给做批注写感受的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好,我注意到大家都关注到了这个字"逼",也就是说嫦娥并不是自愿到月亮上去的,那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不愿意去呢?无独有偶,我发现苏轼也不愿意去。我们来看他的词。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也不愿意上月亮上去,嫦娥愿意吗?不愿意,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课外拓展与前面的月诗句的积累,遥相呼应,而且很好地引起了学生文本认知的冲突,从"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探究,走进嫦娥的内心世界。)

  相机指导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

  师: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呢?对照插图读课文。

  师: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段话写的怎么样?

  生:很美。

  生:凄美。

  师:很好,是的凄美。

  生:老师, 你看这幅图,嫦娥往月亮飞去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恋恋不舍!

  师:真好,你看的真仔细。

  (巧妙利用插图,感受一份凄美,走进嫦娥留恋、关爱人间的纯洁心理。插图也是教材编排者精心选择、设计的,我们应该循着编者的思路,利用好插图,寻找到教学难点的突破口。)

  由此,我想起了昨天的那首李商隐的《嫦娥》,我觉得把这句话要改一改,就符合课文内容了,大家看看,该怎么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清天夜夜心。)云母制成的屏风染上一层幽深黯淡的烛影,银河逐渐低斜下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广寒宫的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落得独处于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生:把偷该成吃。因为嫦娥不是偷吃的,是被逼无奈。

  师:很好。

  生:把悔改成逼,为了百姓的利益,她不会后悔。

  生:那就应该把"应"改成"因"。

  师:很对,这样就变成了嫦娥因逼吃灵药。 告诉人们嫦娥吃灵药不是自己要吃的,而是被逼无奈。

  生:还可以改成嫦娥应憾吃灵药。

  师:对,无法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嫦娥心中一定逸满了遗憾。

  ……

  师:是的,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这是一种离别,四目相视,却无缘再聚,有情从此天上人间难相聚。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掬泪同情?

  (语文的课堂是诗意的,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用心引导与鼓励,这样的设计重在让课外阅读渗进课堂,在对比中整合,在感悟中积累内化,设计目的很明确,让学生联系课外阅读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讲读课文第三段。

  当后羿回来,发现自己的妻子不见了的时候,他有什么反应?引读第7自然段。

  指导朗读,体会后羿的心情。

  你们觉得心情怎么样? 希望什么?

  美丽、善良、多情的嫦娥为了正义吞下了仙药,从此一对恩爱的夫妻天地分离,虽然夜夜守望,但却不能团圆,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两段话,你觉得应当带有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齐读。

  (朗读有技巧,但更多的是在理解基础上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来,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的问题:后羿的心情怎么样?希望什么?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再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加深学生的感悟,提升情感,在有了情感的基础上朗读,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显露出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知多少?看朗读就知道!)

  是呀,有月的夜晚,我们仔细聆听,也许会听到千年前的思念之音-后羿于月下徘徊低吟,嫦娥月中传来锦书-于是,有心聆听的诗人、词人创作了大量借月抒发思念之情,离别之苦的千古绝唱,谁愿意吟诵这些词句?

  (提供众多词句供学生选择:如:十年生死两茫茫……,明月夜、短松岗;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的遐思,月的美感,引起学生对月诗句的积累欲望。)

  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因为有了(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让我们心怀千年前裙袂飘飘的广寒仙子,让我们共同祝愿美好的情感永驻人间,共同"把酒问青天",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齐读《水调歌头》,播放音乐,在音乐中朗读,背诵,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结束,语文的学习没有结束,通过创造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让学生带着学习期待离开课堂,无疑是明智之举。)

  [语文的学习目的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它还负担传承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重任,所以本课设计在关注文本的同时,适度拓展,开发传统的月文化精华。语文课的价值,就是"场",这种场,只有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生成,且稍纵即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避",去孩子的感觉之避,思维之避、形象之避、体验之避……帮他们把云拨开,去观照学生的自信、情感、灵魂。设计者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外壳,走进语意实质,感悟故事中的人物的形象,感受真善美和假恶丑;根据文本精心拓展,让学生理解、积累月诗句,月美文。言与意相应成趣,构成语文。]

《嫦娥奔月》教案 篇11

  在祖国久远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在百姓民众口耳相传的接力晕染中,神话传说是其中颇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叫人感动的一种。《嫦娥奔月》(苏教版第9册)就是这样一个古老却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故事。故事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动人的故事记心间

  像《嫦娥奔月》这类的神话传说早已成为中华古文明的有机组成,早已成为浸润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源。因此,指导学生较为熟练地讲述故事,既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手段,同时也是深入体验人物内心世界的必要前提。

  1、理清脉络

  教学中,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帮助学生了然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后羿射日——勇斗逢蒙——嫦娥奔月——遥祝嫦娥,以促使故事复述的高效率进行。

  2、练习复述

  建筑于整体感受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片段自行练习讲述故事、同桌互述互评,这既保证了课堂参与的全员性,又由于有了“听”“说”“评”角色的多重变换,强化了练习的有效性。

  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这篇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对人物的认识。譬如:

  后羿的“勇”。其射日时的一系列动作“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无比神勇。

  逢蒙的“*”。其人心怀叵测,混在门徒之中,偷取仙药时“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充分暴露出阴险、贪婪的嘴脸。

  嫦娥的“美”。不仅外表美丽端庄,飘飘悠悠飞行姿态美丽,更兼内里正直善良,心底无私纯正。

  故事流淌怎样的“美

  如果说研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属于部分条块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将条块融成整体,走进文字想象故事描绘的意象了。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已走了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

  壮美——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英雄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即便是对嫦娥的描写,也能捕捉到这样的体验。面对逢蒙提剑威逼,她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宫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单。后羿嫦娥四目相视,可无缘再聚。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从此天上人间难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泪。

  甜美——后羿嫦娥从此离隔,可以想见思念总比那日头长。月圆之际,便是那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时。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情感确乎让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美丽善良,心地纯洁,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景物纯净、明澈,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思。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这时教师应当适时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要注意的是,指导一定要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要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不宜过分强调技巧。

  月亮代表我们的心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淀积极参与文本的二度创作。《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样也有这种“疏可走马” 的自由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整体内涵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并试着外化其心理。不要表层地将此理解成单纯的“读写结合”,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美好的栖息之地,是一个通过“立言”以“立人”的平台。

  这一板块同样应该赋予学生个性展示的自由。可以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相关部分,各自想象后羿、嫦娥或者乡亲们的内心活动,而后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加以文字物化。

  这是一个蒙罩着“美”的纱衣的故事,学生的想象应该协调于文本的整体风格,为此,教师也可以设置几个“范围题”,让学生情有所依。譬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嫦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后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乡亲们)”等等。

  哪个嫦娥叫人爱

  嫦奔月的故事历来有几种“版本”,课文所叙只是“一家之言”。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介绍另外的传说“版本”。

  “版本”一:根据《淮南子》记载,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时,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

  结合这一材料还可以补充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版本”二: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决心拯救百姓,天天苦练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骚扰。后羿十分烦躁。

  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面临大祸,吃了这药,便可摆脱人间一切磨难,升入月宫。嫦娥非常痛苦。她想到丈夫肩负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乡亲们需要他。为了让河伯对她死心,为了让丈夫排除杂念,全心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找出仙药吞了下去,飞上月宫。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终于战胜河伯,射掉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在呈现了相关材料后,组织学生比较、鉴别、讨论:你们喜欢哪个嫦娥,为什么?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领略到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讲述、诵读、想象、体验、比较,就这样,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将久驻心间,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古老的神话必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

  相关链接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嫦娥奔月》教案 篇12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能自主高效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特这样设计了我的教案:

  一、正音。关于这篇课文课题中的“奔”字的读音,很多老师都在那儿不停的提问,郑老师特地做过解答。这两天,仍然发现学生在早读时还把这个字读错,于是我便想到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要随时使用工具书,这是这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的。同时,由此引导学生搜集关于嫦娥奔月的其他版本的故事,也完成了课内课外的衔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究习惯。

  二、发现美。从月美,到人美用优美、甜美的语言去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我想学生会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这些美的。

  三、古诗文的引导和阅读。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下去,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拓展阅读,还让学生收集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任务有什么看法,以及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在学生读《嫦娥奔月》让学生边感悟课文内容,边体会文中内涵,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对整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最后,安排了5到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磕磕巴巴的上了下来,应该来说,想得还是比较多,但是最终执行的效果并不好。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备课的时候考虑的事情太多,而有了一些所谓的想法,教者并没有把这些取舍好,整合好。

  其次,在学生的把握上。接班以来,虽然知道学生的积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要求,但是还是期望个别学生的优异表现来盘活整节课,没有能脚踏实地的教学,个别学生还是没能在课堂中顾及到,因而对双差生关心的不够好。

  再次,大容量的安排,可能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现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由于备课的“胖”,使得课堂教学后课后作业的时间被挤占,没有能体现出课改的特点来,以后在备课方面还要加强,上有效的课,做有效的作业。

《嫦娥奔月》教案 篇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3、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以及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重点:

  借助文本的朗读、理解,感悟文字,学会审美,感受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奸诈贪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词造境,引入新授

  1、(配乐)苏东坡曾有词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的“宫阙”指的是哪里?欲乘风归去,为何又不去?怕的是什么?(月宫之寒)

  2、是啊,空旷冷清的月宫中,没有亲人,没有温情,真是高处不胜寒。(指课题)可是,那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又为什么要奔向这寂寞清冷之地?她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第10课(齐读课题)

  二、解读文本,探究形象

  1、出示:的嫦娥

  你想在这里填上个什么词?先放声朗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将文中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画出来。

  2、交流(相机板书)

  a、“美丽”神话、传说中均有见识。有哪些词可以形容嫦娥的美丽。

  b、“善良”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理解“接济”。你瞧,隔壁的赵大娘年老体弱,无米下炊,嫦娥知道了,于是;村西的李大嫂家都没钱给孩子扯身衣服遮羞,嫦娥知道了,于是……这种物质上的帮助就叫“接济”。再加上那个“经常”,难怪“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c、“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主要表现在与逢蒙的周旋。

  重点理解“周旋”。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婪)“奸诈”什么意思?“贪婪”什么意思?逢蒙的奸诈贪婪在文中的哪些描写中露出了端倪?借你的一双慧眼找一找。

  什么叫“周旋”?(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一个是善良机智的嫦娥,一个是奸诈贪婪的小人,会是怎样的对话周旋呢?(先同桌分角色扮演,再指名表演)

  采访嫦娥:请问你想到后果了吗?那为什么还要吞了药?(假如吃了仙药……假如不吃仙药……)出示:嫦娥宁可,也不。

  所以,出示:“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引导,失去了亲情、爱情、家庭,多么无奈,多么凄凉!

  再次出示:的嫦娥(现在,你还想填上哪些词?)

  指导朗读

  把你对逢蒙的憎恶、对嫦娥的同情赞赏的感情传达到对课文的朗读中去,齐读第5节。

  d、出示第6节:(图片)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嫦娥就这样吃了仙药而奔月了,自由读读第6节,说说你读了这一节的感受。(“飘飘悠悠”“碧蓝碧蓝”美,凄美。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配乐)

  (出示图片)这样的依依不舍,凄美地离开了家园,再来看看文中的插图,你认为有问题吗?怎么修改比较好?嫦娥会喃喃地对爱人说什么?

  那么,如果让你加入一个词,你认为,嫦娥是地奔月的?

  三、引读课文,完整阅读

  嫦娥走了,深爱她的后羿呢?喜爱她的乡亲们呢?出示,教师引读第三段。

  四、练笔深化,留下形象

  就是这样一个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也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感动我们的正是故事的主人公——嫦娥!告诉大家,她已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如果你们就是组委会成员,你打算给嫦娥写怎样的颁奖词?

  老师这里有另一个评选的颁奖词——出示:

  震惊中国的十大邪恶人物

  当选者:逢蒙

  理由:他,也许曾是一个还不错的青年,也曾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贪婪让他变得如此奸诈,令人遗憾!

  他,心术不正,见利忘义,为了一丸仙药,竟然不择手段,提刀威逼自己的师母。贪婪占据了他的心灵,使得他用邪恶追求邪恶。

  这样的人如不当选,世间还有何人?

  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

  获奖者:嫦娥

  获奖理由:

  学生练笔。交流。

  五、吟咏诗词,总结升华

  因为一个动人的传说,有了一个美丽的嫦娥,因为英雄心头的那滴泪,便有了一轮多情的月,让我们心怀千年前裙袂飘飘的广寒仙子,祝愿有情人终能团圆,祝愿美好的情感永驻人间,全体起立,共同“把酒问青天”(师生共吟“水调歌头”)。

  六、读完课文后……

  1、将嫦娥奔月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

  2、收集、积累与月相关的诗词。

  3、《嫦娥奔月》的故事自古以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课文只是一家之言,请收集另外版本的传说读一读,你最喜欢哪一种?(2、3题课外阅读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美丽

  善良    嫦娥____________地奔月

  机智

  舍己为人

  ……

《嫦娥奔月》教案 篇14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旁白: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见附件3)

  2、提到明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板书课题,齐读。

  二、小组学习,检查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小组内展示一下预习的情况,并完成前两项任务。

  三、汇报交流,全班展示

  1、出示词语,指一小组进行汇报

  逢蒙 奸诈 贪婪 接济 皓月当空 迫不及待 一丸仙药

  凝望 企盼 焦急 敬重 威逼 周旋 树影婆娑 奸诈贪婪

  2、请一个小组来汇报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组交流,完成《问题训练单》(见附件1)

  六、汇报交流,筛选问题

  1、展示小组训练单,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2、筛选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七、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通过读书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完成填空。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嫦娥奔月》的故事,让我们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

  2、出示填空:这是一篇     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        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      升天成仙的故事。

  二、潜读故事,各抒己见

  (一)出示导学案,明确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见附件2)

  (二)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对他(她)的看法。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用目光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补充。

  (四)全班交流分享(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1、关于“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

  (1)“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a相机理解“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b想象嫦娥会怎样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

  c指导朗读。

  (2)“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a启发想象:手提宝剑,迫不及待的逢蒙是怎样威逼嫦娥的?嫦娥是怎样与他机智地周旋的?(相机理解“迫不及待”、“威逼”“周旋”)

  b指导朗读

  (3)“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a谈谈嫦娥的机智勇敢    b指导朗读

  2、关于“逢蒙”(奸诈贪婪)

  出示:“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a谈体会,抓住“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

  b指导朗读。

  3、关于“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除害)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体会后羿是个武艺高强、为民造福的善良的人。)

  过渡:后羿不但力大无比、为民除害,而且与嫦娥是夫妻情深,你能从哪儿看出来?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后羿外出回来了,没见到妻子嫦娥——怎么也追不上。”(体会后羿与妻子感情深厚)(指导朗读)

  4、再读嫦娥奔月一段文字,体会。

  三、发挥想象,创造神话

  1、故事的结局使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编个圆满的结局吗?

  2、学生自主想象

  3、自主交流

  四、课外拓展

  1、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其它版本的《嫦娥奔月》或神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嫦娥  美丽善良  机智勇敢

  逢蒙 奸诈贪婪  虚伪自私    

  后羿 力大无比  为民除害 

  教学反思

  这是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内容情节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所得,把对字音的纠正和课文的正确朗读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奔和逢”的字音,经过反复提醒,还有个别学生读错。第二课时主要是以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完成目标教学。自我感觉这样切入比按部就班地学习课文效果更好,主题更突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对三个人物进行概括了解。比如:后羿的力大无穷、为民造福,逄蒙的奸诈贪婪、妄想成仙,嫦娥的美丽善良、解救苍生(舍己为人)等。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问题生成,第二课时重点围绕学生质疑,引导解惑。如:文中讲到“嫦娥机智地和逄蒙周旋”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小先分小组讨论、交流、表演,想象嫦娥是如何与逄蒙周旋的。小组讨论之后,我让学生上台表演,但效果不理想,学生更多被表演的搞笑所吸引,而忽视了“机智、周旋”等重要的内容,表演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我请一个学生当逄蒙,我当嫦娥,师生配合表演。当那位学生手持宝剑威逼“我”的时候,我机智地周旋:“我也不知道仙药在哪?”“可能是后羿随身携带的吧?”“后羿对我不放心,所以仙药没有交给我保管。”“你杀了我也没有用。”表演结束,我再问学生周旋的意思,学生基本上准确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学生对嫦娥的机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一节课。

  有安徽霍山的老师们来听课,第二节课也有本校老师观摩指导。通过安徽听课老师的反馈和倾听本校老师的反映,大都认为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渗透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比较真实扎实。我认为第二课时时间紧张、容量较大,在备课时未做充分安排,放给学生谈的时间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

《嫦娥奔月》教案 篇15

  一,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改为陈述句)

  2、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改为反问句)

  3、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后羿。(用上关联词,合成一句)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嫦娥吃了仙药,突然的飞起来。她了窗子,乐的郊野,越飞越高。的夜空中,嫦娥。

  2、他的冲出门外,只见,,。

  3、这时一篇神话故事,写得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刻画出了后羿的(神勇、忠情)、嫦娥的(善良、机智)、逢蒙的(奸诈贪婪)形象。

  拓展练习:

  一、古诗文赏析。

  嫦娥

  唐  李商隐

  二、诗中月。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嫦娥奔月》教案 篇16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      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展示月之图。

  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今夜也将是一个月圆之夜,而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

  2、同学们,中秋佳节,你们家准备怎么过这个节?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3、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是啊,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嫦娥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板书)

  二、欣赏奔月之美

  1、说到“嫦娥奔月”, 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生边答边出示):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第六自然段)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从那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三、感受人物内心

  1、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

  2、过渡:好的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   )的嫦娥)

  3、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

  (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

  (1)善良的嫦娥。(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a、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b、逢蒙是什么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

  (2)机智勇敢的嫦娥。(说理解,读句子)

  a、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这里用了一个词“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b、(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

  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是因为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灵美。

  (3)深情的嫦娥。(生汇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力大无穷,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给他——长生不老药。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从课文那些细节感受出来?(生读)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分开了,你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七段吗?(配乐,男女生分读)

  5、嫦娥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人间,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深爱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意味着她美好的家庭将——意味着乡亲们再也——,现在谁来再读读这段话(第六节),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读这句话吧!(配乐)

  2、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

  3、其实,神话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情节出现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对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在中秋之夜讲给家里人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