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 篇1
一、导入
1、这堂课,我们接着上第6课,齐读课题。 能让我闻到淡淡的花瓣的香味吗?再读课题。
2、题目多么令人陶醉!它的内容更加让人感动、心醉!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你想进一步了解她吗?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3—9段。读一读,想一想。从哪儿你能读出她的“懂事”呢?请画出有关句子。再读一读,也可以写一写你的体会。
二、自读课文3—9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话体会到的。)
①“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a、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爱花]
b、省略号,还会说什么呢?
c、你从哪知道花很美的?
d、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
②“妈妈生病了……”
a、从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板:[爱妈妈]
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练习读书、指名读、女生齐读
c、同学们很会读书,读懂了小女孩对妈妈的爱,那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妈妈摸着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板[听话]
b、小女孩说话时,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幸福、激动、高兴)
3小结
①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很爱花,只是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所以,我要说。(师说贴字: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②虽然爱花,但她更爱妈妈,为了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美丽的月季花,为了让妈妈高兴,为了让妈妈病快点好,所以她才摘了一片花瓣,所以难怪文中的“我”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读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③小女孩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而且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让爸爸放心,所以,我要说。(生齐读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读4—9节。
a、过渡:学到这儿,你一定会更加理解小女孩摘花瓣了,让我们捧起书分角色再读一读课文4—9节的对话,感受小女孩向花瓣一样美,像花瓣一样香的心灵。★只读对话
(同桌互读—指名读—师生读)
四、总结延伸
1、过渡: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文中的我,所以,第二天早晨……
2、我想:两盆花的里面,有可能都会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分组讨论:
送给小女孩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呢?
放在母亲阳台上的花盆里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呢?
3、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自己妈妈的爱呢?
五、作业
课后制作一张小贺卡,写上对妈妈感恩的话,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放在妈妈的床头。
六、板书
花瓣飘香
爱花 爱妈妈 听话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贴字: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黑板
花瓣飘香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 )。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双手捧着,( )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 )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花瓣飘香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 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二: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 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花瓣飘香教案 篇4
作者:枫叶丹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8
《花瓣飘香》教案
终于上完了,准备了两个多星期,真是辛苦,听听课老师说,上得还行,呵呵,也谢谢网上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 导入
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月季花)它是什么样的?摸一摸,闻一闻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
2一起读课题:花瓣飘香【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二、 整体感知
1先请小朋友们来欣赏欣赏课文(课文动画)
2还想听吗?再听一次,跟着电脑里的阿姨一起小声地读读
3小朋友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学着阿姨的样子自己读读课文,一会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老师,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出示板书:懂事)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5别着急说,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看到很多小朋友讨论得热火朝天,老师真高兴,谁第一个来说说(指名回答)
三、 学习2-10小节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会高兴的。)
1指名回答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你也来读一读(看着大屏幕读)
3你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让妈妈高兴,关心妈妈)
4大家也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你们一定也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
5谁能把它读好吗?你来试试
6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从这一段中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懂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b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1你找得真准,奖励你再读一次(看着大屏幕)
2读得很有感情,谁能读得更好的?
3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呀?
(我注意了前面的提示语,要低着头不好意思)(老师点一下课件)
4是啊!这可是阅读的好方法呀!同学们可要记住哦!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5老师发现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舍不得”这个词,小女孩为什么会舍不得摘整朵花呀?
6同学们看,这六个小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呀?(省略号)
7看来小女孩还有话没说完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她还回说些什么?你能把她的话说完吗?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花儿也是有生命的,这花儿多美呀,应该让大家欣赏)
8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9你真会读书!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试试!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c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也来读一读!(看大屏幕)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的神态!(点课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4别急着举手,把这一句仔细读一读再回答!
5你来说!(担心妈妈,思念爸爸)
6是啊,小女孩担心着生病的妈妈,又思念着生病的爸爸,她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流泪呢?
7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品味一下小女孩的懂事。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d若回答第3段(出示:小女孩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1生读句
2请同学都来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小女孩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惶恐,是因为什么?(知道错了)点课件,出示:不知所措,惶恐
3是啊 ,可见小女孩的确很懂事,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愿意的?要注意小女孩的神态!(看着大屏幕读)
4男生来试试!女生注意倾听!
5女生也来比一比!读得更好了!
e学习第2段(出示第二段)
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从第二段中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的?请看大屏幕,细细读读第二小节,看看谁读得最仔细!
2请大家再读读第二小节,看看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 ?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指名说(俯下。。。)
跟老师读一读
5大家找得真准,读这一段时可要突出这些动词呀,你去读读看!
6现在你能把这段读好吗?谁来读?(指名读 )
7读得真好!想一想,从哪儿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自由读读这一段!
8指名说
9你们真会思考!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思,这可是我们阅读的好习惯呀!一起来读这一段!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四、分角色朗读2-10小节
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谁也不忍心责怪她,请同学们读读2到10小节,一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1自读
2全班分角色朗读
(1) 选两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读旁白 (点评)
(2) 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深情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五、 学习第11小节
1这小花瓣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感动了文中的“我”,轻轻地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2从你们深情的朗读声中,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爱!
六质疑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个懂事的小女孩,读一读整篇课文,这一次要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交流讨论(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你会读书了,都读出问题来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还重要!)
(你的问题真有价值!请同学再仔细地听一遍!我们来讨论讨论帮他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课上时间有限,我们课后再来交流、讨论。
七总结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小朋友们欣赏,也可以跟着一念一念。(出示诗)
2小朋友,你们对这个小女孩认识了吗?了解了吗?哦,我们都深深地了解了这位小女孩,她的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3这美丽的小花瓣一定也飞进了你们的心底,你们要怎么做个懂事的孩子呢?(生说,没时间就不说)
4把你的设想写在花瓣上!
5请你上来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6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花瓣那淡淡的清香了!
还有的小朋友也写得非常好,下课后我们再交流。
7老师真高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是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可要落实到行动上哦!下课!
提供:凤凰语文网友
花瓣飘香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 买花(“我”)
敬重父母
花瓣飘香教案 篇6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摘花瓣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感受她、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1.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画出摘花时的动作。
3.指名汇报。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着 (双手捧着)
穿过 (飞快地穿过
4.自由认真读第二段,体会动词
5.指名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她的朗读看到这位小女孩。
6.指名汇报。
7.学生摘花,注意动作
8. 你为什么这么小心呀,轻轻地摘呀
9. 谁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轻轻地摘。
10. 为什么不拿着这一片花瓣呢
11. 谁再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这样双手捧着
12.联系生活谈什么时候用捧着
13. 小朋友来双手捧一捧。
13.指名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瓣的珍爱。评价:感受到珍爱了
14.指名读,再小心一点。评价:能不能再珍爱一些
15.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飞快地跑?
摘了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这个花瓣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深入的读一读课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可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学习三---五自然段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读,
生汇报
我知道她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呢?(板书:舍不得)
这段有没有告诉我们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们从课文的其他的内容,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读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觉?闻一闻
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花很美的。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指名读,读得美一点
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还有什么地方也有(带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灯片,带露水的月季花
瞧红艳艳的花朵,上面蘸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爱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谁能把小女孩的这句话再读一读呢?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说这话话的时候还有一个什么词呢?指名读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觉得自己怎么样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觉到既爱花,又有点内疚。自己练习读一读好不好
13.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读,指名2人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第三段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细心地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字都跟心有关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为心里边害怕,所以当我叫住她的时候,大家看她会怎样做?
此时此刻她多么的尴尬啊,课文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不知所措)
齐读。
同学们就因为她摘了别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觉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诚实)
是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诚实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读
分角色读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我问的话。师评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扰这位小女孩,引读女生。评你们读得真好。
过渡:小朋友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为什么还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请大家读下面几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花瓣飘香教案 篇7
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静心欣赏(出示月季的图片)2、这是月季花,你觉得它怎么样?想象一下,摸上去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深呼吸,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月季花有关的课文《花瓣飘香》,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检查生字词:本课的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
理解词语。
(1)眼眶是眼睛周围的边缘(边讲解边比划)
(2)惶恐这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害怕)我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惶恐?(干了坏事后)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当时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演一演。
(3)干了坏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不知所措)。
4、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出示填空)小女孩摘 给 的事。
(2)谁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
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第6、7小节)
1、同学们想一想,清晨,妈妈还躺在病床上,这时她可爱的女儿双手捧着带露水的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瞧,它是多么的娇艳动人,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呢,摸一摸,好像绒布一样柔软,闻一闻,有淡淡的清香,你闻到了吗?
2、谁能读读这句话,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读出来?谁也想通过朗读读出这瓣花瓣的美?还有谁想把这美丽飘香的花瓣传递给大家?评:我仿佛看到了这美丽的花瓣。我仿佛摸到了那柔软的花瓣。我仿佛闻到了它淡淡的清香,真舒服。
3、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瓣飘着清香的花瓣,她可能会怎么做呢?
4、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来,把这种开心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我们请全班男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女孩子也来比一比。
5、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孝顺)
6、同学们,这个小女孩其实和你们一样大,当你们还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却在细心地照顾着生病的妈妈。多么孝顺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b、生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第8、9小节)
1、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为什么她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思念)
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知道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家很远很远,小女孩思念起爸爸,就情不自禁地闪动着泪花。
2、谁能把小女孩对爸爸深深的思念读出来?谁也来深情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深情。
3、如果现在要给爸爸写信,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话呢?生交流。
4、小女孩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c、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第4、5小节)
小女孩在我轻轻地询问之下,已经不再“惶恐”和“不知所措”了,她回答时又是怎样的动作和神情呢?(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2、请你模仿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情读好这句话。评:从中我们看出小女孩非常害羞和难为情呢。我发现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都不敢看我一眼了。我听出她把声音都压得低低的,多不好意思呀。我们一起模仿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一说。
3、从“舍不得”这个词,我们知道小女孩非常的——(爱花),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后面有一个省略号,她不好意思说下去,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
她不仅自己爱花,还为别人着想,就舍不得摘花,说明她很懂事,但是她又很爱妈妈,一心想让妈妈高兴,所以只摘了一片花瓣,现在我们更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3-10小节
1、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请同学们捧起书本,我们来分角色朗读3到10小节。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四、学习第11小节。
1、小女孩这么懂事,她的孝心不仅感动了她的妈妈,还感动了作者,于是,第二天早晨——齐读最后一段。
2、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是因为( ),一盆送给母亲是为了( )。
3、我买花,小女孩摘花,都源于一个字对母亲的爱。
五、升华主题。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大家欣赏,也可以跟着念一念。(出示诗)
2、这首诗还缺一个名字,如果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就可以叫——“花瓣飘香!”
3、花瓣飘出的仅仅是那淡淡的清香吗?它还包含了什么?(还是小女孩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我闻到了它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你闻到了吗?我还闻到了它散发出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你也闻到了吗?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使这花香飘得更远,飘到每个人的心间。
4、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评:你真孝顺。你真能干。你真体贴。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节课后,让我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和幸福。
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齐读。
我们知道,惶恐是与心情有关,所以惶字的偏旁是竖心旁,恐字的偏旁是心字底。
(1)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皇帝的皇。教师范写。
(2)恐:上下结构,上面是巩固的巩,下面是心字底。教师范写。
3、还有一个字“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错去掉金字旁加上提手旁)教师范写。
4、学生摆好写字姿势,描红,教师巡视。
花瓣飘香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生词。
1、出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字形指导:“摘”字别写错。
3、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提出来师生互相释疑。(注意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9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
3、课文写小女孩几次摘花瓣?(2次)分别在哪些段落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
4、我们现在可以先把这两次摘花瓣分别单列为一段,接下来看看剩下的自然段与这两段有无紧密
5、齐读剩下的自然段
6、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段落划分,师及时点拨指导。7、师归纳:我们按时间的不同把课文分为4段:
第一段(①):写“我”家门前开满月季花。
第二段(②):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
第三段(③——⑩):写小女孩第二次摘花瓣,并且“我”搞清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给妈妈送花瓣的事感动了我。
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抓住关键词语和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细心品人物的美好心灵。
3、针对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重点:精读感悟,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对关键词和提示语的理解要通过反复细读去领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懂事的小女孩,谁能说出她为什么懂事?
2、找读相关语句读一读。(第7、9自然段。)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学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两次写小女孩摘花瓣,其中第一次写得简略,第二次写得详细。我们先易后难,来看“第一次”。
㈠、指名读第二段。
1、画出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动作。(俯、双手捧着、穿过、跑远。)
2、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一段。
3、反馈对这些动词的理解。(结合课文插图作答。)
4、师:还有一词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小心”,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什么?(小女孩不是有意在搞破坏,说明她很细心。)
过渡:课文第一次写小女孩摘花瓣,用了很多动词修饰,我们从语词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对月季花瓣的喜爱,那么她摘花瓣做什么用呢?
㈡、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1、画出描写小女孩被“我”发现摘花瓣并叫住时的表情句子。
2、“不知所措”、“惶恐”说明小女孩心里表现是怎样的?(有些害怕。)3、师:出现这种心情表现很是正常,因为毕竟小女孩不是理粗地做这种事。后来怎样呢?
4、指名分别读4——9自然段。
5、通过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我们终于得知小女孩偷摘花瓣不是为了自己取乐,而是送给生病的妈妈。如此看来,这花瓣当摘不当摘?
6、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一个孩子?
过渡:当作者得知实情后,作者是怎么认为的呢?
㈢、齐读第四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我”为什么要买花相送?
2、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我”把买到的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作答?
三、总结:
1、师:多么可爱的两个孩子呀!他们美好的心灵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他们懂事,关心父母,敬爱父母的美好品质。
2、你怎样理解课题的含义?
花瓣飘香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书写生字词语的小黑板、卡片。
布置预习课文,查一查:惹不知所措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月季花图)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所看到的这种花叫月季花,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它四季都可以开花,所以人们又叫它“月月红”。你觉得月季花美吗?美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月季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激起学生一读课文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跟月季花有关的课文,(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的花瓣,指的就是月季花的花瓣。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月季花的花瓣有多香?课文为什么用“花瓣飘香”作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检查朗读。
俯在花前摘双手捧着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舍不得惹懂事眼眶
注意正音:
摘、舍、惹:翘舌音;捧、惶、恐、懂、眶:后鼻音;
3.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教师巡视,将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写在小卡片上。
4.交流。估计会有下列这些词语:俯在花前不知所措惶恐惹
学生提出后,请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俯在花前:看图画理解或动作演示理解。
惹、不知所措:查字(词)典理解。
惶恐:找近义词理解。
设计意图: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很多,如找近义词,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因词而异,为学生容易接受。
四、朗读课文,理清脉落。
1.逐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结合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3.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有哪些,以此为据把课文分成四段。
小黑板出示:一天清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第二天早晨
4.齐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摘花瓣送妈妈孝敬母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分别朗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书写:
摘:里面是个“古”,不能写成“”。
捧:右边的撇和捺要舒展,下面是两横,不要多横。
绒:中间是短横、撇,不要多竖。
3.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同桌打等第。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3、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补充:惹舍不得不知所措
附板书设计:
5花瓣飘香
摘花瓣送妈妈孝敬母亲
摘捧绒
花瓣飘香教案 篇10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板书:“措、惶”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五、板书设计:6花瓣飘香
我月小女孩不知所措
?季(实物)摘花瓣惶恐
买、送花懂事俯摘捧
爱
(小结时用红笔圈成心形)
六、作业:
必做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生字和生字词记牢、写美(方法、形式自选)。
3.结合课文及阅读材料写自己的感受。
挑战题:
1.今天中午或晚上,请你为自己的家人盛饭,夹菜,把自己怎么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写一篇关于“玫瑰花和月季花的区别”的研究报告。相信通过你的研究,会增长不少知识,有许多新的感受。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小姑娘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准备】月季花、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与愉快》
【教学时间】两课时
附阅读拓展材料: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修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与愉快。”
花瓣飘香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163
《花瓣飘香》教案
资源提供者:苦瓜
资源名称及内容:【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 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5、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而且只摘花瓣?b摘花瓣做什么?c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就立刻跑了呢?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⑴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写字
完成写字书上的内容。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导入新课
1、师吟诵小诗《母爱》
母爱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qíng)着它,泪涟(lián)涟。
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点什么?
2、师:同学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你的妈妈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细细地品味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3、生齐读课题:花瓣飘香
师:再读一遍:看你们能不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味道?
二、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
(一)听录音谈感受,分析小姑娘形象:
1、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板书:懂事)
2、师: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丛书上找相关的句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到她的懂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几句话。
3、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a、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生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知道小女孩喜欢和“舍不得”摘花呢?
(生可从第二自然段中找相关词语然后细细品读,读出舍不得的心情来,多练多指导,抓住“俯”“小心地”“双手捧着”“飞快地”来指导朗读,适当时师可范读)
b、既然“舍不得”为什么还要摘呢?
生找第七自然段,
c、小姑娘想送给妈妈什么呢?
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生畅所欲言)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读出那份幸福甜蜜)
d、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丽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e、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听话?
(生找第九自然段)这泪花里告诉了你们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f、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分析另一人物形象
a、小女孩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和谁在对话呢?
b、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个“我”是个什么人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读阿姨说的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多朗读)
c、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齐读最后一段。
d、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三、再读课题,揭示内涵
a、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b、生再读课题
c、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你在平时做了哪些让妈妈高兴的事?
(师评价)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师:同学们,这堂课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生:我知道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了,我要学会关心我的妈妈。
师: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互相帮助,让我们在爱自己、爱亲人的同时也爱家庭中的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