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案

2022-12-02

花瓣飘香教案 篇1

  一、导入

  1、这堂课,我们接着上第6课,齐读课题。 能让我闻到淡淡的花瓣的香味吗?再读课题。

  2、题目多么令人陶醉!它的内容更加让人感动、心醉!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你想进一步了解她吗?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3—9段。读一读,想一想。从哪儿你能读出她的“懂事”呢?请画出有关句子。再读一读,也可以写一写你的体会。

  二、自读课文3—9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话体会到的。)

  ①“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a、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爱花]

  b、省略号,还会说什么呢?

  c、你从哪知道花很美的? 

  d、你们看,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难怪小女孩不忍心摘下整朵花。让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舍不得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

  ②“妈妈生病了……”      

  a、从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板:[爱妈妈]

  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练习读书、指名读、女生齐读

  c、同学们很会读书,读懂了小女孩对妈妈的爱,那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妈妈摸着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出来吗?板[听话]

  b、小女孩说话时,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幸福、激动、高兴)  

  3小结

  ①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很爱花,只是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所以,我要说。(师说贴字: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②虽然爱花,但她更爱妈妈,为了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美丽的月季花,为了让妈妈高兴,为了让妈妈病快点好,所以她才摘了一片花瓣,所以难怪文中的“我”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读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③小女孩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而且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让爸爸放心,所以,我要说。(生齐读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读4—9节。

  a、过渡:学到这儿,你一定会更加理解小女孩摘花瓣了,让我们捧起书分角色再读一读课文4—9节的对话,感受小女孩向花瓣一样美,像花瓣一样香的心灵。★只读对话

  (同桌互读—指名读—师生读)

  四、总结延伸

  1、过渡: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文中的我,所以,第二天早晨……

  2、我想:两盆花的里面,有可能都会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想想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呢?

  分组讨论:

  送给小女孩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呢?

  放在母亲阳台上的花盆里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呢?

  3、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自己妈妈的爱呢?

  五、作业

  课后制作一张小贺卡,写上对妈妈感恩的话,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放在妈妈的床头。

  六、板书

  花瓣飘香

  爱花   爱妈妈   听话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贴字: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黑板

花瓣飘香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本课生字词,课前了解情况。

  一、初读课文:(揭题、读题)

  1、你解决了哪些字词。

  2、串读课文

  3、把你自认为读得比较好的句子读一读。

  二、再读课文:

  讨论:课题是“花瓣飘香”,而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花瓣”吗?说说你的理解。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请找出课文中评价小女孩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谈谈“懂事”: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

  三、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写女孩做的事情: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写女孩说的话:课文的第五、七、九自然段。

  四、学习女孩“行为”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2、3两个自然段。

  2、划出小女孩的动作。

  3、体味“动词”:说说通过这个动作你能找到什么原因。

  4、将自己读成小女孩:完成一个角色转换。以小女孩的身份来叙述摘花的事情。

  指名读

  五、练习:

  你已经成为小女孩了,你能将自己摘花时的心理写出来吗?

  作业设计:

  花瓣

  一天清晨,我从一户人家门前走过,看到那里有,( )。我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双手捧着,(  )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向家中。(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  )又见到我在摘花瓣,就叫住了我。我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心想:( )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昨天特别优秀的作业。想像:女孩每次摘了花瓣回家后的情景。

  二、引入对“语言”部分的理解

  过渡:人的动作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而语言更是心灵的表述。今天我们来透过小女孩的语言,体会她的懂事。

  1、读:

  (1)练读(学生自由练习)

  (2)师生对话(师为花的主人、学生为小女孩)

  (3)同桌对话(角色变更,读两次)

  (4)集体读

  2、结合“懂事”谈谈自己的理解

  针对三次对话中女孩回答的内容来理解

  3、通读小女孩的表现(课文2-9自然段)

  读出作者对小女孩的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评价作者:

  作者对小女孩的态度。

  作者的行为。

  四、花瓣“香”飘何处?

  五、练笔:(二选一)

  1、女孩捧回了作者送的那盆月季回到家中……

  2、作者捧着一盆月季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花瓣飘香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 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二: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 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花瓣飘香教案 篇4

  作者:枫叶丹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8

  《花瓣飘香》教案

  终于上完了,准备了两个多星期,真是辛苦,听听课老师说,上得还行,呵呵,也谢谢网上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 导入

  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月季花)它是什么样的?摸一摸,闻一闻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

  2一起读课题:花瓣飘香【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二、 整体感知

  1先请小朋友们来欣赏欣赏课文(课文动画)

  2还想听吗?再听一次,跟着电脑里的阿姨一起小声地读读

  3小朋友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学着阿姨的样子自己读读课文,一会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老师,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出示板书:懂事)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5别着急说,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过渡:看到很多小朋友讨论得热火朝天,老师真高兴,谁第一个来说说(指名回答)

  三、 学习2-10小节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会高兴的。)

  1指名回答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你也来读一读(看着大屏幕读)

  3你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让妈妈高兴,关心妈妈)

  4大家也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细细地品位,你们一定也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

  5谁能把它读好吗?你来试试

  6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从这一段中我们读出了小女孩的懂事,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

  b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1你找得真准,奖励你再读一次(看着大屏幕)

  2读得很有感情,谁能读得更好的?

  3你读得真好!告诉大家,你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呀?

  (我注意了前面的提示语,要低着头不好意思)(老师点一下课件)

  4是啊!这可是阅读的好方法呀!同学们可要记住哦!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

  5老师发现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舍不得”这个词,小女孩为什么会舍不得摘整朵花呀?

  6同学们看,这六个小点儿是什么标点符号呀?(省略号)

  7看来小女孩还有话没说完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她还回说些什么?你能把她的话说完吗?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花儿也是有生命的,这花儿多美呀,应该让大家欣赏)

  8多么懂事的小女孩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9你真会读书!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试试!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c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你也来读一读!(看大屏幕)

  2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的神态!(点课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3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4别急着举手,把这一句仔细读一读再回答!

  5你来说!(担心妈妈,思念爸爸)

  6是啊,小女孩担心着生病的妈妈,又思念着生病的爸爸,她怎能不难过,怎能不流泪呢?

  7请同学们再去读一读,品味一下小女孩的懂事。

  过渡;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d若回答第3段(出示:小女孩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1生读句

  2请同学都来读读这一句,想一想,小女孩之所以会不知所措,惶恐,是因为什么?(知道错了)点课件,出示:不知所措,惶恐

  3是啊 ,可见小女孩的确很懂事,这句话该怎么读?谁愿意的?要注意小女孩的神态!(看着大屏幕读)

  4男生来试试!女生注意倾听!

  5女生也来比一比!读得更好了!

  e学习第2段(出示第二段)

  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从第二段中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的?请看大屏幕,细细读读第二小节,看看谁读得最仔细!

  2请大家再读读第二小节,看看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 ?

  3找出表示动作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指名说(俯下。。。)

  跟老师读一读

  5大家找得真准,读这一段时可要突出这些动词呀,你去读读看!

  6现在你能把这段读好吗?谁来读?(指名读 )

  7读得真好!想一想,从哪儿能看出小女孩懂事?自由读读这一段!

  8指名说

  9你们真会思考!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思,这可是我们阅读的好习惯呀!一起来读这一段!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四、分角色朗读2-10小节

  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谁也不忍心责怪她,请同学们读读2到10小节,一会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1自读

  2全班分角色朗读

  (1) 选两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读旁白 (点评)

  (2) 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那份浓浓的深情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五、 学习第11小节

  1这小花瓣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感动了文中的“我”,轻轻地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2从你们深情的朗读声中,老师相信你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人世间最纯真,最动人的爱!

  六质疑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个懂事的小女孩,读一读整篇课文,这一次要边读边思考,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交流讨论(选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讨论)

  (你会读书了,都读出问题来了!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还重要!)

  (你的问题真有价值!请同学再仔细地听一遍!我们来讨论讨论帮他解决!

  当然还有很多小朋友提出了问题,课上时间有限,我们课后再来交流、讨论。

  七总结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小朋友们欣赏,也可以跟着一念一念。(出示诗)

  2小朋友,你们对这个小女孩认识了吗?了解了吗?哦,我们都深深地了解了这位小女孩,她的确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点板书)

  3这美丽的小花瓣一定也飞进了你们的心底,你们要怎么做个懂事的孩子呢?(生说,没时间就不说)

  4把你的设想写在花瓣上!

  5请你上来读一读!贴在黑板上

  6真是一群懂事的好孩子,老师仿佛也闻到了花瓣那淡淡的清香了!

  还有的小朋友也写得非常好,下课后我们再交流。

  7老师真高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是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可要落实到行动上哦!下课!

  提供:凤凰语文网友

花瓣飘香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         买花(“我”)         

  敬重父母

花瓣飘香教案 篇6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摘花瓣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感受她、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1.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画出摘花时的动作。

  3.指名汇报。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着 (双手捧着)

  穿过 (飞快地穿过

  4.自由认真读第二段,体会动词

  5.指名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她的朗读看到这位小女孩。

  6.指名汇报。

  7.学生摘花,注意动作

  8. 你为什么这么小心呀,轻轻地摘呀

  9. 谁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轻轻地摘。

  10. 为什么不拿着这一片花瓣呢

  11. 谁再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这样双手捧着

  12.联系生活谈什么时候用捧着

  13. 小朋友来双手捧一捧。

  13.指名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瓣的珍爱。评价:感受到珍爱了

  14.指名读,再小心一点。评价:能不能再珍爱一些

  15.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飞快地跑?

  摘了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这个花瓣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深入的读一读课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可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学习三---五自然段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读,

  生汇报

  我知道她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呢?(板书:舍不得)

  这段有没有告诉我们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们从课文的其他的内容,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读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觉?闻一闻

  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花很美的。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指名读,读得美一点

  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还有什么地方也有(带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灯片,带露水的月季花

  瞧红艳艳的花朵,上面蘸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爱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谁能把小女孩的这句话再读一读呢?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说这话话的时候还有一个什么词呢?指名读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觉得自己怎么样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觉到既爱花,又有点内疚。自己练习读一读好不好

  13.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读,指名2人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第三段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细心地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字都跟心有关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为心里边害怕,所以当我叫住她的时候,大家看她会怎样做?

  此时此刻她多么的尴尬啊,课文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不知所措)

  齐读。

  同学们就因为她摘了别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觉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诚实)

  是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诚实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读

  分角色读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我问的话。师评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扰这位小女孩,引读女生。评你们读得真好。

  过渡:小朋友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为什么还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请大家读下面几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花瓣飘香教案 篇7

  导入揭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静心欣赏(出示月季的图片)2、这是月季花,你觉得它怎么样?想象一下,摸上去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深呼吸,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月季花有关的课文《花瓣飘香》,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检查生字词:本课的词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

  理解词语。

  (1)眼眶是眼睛周围的边缘(边讲解边比划)

  (2)惶恐这两个字的偏旁都和“心”有关,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害怕)我们什么时候会感到惶恐?(干了坏事后)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当时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演一演。

  (3)干了坏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不知所措)。

  4、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出示填空)小女孩摘      给        的事。

  (2)谁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

  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a、生若找出第7小节(出示第6、7小节)

  1、同学们想一想,清晨,妈妈还躺在病床上,这时她可爱的女儿双手捧着带露水的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瞧,它是多么的娇艳动人,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呢,摸一摸,好像绒布一样柔软,闻一闻,有淡淡的清香,你闻到了吗?

  2、谁能读读这句话,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读出来?谁也想通过朗读读出这瓣花瓣的美?还有谁想把这美丽飘香的花瓣传递给大家?评:我仿佛看到了这美丽的花瓣。我仿佛摸到了那柔软的花瓣。我仿佛闻到了它淡淡的清香,真舒服。

  3、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瓣飘着清香的花瓣,她可能会怎么做呢?

  4、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来,把这种开心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我们请全班男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女孩子也来比一比。

  5、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孝顺)

  6、同学们,这个小女孩其实和你们一样大,当你们还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却在细心地照顾着生病的妈妈。多么孝顺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b、生若回答第9小节(出示第8、9小节)

  1、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为什么她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思念)

  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南沙群岛》,知道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家很远很远,小女孩思念起爸爸,就情不自禁地闪动着泪花。

  2、谁能把小女孩对爸爸深深的思念读出来?谁也来深情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深情。

  3、如果现在要给爸爸写信,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话呢?生交流。

  4、小女孩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c、若学生回答第5小节(出示第4、5小节)

  小女孩在我轻轻地询问之下,已经不再“惶恐”和“不知所措”了,她回答时又是怎样的动作和神情呢?(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2、请你模仿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情读好这句话。评:从中我们看出小女孩非常害羞和难为情呢。我发现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都不敢看我一眼了。我听出她把声音都压得低低的,多不好意思呀。我们一起模仿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一说。

  3、从“舍不得”这个词,我们知道小女孩非常的——(爱花),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后面有一个省略号,她不好意思说下去,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

  她不仅自己爱花,还为别人着想,就舍不得摘花,说明她很懂事,但是她又很爱妈妈,一心想让妈妈高兴,所以只摘了一片花瓣,现在我们更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过渡;读到这儿,我们忍不住要说: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3-10小节

  1、多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呀!请同学们捧起书本,我们来分角色朗读3到10小节。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老师读旁白。

  四、学习第11小节。

  1、小女孩这么懂事,她的孝心不仅感动了她的妈妈,还感动了作者,于是,第二天早晨——齐读最后一段。

  2、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是因为(       ),一盆送给母亲是为了(        )。

  3、我买花,小女孩摘花,都源于一个字对母亲的爱。

  五、升华主题。

  1、多么动人的爱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美丽的小诗,请大家欣赏,也可以跟着念一念。(出示诗)

  2、这首诗还缺一个名字,如果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就可以叫——“花瓣飘香!”

  3、花瓣飘出的仅仅是那淡淡的清香吗?它还包含了什么?(还是小女孩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我闻到了它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你闻到了吗?我还闻到了它散发出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你也闻到了吗?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使这花香飘得更远,飘到每个人的心间。

  4、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评:你真孝顺。你真能干。你真体贴。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节课后,让我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和幸福。

  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齐读。

  我们知道,惶恐是与心情有关,所以惶字的偏旁是竖心旁,恐字的偏旁是心字底。

  (1)惶: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皇帝的皇。教师范写。

  (2)恐:上下结构,上面是巩固的巩,下面是心字底。教师范写。

  3、还有一个字“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错去掉金字旁加上提手旁)教师范写。

  4、学生摆好写字姿势,描红,教师巡视。

花瓣飘香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理解生词。

  1、出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字形指导:“摘”字别写错。

  3、哪些词语你不理解?提出来师生互相释疑。(注意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4——9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

  3、课文写小女孩几次摘花瓣?(2次)分别在哪些段落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

  4、我们现在可以先把这两次摘花瓣分别单列为一段,接下来看看剩下的自然段与这两段有无紧密

  5、齐读剩下的自然段

  6、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段落划分,师及时点拨指导。7、师归纳:我们按时间的不同把课文分为4段:

  第一段(①):写“我”家门前开满月季花。

  第二段(②):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

  第三段(③——⑩):写小女孩第二次摘花瓣,并且“我”搞清了小女孩摘花瓣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给妈妈送花瓣的事感动了我。

  三、熟读课文,初步体会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抓住关键词语和人物对话中的提示语,细心品人物的美好心灵。

  3、针对最后一自然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重点:精读感悟,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对关键词和提示语的理解要通过反复细读去领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懂事的小女孩,谁能说出她为什么懂事?

  2、找读相关语句读一读。(第7、9自然段。)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学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两次写小女孩摘花瓣,其中第一次写得简略,第二次写得详细。我们先易后难,来看“第一次”。

  ㈠、指名读第二段。

  1、画出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动作。(俯、双手捧着、穿过、跑远。)

  2、同学们带着你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这一段。

  3、反馈对这些动词的理解。(结合课文插图作答。)

  4、师:还有一词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小心”,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什么?(小女孩不是有意在搞破坏,说明她很细心。)

  过渡:课文第一次写小女孩摘花瓣,用了很多动词修饰,我们从语词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对月季花瓣的喜爱,那么她摘花瓣做什么用呢?

  ㈡、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1、画出描写小女孩被“我”发现摘花瓣并叫住时的表情句子。

  2、“不知所措”、“惶恐”说明小女孩心里表现是怎样的?(有些害怕。)3、师:出现这种心情表现很是正常,因为毕竟小女孩不是理粗地做这种事。后来怎样呢?

  4、指名分别读4——9自然段。

  5、通过作者与小女孩的对话,我们终于得知小女孩偷摘花瓣不是为了自己取乐,而是送给生病的妈妈。如此看来,这花瓣当摘不当摘?

  6、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一个孩子?

  过渡:当作者得知实情后,作者是怎么认为的呢?

  ㈢、齐读第四段,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我”为什么要买花相送?

  2、送花时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3、“我”把买到的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又会怎样作答?

  三、总结:

  1、师:多么可爱的两个孩子呀!他们美好的心灵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他们懂事,关心父母,敬爱父母的美好品质。

  2、你怎样理解课题的含义?

花瓣飘香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书写生字词语的小黑板、卡片。

  布置预习课文,查一查:惹不知所措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月季花图)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所看到的这种花叫月季花,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它四季都可以开花,所以人们又叫它“月月红”。你觉得月季花美吗?美在哪儿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月季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激起学生一读课文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跟月季花有关的课文,(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的花瓣,指的就是月季花的花瓣。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月季花的花瓣有多香?课文为什么用“花瓣飘香”作题目?)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检查朗读。

  俯在花前摘双手捧着拿着花瓣不知所措惶恐舍不得惹懂事眼眶

  注意正音:

  摘、舍、惹:翘舌音;捧、惶、恐、懂、眶:后鼻音;

  3.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教师巡视,将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写在小卡片上。

  4.交流。估计会有下列这些词语:俯在花前不知所措惶恐惹

  学生提出后,请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俯在花前:看图画理解或动作演示理解。

  惹、不知所措:查字(词)典理解。

  惶恐:找近义词理解。

  设计意图: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很多,如找近义词,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因词而异,为学生容易接受。

  四、朗读课文,理清脉落。

  1.逐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结合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3.找一找,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有哪些,以此为据把课文分成四段。

  小黑板出示:一天清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第二天早晨

  4.齐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感受到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摘花瓣送妈妈孝敬母亲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分别朗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书写:

  摘:里面是个“古”,不能写成“”。

  捧:右边的撇和捺要舒展,下面是两横,不要多横。

  绒:中间是短横、撇,不要多竖。

  3.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同桌打等第。

  六、作业。

  1、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3、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补充:惹舍不得不知所措

  附板书设计:

  5花瓣飘香

  摘花瓣送妈妈孝敬母亲

  摘捧绒

花瓣飘香教案 篇10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板书:“措、惶”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买花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五、板书设计:6花瓣飘香

  我月小女孩不知所措

  ?季(实物)摘花瓣惶恐

  买、送花懂事俯摘捧

  爱

  (小结时用红笔圈成心形)

  六、作业:

  必做题: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生字和生字词记牢、写美(方法、形式自选)。

  3.结合课文及阅读材料写自己的感受。

  挑战题:

  1.今天中午或晚上,请你为自己的家人盛饭,夹菜,把自己怎么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写一篇关于“玫瑰花和月季花的区别”的研究报告。相信通过你的研究,会增长不少知识,有许多新的感受。

  《花瓣飘香》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真意切,宛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小姑娘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准备】月季花、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给,永远比拿与愉快》

  【教学时间】两课时

  附阅读拓展材料: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修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与愉快。”

花瓣飘香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点击数:163

  《花瓣飘香》教案

  资源提供者:苦瓜

  资源名称及内容:【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明白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的具体表现,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多媒体出示月季花(让学生感知月季花及其花瓣的幽幽清香以及在形状、色彩方面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在大家自读课文时,老师给你们提出的要求是: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读音:俯 拿 捧 摘 惶恐 集市 舍不得 懂事 眼眶 花丛 阳台 清晨 不知所措 惹妈妈生气

  (指名读、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3、生分段朗读课文。

  生字都读准确了,相信你们课文会读得更流畅,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拿起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4、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提出的不懂词语。

  5、生字、词语这两个拦路虎我们都解决了,读课文应该是很轻松了,现在就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语文课本再次朗读课文,老师这次对你们提出的读出要求是: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改字。

  6、生各自读课文。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一生读第一自然段,这些月季花开得怎样?

  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丛红艳艳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赏花的人,可是有一天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知道吗?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从这位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 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5、师相机指导朗读

  五、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特点: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提示:左右结核的字书写时要左紧右松才好看。上下结构的字要抓各部分的大小、按比例书写。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由图导入

  1、出示课后词语,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默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图中所画的一幕,(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些你想提出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而且只摘花瓣?b摘花瓣做什么?c小女孩为什么摘了花瓣就立刻跑了呢?

  这些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引导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面,只要我们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相信通过你的努力就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读课文,寻找答案(第三至十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由于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都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来,所以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由问题a引入:原来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当生病的妈妈看到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送给她时,她妈妈的心情如何?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

  2、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爸爸的照顾了,而她爸爸呢?

  学生读相应句子。爸爸又是如何叮嘱小女孩的?你从小女孩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妈妈身边,小女孩说这些话时心里一定很难受,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有关句子)

  3、未经主人允许,小女孩就去摘别人家门前的花瓣,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

  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境体会小女孩的害怕心理,从而明白词语的意思。

  4、面对小女孩惶恐不安,我又是怎样说的呢?出示句子: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你觉得这两句哪句用得好,为什么?你能试着用上轻柔的语气来读一下吗?

  5、正因为我的和蔼可亲,才使小女孩消除了恐惧感,对我讲出了真正原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6、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话后面用的是省略号,如果你是小姑娘,你能把她要说的话补充完整吗?(生发挥想像,自由练说)

  7、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对小姑娘说,都想夸一夸这个小女孩,谁来试一试?

  (鼓励学生说出原因,也是对课后四题的回答)

  8、让我们一起用文中的话来称赞小姑娘吧!(齐读)

  9、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⑴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又是怎样处理的?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2)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3)想像:小女孩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看到那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时,会是怎样动人的一幕呀!如果你就是那位作者,你会说些什么?(师扮演母亲和学生一起表演)

  三、拓展

  1、《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是多么感人呀!同学们想把这动人的一幕表演下来吗?请小组合作进行演,小组长分配角色。

  2、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此时,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对你们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给你的母亲吧!

  四、写字

  完成写字书上的内容。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m.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导入新课

  1、师吟诵小诗《母爱》

  母爱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qíng)着它,泪涟(lián)涟。

  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点什么?

  2、师:同学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你的妈妈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细细地品味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3、生齐读课题:花瓣飘香

  师:再读一遍:看你们能不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味道?

  二、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

  (一)听录音谈感受,分析小姑娘形象:

  1、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板书:懂事)

  2、师: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丛书上找相关的句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到她的懂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几句话。

  3、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a、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生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知道小女孩喜欢和“舍不得”摘花呢?

  (生可从第二自然段中找相关词语然后细细品读,读出舍不得的心情来,多练多指导,抓住“俯”“小心地”“双手捧着”“飞快地”来指导朗读,适当时师可范读)

  b、既然“舍不得”为什么还要摘呢?

  生找第七自然段,

  c、小姑娘想送给妈妈什么呢?

  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生畅所欲言)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读出那份幸福甜蜜)

  d、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丽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e、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听话?

  (生找第九自然段)这泪花里告诉了你们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f、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分析另一人物形象

  a、小女孩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和谁在对话呢?

  b、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个“我”是个什么人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读阿姨说的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多朗读)

  c、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齐读最后一段。

  d、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三、再读课题,揭示内涵

  a、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b、生再读课题

  c、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你在平时做了哪些让妈妈高兴的事?

  (师评价)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师:同学们,这堂课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生:我知道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了,我要学会关心我的妈妈。

  师: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互相帮助,让我们在爱自己、爱亲人的同时也爱家庭中的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