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而通顺地朗读课文,并通过上下文、做动作理解“款项”、“报酬”、“如愿以偿”、“怦怦直跳”、“蹑手蹑脚”等词语。
2.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无限与无声。
教学重难点1.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联系学习提示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幻灯片:两份账单,小彼得的心理想象补白填空,诗歌《妈妈的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巧设悬疑,切入文本
1.板书“0>60”。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揭题:妈妈的账单。齐读课题。
二、解读账单,领悟母爱
1.学习小彼得的账单。
(1)自己读小彼得的账单,数一数共有几个款项?理解“款项”。
(2)从这一份账单上,你了解到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他( )。
(3)理解“报酬”、“如愿以偿”。
(4)小彼得为什么向妈妈索取报酬呢?
可是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妈妈的账单吧!
2.研读妈妈的账单。
(1)看妈妈的账单,也有4个款项,谁愿意来读一读?
(2)比较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3)补充妈妈的账单。
妈妈问彼得收取报酬了吗?为什么?
当小彼得小彼得手拿着妈妈这份爱的账单时,他感到——(羞愧万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3.引导想象,唤醒生活的记忆,体会妈妈的无私、无价。
选择下面一个话题写具体。
小彼得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送上的牛奶是那么香甜,饭菜是那么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想起了自己捧着奖状回家时,妈妈……
想起了第一天上学路上时,烈日炎炎,妈妈……
想起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自己却突然发起高烧,妈妈……
还想起了那次……,妈妈……
4.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心情怎样?顺势评价一下自己的做法。
三、积累运用,想象结尾
1.羞愧万分的小彼得决定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小彼得羞愧万分语句。
2.反复朗读,随机指导,体会羞愧和改过。
3.小彼得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通过这些实际行动仿佛在心里默默地对妈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说。
四、真情流露,升华感情
配乐诵读《妈妈的爱》。
五、作业设计
1.三选一:帮妈妈做家务,给父母写一封表达爱的信,在感恩卡片上写几句感谢父母的话。
2.阅读相关文章,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板书设计:
妈妈的账单
0 > 60
母爱 彼得
奉献 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