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教学设计

2018-04-19

一、教材主要内容:
   《炮手》记叙了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中的一名普通的炮手,为了国家利益,亲手炸掉了被侵略者占据的家园的感人故事。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战争的实质不甚了解,所以上课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懂得军人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确定: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复杂心情和爱国精神。
    3、展开想象,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四、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难点:想象炮手回到故乡后发生的故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课题。
    1、从歌词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炮手》,齐读。
问:看到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交流汇报对战争的了解。
    3、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远处的浓烟是什么?(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的认读等情况。
    2、指名朗读。
    3、交流。
    三、合作交流,具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课件显示阅读要求)
    2、汇报交流。
    3、集中讨论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教师点拨,深入理解。
    问题:课文用了哪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苍白——煞白——惨白),用心品味一下炮手的神态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突出重点、精心品读。
    1、师:老师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愿意帮助老师吗?
(1)为什么穿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课件)(先不回答,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干得好!”炮手的脸上脸颊上却流下悲伤的泪水?(课件)
    2、比较两组句子,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1)读一读。
(2)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4)议一议。
(5)有语气的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5、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培养爱心。
    展开想象,续编课文。(课件出示提示)
    六、作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