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018-02-24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凌晨,在英法战场上,英军的18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是的,坦克的确威力无比。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课文——揭题
板书,强调“矛”与“盾”的写法。
3、读题,看图了解矛和盾的作用。(自卫   进攻)
4、那么坦克的发明与“矛和盾”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正音。
②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三、仔细阅读,感悟探究
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啊?画出相关句子。
研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这是场怎样的比赛?
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看出什么?(矛来势凶猛)
面对矛雨点般的进攻,发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挡”?(做做动作)
尽管身手相当敏捷,可还是“难以招架”。“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③你能把这种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吗?
2、在这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了什么?
①画出句子读一读
②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明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③像铁屋子一样的盾确实安全,但是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读句子
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卫,不能进攻,要想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于是发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引读——第四段
②出示坦克图。找找什么像坦克的盾?什么像坦克的矛,随机理解“履带”。
④说说坦克比起铁屋子来的进步:坦克不仅能————而且能————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那么它在战场上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自由读。
①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坦克威力巨大?
②如果你是德国兵,头一回见到坦克,你会怎么说呢?
③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一身,发明了坦克,帮助英军大获全胜。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终结延伸
1、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3、让我们来做做趣味数学
矛+盾= 坦克   铅笔+橡皮=
电视+电话=轮子+椅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堂作业
3*、模仿课文,举一个例子说说新产品发明的过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在用个性化语言说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并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较体会作者文章结构的严密。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