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筝(三年级上)

2017-05-0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正确读写“静心、希望、依然、飞舞、品茗、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重点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 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学生跟读,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给学生关于概括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1、自己练习说,同桌互相说,指名说,大家评价,再练习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评是否读出了高兴得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读一读,画一画,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出示填空:一个人(   ),另一个人(),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 ),那线(   ),风筝就(  ),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   )着,我们(   ),在田野里(   )。村里人看见了,说:“(   )!”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漂亮又正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指导书写生字和词语。教师重点指导“磨、坊”和“丧”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四小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