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堂教学中补充材料的运用

序:这篇课文书后有个练习: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可是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学生要不说不全,要不照本宣科,把书读一遍.如何让学生具体流畅地说这个经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课堂教学中我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效果较好.
课文第二小节讲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经过.内容是这样的:
“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到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全段共八句话,我将这八句话分解成雷奈克看到的,发现的,做的。(这也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组勾画出雷奈克看到了什么?第二组勾画出雷奈克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勾画出雷奈克做了什么?第四组细读全段,认真听各组发言然后做综合性小结。小组讨论勾画后,各选派2人作小组发言。这个方法很有效,由于各行其职,降低了说话的难度,因此每人说的都很到位。第四小组虽然是做综合性发言,然而说前有明确的任务,必须认真读认真听,因此,出乎意料的顺利。发言的同学将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说的具体,完整而流畅。学生真聪明,他们有自己的办法。最后我又让几个人说整个过程,效果都非常好。达到了这堂课语言训练的目的。
这篇课文是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内容上没什么理解的难点。那么语文的训练点在哪里?课后第五题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就是本课的语文训练点,而这个点就是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说流畅,就是本课语文训练的目标。为什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说话能力有限,不设坡度不能直抵目标,因此,让他们各行其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综合利用。既有趣又有利,共同学习,和谐发展。在长期的训练中,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这一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1、搞清楚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2、认识雷奈克这个人。第一点是语言训练的范畴。这里我想着重谈谈第二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如何运用补充材料带领学生认识雷奈克的。

雷奈克的全名叫何内.希欧斐列.海辛特.雷奈克,出生于1781年2月17日,当时的法国医学正处于黄金时代。雷奈克六岁那年,他的母亲便因肺结核去世,他的父亲是小公务员,由于负担不了沉重的生活负担,就把小雷奈克送到他的叔叔居洛木.雷奈克医师那里寄养。他的叔叔不是一般的开业医师,毕业于历史悠久的蒙佩里大学,由于医术精湛,在短短的两年内就当上了南特大学医学院的院长。雷奈克受叔叔的影响于14岁进入南特大学附属医院开始学习医学。

1801年4月中旬,雷奈克揣着父亲和叔叔给的600法郎,前往巴黎。他在米修拉丁区安顿好后,不顾极度疲倦的身体,当天就向巴黎当时最有名的大医院——创建于1607年的慈善医院申请入学。雷奈克之所以选择这家医院,是因为它拥有当时最有名的医生维萨特。维萨特是 19世纪法国医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于1804年成为拿破仑的御医。他有无数个才智非凡的学生,但后来最能彰显师门与法国医学界的,就是以发明了听诊器闻名于世的雷奈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