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加倍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加倍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诗激情。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这里的“佳节”就是哪一个传统节日。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加倍地思念亲人,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读课题)。
3.这一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出自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4.在合家欢聚的重阳节,诗人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的背后,去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
二、体会快乐的重阳节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那时候人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交流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去登高游玩。
2.自由读一读这几句话,用心感受一下。
3. 同学们,文字是有温度的。有些句子,读起来让人心里暖暖的,感觉很高兴,而有些句子却让人心里凉凉的,感觉很伤心。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是什么样的温度?给你什么感觉?(暖暖的,心里很高兴)
还有谁也感觉到暖暖的,很高兴?
你从哪些词感觉到了温暖、高兴?(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
让我们关注“扶老携幼”这个词,想象一下,它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4.读着这些词语,回想自己过节的情景,譬如春节这天,人们会怎样过节?
5.重阳节就是这样热闹。让我们一起去亲眼看看。
这样的情景,又让你想到哪些词?
6.指导朗读。现在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着人们过节时快乐的画面,读好这几句话吗?
△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你的朗读让老师仿佛听到人们登高游玩时的欢声笑语。
三、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人们欢度重阳的情景读来让人心里暖暖的,那文中哪些句子读来让人心里凉凉的?(出示:15岁那年……已经两年了。)
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让人感到心里凉凉的?(强调15岁,就,已经两年)
2.同学们,你们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吗?要是今天爸爸妈妈外出了没回来,或者你今天在亲戚那里没回家,你想爸爸妈妈了会怎么做?(学生交流)
说到这儿啊,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王维为什么不能回去呢?
3.板画介绍:王维自幼聪明,同时要强,15那年就只身来到当时的京都长安求学。而王维的家在蒲州,中间隔着高高的华山,还有千里之遥。当时王维所处的唐朝,交通极为不便没有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所以想回回不了。也没有电话等通讯工具,只能通过写信来和家人沟通,而一封信往往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到。所以你觉得王维孤身在外会怎样?
4.这两年,7百多个日日夜夜,王维经历了多少事,有多少话要和亲人叙述啊!(课件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