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唤起学生的角色体验,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异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课件等。
1、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激情引趣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
3、指名读课题,相机引导正确认读“逢、佳、倍”,再齐读课题,接着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课题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佳节”是指什么节?文中谁思亲?为什么思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那么多问题不明白,下面就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着自己心中的疑问进入初读。
3、反馈自学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字词,相机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重阳、登高、思念、兄弟、回忆、情景、
独在异乡、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4、疏通课文:逐节指名读课文,针对易读错的字,相机板书正音。
5、整体感知课文:小组交流自己读完课文后解决了哪些问题,并填空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写了______在_______节,思念___________的事。
三、再读课文,解词识记
1、轻声读课文,看看自己还有哪些读不懂的词语同桌交流。
(图示解词)相机引导理解扶老携幼茱萸
2、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生字,认真观察,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及易写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古诗导入,质疑问难
1、点击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由课题引出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古诗读准确、读通顺。
3、质疑古诗
默读古诗,思考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的?
4、初步理解古诗
(1)带着问题读课文,看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
(2)同桌再次讲座交流自己的收获。
二、诗文对照,理解感悟
过渡: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现在教师就来检查大家解决了多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