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案

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蒲公英》

作者及工作单位

 

                        王丽萍    五指山市畅好学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借用蒲公英这一不起眼的植物,采用拟人手法,介绍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蒲公英小种子,由于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课文寓人生哲理于有趣的童话故事之中,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人物个性,表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强化了表达效果,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班是刚组建的新班级(由各教学点学生集中而成),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很差,识字量又少,不能独立、流利地朗读课文,很难达到这个学段的阅读要求,而本课恰恰就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就成了学习本课知识最主要的障碍点,需要教师下功夫进行朗读训练,耐心指导。根据学生实际基础,我从适度带读、伴读入手,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默读、朗读,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步训练,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他们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采取“随文识字-初读感知-集中写字-精读感悟-拓展明理”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识字效率,清扫阅读障碍,达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认识多音字“泊”,会用“嘱咐”造句,能规范描红、书写田字格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式多样的品读,理解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  教给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