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1. 根据语文学科特征,紧抓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学习课。
2. 根据“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学习他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
3. 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使他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了解蜻蜓,激发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个生字,会认6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和高超的育人方法。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练习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
2.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和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课件;
3、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瞧它们来了(多媒体展示蜻蜓各种状态下的图片)! (二)揭示课题,学生字 1.学习“蜻蜓”两个生字。 (1)师生写课题,教师强调“蜓”的结构,两个部分要紧凑,第八笔捺要长一些。 (2)读生字,强调读准后鼻音。 (3)从“蜻蜓”两字的字形,你知道什么?(形声字,蜻蜓是一种昆虫(益虫)等。 2.读课题,理解“放飞”。
二、读课文,学生字 (一)了解陶行知 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事? (1)通过搜集资料,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 (2)读课文中的“学习链接”。(陶行知一生做的最大的事:投身人民教育事业)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么写了陶行知的哪些事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一读,标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 (2)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
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三读;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2、同桌互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特点来识记字形。 3.多形式读词语,注意纠正翘舌音。 (四)读通课文 1.分段朗读。 (1)指名读、齐读。 (2)生评议: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2.运用词语复述课文。 3.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