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精读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外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认识“总分”构段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有(    ),有(    ),有(    ),有(    ),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   )的色彩。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
2.庐山云雾的神奇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留连往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姿态美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生交流、点拨:“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指名读2—3位
2、谁来解释一下“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这里指庐山云雾的样子很多) 板书:千姿百态
谁来读好这个词语(3位),齐读
3、庐山云雾的样子很多,千姿百态 ,这就是它的特点。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第二段,边读边画出这段中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生答,四种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出示第二自然段)为什么喜欢?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指名读、齐读)
评: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很喜欢笼罩山头的云雾!
青山白雾,很美!
神奇,这么大的山顶戴着绒帽确实很神奇!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指名读、齐读)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指名读、齐读)
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指名读、齐读)
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人们的心带到庐山去了。
5、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原来作者是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填一填。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