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狼的图片)这个呢?(出示鹿的图片)

狼和鹿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这两种动物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狼和鹿》,齐读课题。

二、 初读感知

1、我们先来听一下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习生字词。

4、自己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成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

三、细读课文

是啊,为什么贪婪而凶恶的狼被称为功臣,而美丽温顺的鹿却被称为祸首呢?我们一起在书中找答案。

1、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然后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我们先来看看森林是怎样的?(狼被捕杀前、狼被捕杀后,出示图片和两句话)

你能说一说森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想象一下枯黄色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

过去的凯巴伯森林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么,狼被捕杀后呢?有时怎样的情景?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这两句话应该怎样来读呢?

男女省份读这两句话

5、我们再来看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有什么变化(出示鹿前后变化的句子)

在这里,鹿的王国你是怎样理解的?

(数量:狼被消灭掉,森林成了鹿的天下,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鹿。生活:鹿快乐的生活着,没有其他动物来打扰它们了)

但是鹿群很快发生了变化(出示语句)

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只病鹿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在草地上徘徊。

6、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在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段找找原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在凯巴伯森林,贪婪而凶狠的狼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对狼恨之入骨,从哪儿可以表现出来?

(有组织的捕杀狼、数量多、时间久)

这样的捕杀确实解了人们的心头之恨,怎样读好这段话?

8、拿着猎枪的狩猎者和当地居民以为捕杀鹿的天敌——狼,就可以创造安静、祥和的森林环境,还以为自己是保护鹿群和森林的功臣呢,其实,真正的森林功臣是谁呢?为什么这样说?

9、读第四段。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

10、交流意见

是啊,狼吃掉一些鹿,保持了鹿和森林的相对平静、稳定的发展,而且狼吃掉的又多半是病鹿,保证了鹿的优胜劣汰,对于保持生态平衡,狼才是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1、 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祸首在这个句子中有着特定的含义,所以在祸首上加引号,我们知道,其实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啊?对,是我们人类杀狼护鹿,才酿成了这样的惨剧。

12、狼吃鹿,鹿吃森林里的植被,而森林又给狼和鹿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场所,自然间的生物总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无法估量的灾难,因此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狼和鹿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教训,老师想在凯巴伯森林的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什么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