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2.揣摩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加以具体描述的。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述事物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水果或蔬菜)。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具体的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方法:
1.激励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以段为训练重点,架起认识、思维的框架。
3.把读、品、议、谈贯穿于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之中,步步渗透读书方法。
4.再次点明文章的中心。
5.读写结合,一文一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杨梅的产地很多,作者为什么在文题中强调“我爱故乡的杨梅”呢?听老师朗读全文。
(渗透题目与课文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我爱故乡的杨梅”,此题目及课文中的第1句话都强调了“故乡”二字,其实就是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出产杨梅的故乡。)
二、初知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
1.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的?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轻声自由读课文。
(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得是杨梅树)
2.课文的3至6自然段写得是什么呢?轻声读。(因为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结构段,所以把写杨梅果特点的4个自然段合并起来设问,意在渗透分段方法。)(通过反复地读引导学生理解到:这四个自然段写得都是杨梅果的特点。)
3.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分段时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一自然段既不是写杨梅树,也不是写杨梅果,而是概括地讲了作者的故乡在哪里,爱出产杨梅的故乡,分段时应该做为一个结构段。)
4.这篇课文正如你们理解的那样,从结构上先概括地叙述,然后再分别叙述,这样的文章结构叫什么式?(总分式)
三、细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考虑到,扎实地落实年级的训练重点)。
1.默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总地写了什么,又分别描述了什么。(这篇课文先总地概括讲了“我”爱出产杨梅的故乡;然后以两个结构段分别描述了杨梅树的美丽;杨梅果的可爱。)
2.体会分段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是怎样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要求学生能体会到,是按着把总说的内容划为一段,把分别叙述的内容——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特点各划分为一段即可。)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指名读下列字词(边板书边读,让学生注意书写笔顺及字的结构)。
细雨如丝(sì) 贪婪(tánlàn) 吮(shǔn)吸
甘(gān)露 狭(xiá)长 触(ch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