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西门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性格。
3、理清文章条理。
4、学习起因部分。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解题谈话。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了一个官员西门豹,他被魏王派到了漳州边上的邺县。西门豹会遇到什么?会做什么?你知道西门豹为了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饶、是翘舌音,“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褂”字注意最后一笔是提。“饶”字不要多写一点。
“渠”、“灌”各属于什么结构。
2、理解词语:荒芜、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一)弄清下面问题。西门豹到邺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二)学生回答,师归纳。(填空形式)
1、西门豹到邺后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询问一位老大爷
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2、西门豹了解情况后就利用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把巫婆、官绅给扔下了河。
3、西门豹治了巫婆和官绅后就开始发动百姓开凿河渠,灌溉庄稼。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这篇课文是写( )的文章。
2、这篇课文是写( )治理( )的事情。
3、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4、事情的起因是:看到田地荒芜,了解原因。
事情的经过是:利用河伯娶媳妇,惩治巫婆、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