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
没打算把《夸父追日》当成一篇略读课文来教。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当然要引领学生领略神话想象的神奇,如夸父形象之伟岸,奔跑速度之快,喝水之多,等等,不一而足。
但仅仅止于此吗?阅读神话,如不能指向自我内心,不能从中汲取人性的力量,也就丧失了现实意义,仅剩躯壳,丢失了灵魂。
或者,可以把《夸父追日》看作一个寓言,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读出自己的追日之旅。
自然,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点难。我潜心研读文本,并最终把文本读成了两个字——巨人。取其零星,组合成形体的巨人。再走进夸父的内心世界,感受思想的巨人。最后通过夸父英勇顽强地追日之旅,领略行动的巨人风采。三个梯度,或可使学生的认识困难转化为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挑战。我选择了这种操作策略。
而夸父倒下后,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伴随落日画面的四组回放镜头,便成了追日之旅中悲壮的华美乐章。
我喜欢这种悲壮。人从一出生便决定了终极归宿——走向坟墓,有日可追,有日敢追的人生,便是快意人生。纵是失败,也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潜心读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教学难点】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从中汲取人性力量。
一、高楼并非平地起——勾连旧知。
课文大家都预习过了。预习时,有没有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
预设:1、《盘古开天地》。
2、《和时间赛跑》。
3、《太阳》。
二、取其零星,组合巨人——形体的巨人。
1、夸父的形象,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巨人。什么叫做巨人?夸父到底有多大?
2、初读课文,划找从哪些词句可见夸父的巨人形象。
3、取其零星,组成巨人。
三、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巨人。
我们说夸父是个巨人,仅仅是因为他个子比我们高大吗?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读出自信)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四、只想不做,那是空想——行动的巨人。
只想不做,那是空想。夸父不但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重点研读: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2、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3、又渴又累的夸父终于倒下了。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落日画面,镜头回放:
镜头一:立志。
镜头二:追日。
镜头三:抓日。
镜头四:倒下
4、播放夸父追日音乐。
5、夸父,你遗憾吗?
夸父,你后悔吗?
6、夸父临死前的奋力“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引读末段,交流。
7、小结:(师生合作,连起来说说全文大意。)
五、追本溯源,两千年的穿越——感受古文的魅力。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