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冶炼”等词语,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学习抓关键词体会文意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解读句子。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尝试片段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2. 尝试复述故事,能清楚而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聊神话,激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祖曾对天地万物、日月星辰的来历有过很多很多的猜测,也创造了一个个精彩神奇的,充满着智慧的神话故事,(板书:神话故事)你喜欢看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2.猜故事,明主题:你知道这些神话故事吗?看图猜一猜。
结合《女娲造人》的故事,导入新课。
3.读课题,说疑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女娲为什么补天? 她怎么补天? 结果如何?)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自由地读读课文,并出示自读建议。
2.自读情况反馈:
学字词:
挣扎 围困 缺少 熄灭 冶炼
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熊熊燃烧
(1)通过朗读,比较并发现两组词的特点:
第一组词语都由意思相近的字构成;第二组词语都是文中描写灾难的词,也是女娲要补天的原因。(解决初读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知大意: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习第一节:女娲补天的原因
由词切入,读了第二组词语,感受到了大地上发生了灾难,从文中划出描写这场灾难的句子。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抓重点词,想象情景,你从哪里感受到“可怕”?
<相机板书:天空 地上 山冈 田野 人们>
(2)指导朗读,情感升华。
(3)读中有悟,聚焦描写顺序——从上到下,由景及人。
2.学习第二到四小节:女娲是怎么做的?
(1)面对这场灾难,看到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怎么想?怎么做?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好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2)体会女娲难过、急切的心情,朗读练习
(3)女娲怎样补天,默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①品读句子,说说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几天几夜、又找啊找啊、终于)
②想象一下,她会去哪些地方寻找呢?
③学习通过抓关键词来体会女娲为寻找五彩石而付出的努力,经历的艰辛。
带着理解,带着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