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明月悬挂在高高夜空的情景图”和乐曲《春江花月夜》。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看到这么美的情景,此时此刻你脑海里会联想到什么呢?(指名说相关古诗、词句、故事等)
是啊,不光是你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这皎洁的月光引起了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让我们把感情带进去读这一句:(课件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指名读、赛读)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课件出示))
2、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的遐想,人类才会不断去探索。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谜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对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好吗?读课题:月球之谜。(板书)
二、移情体验,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
各位宇航员准备好了吗?
2、课件出示飞船图片,跨上神秘的月球之旅。
3、因为路途遥远,月球离我们有38.4千万公里,所以我们得用四天的时间到达月球,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完成这次探险,请大家利用路上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下手里的资料,翻到课后资料袋,读一读,了解月球的特点。
4、课件出示:
(1)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蹿起很高,如果在那儿跳远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绩。
(2)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大的环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3)因为没有空气,月球上温度变化非常大。长夜里,温度下降到-180℃;白昼时,温度又上升到120℃。
(4)因为没有空气,宇航员来到月球后,感到自己好像成了“聋子”。两个人即使面对面大声喊叫,也听不到一言半语。这是因为声音要在空气中才能传播,没有空气的传播作用,怎么能听到声音呢?所以,月球上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
5、我们的目的地到了,请大家用心观察,告诉地球上的朋友,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解开上面提到的这个谜的谜底呢?(出示谜)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学生自学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6、(指名说)课件出示句子: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景色奇异-板书)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