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下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主题活动的探究学习,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月球的有关资料,能就资料进行交流并提出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月球的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月球的相关资料,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有关月亮诗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月球之谜吧!(板书:课题)
2、昨天,我们望着高高悬挂在夜空的月亮谈了许多美好的遐想,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请你们读读这句话,把我们的思绪再次带到那无限的遐想中去吧!(课件出示,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画面激趣、配乐朗读,增强学生的主体审美意识。)
二、品读课文、引导探究。
1、出示课件,认识月球。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迷惑呀。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首次登上了月球,大家想不想登上月球去看看呢?让我们随“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月球的概况)
看这就是月球,和你想象中的月球一样吗?用一个词概括你见到的月球吧。(课件:( )的月球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填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扎实训练、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1)、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2)、想一想:默读第二自然段,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世界?
(3)、谈一谈:生介绍月球上的景色,师引导学生用“奇异”这个词来概括月球上的景色并让学生介绍环形山的样子。